聖壽寶塔

聖壽寶塔,又名三峰寺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境內的塔坪山上,是一座石制仿木樓閣式佛塔。該塔始建於1096年,於1117年建成。該塔通高27.4米,共有7層,平面呈八角形,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2006年,聖壽寶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聖壽寶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
座標25°57′53″N 119°30′52″E / 25.96472°N 119.51444°E / 25.96472; 119.51444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第六批第581項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歷史

北宋崇寧年間,曾有僧人在長樂縣講經,後來當地人在其講經的地方建造了一座佛庵,是為三峰寺。聖壽寶塔最早就建於三峰寺內。該塔始建於北宋紹聖三年(1096年),是由金峰華恩人林昂出資,法澗寺僧景休募眾緣建造。政和七年(1117年)10月23日該塔正式建成[1][2]明朝初年,鄭和曾經率領船隊在長樂整備,該塔曾一度作為鄭和船隊的瞭望塔[3]和進出太平港的航標[4]。鄭和得知該塔是為宋徽宗祝壽所建後,以宋徽宗為昏君、最終被金朝軍隊擄走等為緣由,將聖壽寶塔更名為「三峰寺塔」[a]。鄭和在其下西洋期間,曾多次出資修繕聖壽寶塔和三峰寺[3]。弘治年間,聖壽寶塔還被時任長樂縣知縣潘府改名為雁塔。此後三峰寺荒廢湮沒,僅存該塔[5]:788

結構

 
三峰寺塔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碑

聖壽寶塔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吳航街道的鄭和公園[b]內的塔坪山上,為一座七層石制仿木結構樓閣式塔,除塔剎部分其餘均為石制。該塔通高27.4米,平面呈八角形,整體坐南朝北,共分為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7]

其中塔基部分為兩層須彌座勾欄基座,第一層須彌座地平龜腳,台基下緣作柿蒂棱,上方為下枋,出澀二層,壓地隱砌牡丹、卷草紋;上施皮線條,下梟刻重瓣覆蓮,上方為束腰,束腰轉角處刻有跪姿力士,每面開3扇壺門,中剔地起突雕獅、象、虎等動物,間以束蓮間柱;上梟刻仰蓮、出皮線條。第二層須彌座,下梟合蓮紋,束腰用間柱隔成3間,每間開1扇壺門,上梟重瓣仰蓮,仰蓮上出方澀一層,上枋為單勾欄形式,勾欄有尋杖、盆唇、華版、地栿。每面用方形望柱分隔成3間,每間的華板內模印3個壺門。[7]

塔身位於塔基正上方,整座塔身由下至上層層內收,各轉角立8尊剔地起突的造型各異的金剛雕像。塔門用弧形石塊疊澀做圭角形券門。一層入口位於正東方向;第二層至六層均各有兩個出入口,其中第二層、第四層和第六層的方向相同,都開在正南和正北方向;第三層和第五層的方向相同,均開在正東和正西方向。頂層開有四個出入口,分佈在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四個方向。塔心設有石階梯可由一層入口進入。該塔穿過塔外壁在塔心內開闢樓梯甬道,階梯方位逐層有所變化:由塔外平座通過外壁塔門,上石階梯進入塔心小平台,然後石階呈90度折而往上出另一方向的外壁塔門到達上一層塔身外平座,由塔身外進入,隨後又穿出塔身外。階梯甬道寬度不大,僅容2人通過,平座也僅能容一人通過。塔內樓梯天井頂部用混肚石塊做圭角券狀,隨階梯依次抬高疊澀,承托橫樑形成上層樓層。七層塔室的頂棚還有一根月形橫樑。[7][5]:788

第一層塔壁上額壓地隱起的淺浮雕十六飛天樂伎,地栿減地平鈒題材為佛教故事對弈、騎龍、鑿石、出海,此外還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浮雕;該層塔身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四面各設有3個券門佛龕,其中中間為內凹壺門佛龕,龕內菩薩像已經遺失,左右壓地隱起小佛龕,南面佛龕上額線刻雙鈎楷書「雁塔」兩字。該層其餘塔身四面各雕2排4列小佛坐像,共計200尊。第二層以上的轉角倚柱用數段石塊壘疊的刻凹棱圓柱,柱礎作圓餅形柱;各面外壁均開鑿一壺門佛龕。龕下方有浮雕仰蓮石墩,上方浮雕兩個蓮花形石臼。塔心內壁也開有壁龕。第二層南面塔門上方掛一華帝牌式樣、陰刻有「聖壽寶塔」的石制方形匾額。第六層和第七層外均鑲嵌有一塊石碑,各刻有建造該塔時的捐資情況,以及具體建成時間。[8]:133[7][9]:204-205

第一層和第三層均為混肚石疊澀出檐。二層以上設腰檐、平座、欄杆,用角柱、抬梁式鋪作層承托出檐挑角,轉角倚柱頭上置額枋。角柱上施轉45°方向安櫨斗,斗底隱約有皿板痕跡,斗欹較高,底部外張。從櫨斗上出兩跳角華栱,栱頭卷殺無瓣,栱頭上部為垂直直線,下部為一段連續曲線。補間鋪作一朵,四鋪作單杪偷心,直接從混肚石下部挑出一跳華栱,上置散斗承托方形羅漢枋,跳頭上直接以羅漢枋連接。闌額與羅漢枋之間、羅漢枋與檐部之間為鼓弧狀混肚石。鋪作層上設腰檐、平座。各層腰檐仿木建築做出裝飾,做出瓦壟,屋面蓋瓦覆以筒瓦,筒瓦華頭為狹瓣蓮花華頭,仰瓦用板瓦,檐頭用重唇板瓦。有封檐板,檐角有升起,裝飾有有龍頭咧嘴式斗拱,翼角起翹,每層腰檐的戧脊以筒瓦扣脊,近翼角處脊上遺留有四個圓柱形矮座墩和榫孔。腰檐上為外走平座和勾闌,其中勾闌是後期維修所加。[7][10]

塔剎是金屬的束腰葫蘆剎,塔頂頂端覆以數重鐵缽作基底,上置寶蓋和葫蘆。[7]

保護

1961年5月10日,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將三峰寺塔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1981年9月2日,國家文物局撥款維修該塔,主要維修內容為在各層走廊底部用鋼筋混凝土圈固;開裂處用高壓水泥灌漿;修補缺損構件,復原各層圍欄;重新安裝避雷針和電燈;砌築仿宋代風格的塔坪。1984年10月1日該維修工程竣工,共計花費6.85萬元人民幣[5]:788。2006年,聖壽寶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2011年8月2日,聖壽寶塔的保護範圍被劃定,為以塔為中心,直徑60米內的區域[13]。2012年,關於聖壽寶塔的保護規劃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批覆同意[14]

註釋

  1. ^ 也有說法認為當時的名稱為「三峰塔」[2]
  2. ^ 公園原名「南山公園」,1985年為紀念鄭和下西洋開航580周年,改名為「鄭和公園」,其所在為南山(俗稱塔山、塔坪山)。長樂區現在的「南山公園」則是後來新建的另一處公園,其所在為鰲山(又稱三台案山、南門山,因為新建「南山公園」而又被俗稱為南山)。[6]

參考

  1. ^ 福建长乐三峰寺塔(圣寿宝塔). 中國佛教協會. 2005-06-14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圣寿宝塔. 海峽時報. 2012-06-07. 
  3. ^ 3.0 3.1 长乐三峰寺塔. 長樂新聞網. 2012-10-20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7) (中文(中國大陸)). 
  4. ^ 三峰寺塔. 北方網. 2005-06-14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中文(中國大陸)). 
  5. ^ 5.0 5.1 5.2 高宇彤主編;長樂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长乐市志.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11-01: 1257. ISBN 7-211-03978-7. 
  6. ^ 长乐之憾. 中國經濟周刊. 2005-07-17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中文(中國大陸)). 
  7. ^ 7.0 7.1 7.2 7.3 7.4 7.5 吳卉. 长乐三峰寺塔的官式做法和福建地域特色之融合. 福建建築. 2006: 45–46,52. 
  8. ^ 謝宇主編. 传承久远的古塔建筑. 天津: 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2012-03-01: 150. ISBN 978-7-5433-3014-6. 
  9. ^ 李保栽,趙濤. 中国古塔大观. 鄭州: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7-09-01: 256. CSBN 17245·47. 
  10. ^ 郑和与圣寿宝塔. 長樂新聞網. 2014-07-30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0) (中文(中國大陸)). 
  11. ^ 三峰寺塔. 福建省文物局. 2005-07-22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中文(中國大陸)). 
  12.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06-05-25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中文(中國大陸)). 
  13. ^ 福州17处“国宝”文物保护范围划定. 新華網福建頻道. 2011-08-03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中文(中國大陸)). 
  14. ^ 关于圣寿宝塔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12-06-15 [2020-04-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