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圖澄(232年—349年1月13日),又稱竺佛圖澄佛圖橙佛圖磴浮圖澄,本姓西域人,西晉十六國時期高僧。

佛圖澄
出生太和六年
(232年)
天竺
圓寂後趙建武十四年十二月初八日
(349年1月13日)
鄴城鄴宮寺
別稱竺佛圖澄、佛圖橙、佛圖磴、浮圖澄、大和尚
徒弟與學生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進道安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

生平

佛圖澄為西域[1],少年時在烏萇國出家[2],後至罽賓從學[3]

他深入經藏,深明佛理[4],同時又擅長方技咒語[5]

永嘉四年(310年),79歲的佛圖澄到西晉首都洛陽,原準備在此建立寺院,但因為發生永嘉之亂而不能成功[6]

晉永嘉六年(312年)二月,石勒屯兵葛陂,準備南攻建康。其部下郭黑略為佛圖澄弟子,引佛圖澄見石勒。佛圖澄以神通得到石勒的信任,在清水中變出青蓮,並勸其少行殺戮。當時本將殺戮之人,大多獲救[7]。石勒、石虎等人都尊重竺佛圖澄,並諮以國事[8]

後趙建武十四年十二月初八日(349年1月13日),竺佛圖澄於鄴宮寺圓寂,享壽117歲[9]

影響及貢獻

佛圖澄在亂世之中,以神通力,吸引統治階級的崇信,再利用宗教力量來安定人民,推展佛教,是漢傳佛教早期極為重要的宣教家[10]

他注重戒律,平生「酒不齒,過中不食,非戒不履」,為僧團立下良好的傳統[11]。他的德行與學識,為佛教義理的傳入展開新頁[12],下啟鳩摩羅什與道安[13]

軼聞

佛圖澄據傳可以通過在手掌上塗上油和灰即可洞察千里以外的事情,就像在對面看一樣,同時還能夠聽佛塔上的鈴聲來預言,沒有不靈驗的。例如在建平四年(333年)四月,無風的一天,佛塔只有一個鈴鐺發聲,便預言道「國有大喪,不出今年矣。」當年,石勒病死[14]

石勒死後,石虎對佛圖澄的禮遇甚厚:上朝時尊稱為大和尚,並命令群臣起立以示尊敬,並命令李農每天拜訪、太子以及官員每五天朝見一次[14]

佛圖澄與石虎父子

由於佛圖澄無所不知,鄴城人在一起時都互相告訴對方,「不要動歪腦筋,和尚(佛圖澄)知道你的心思。」佛圖澄在的地方,沒人敢向其方向吐口水大小便的。同時,對其弟子背後議論師傅的進行勸誡。後趙建武三年(337年)石虎的第一任太子石邃不滿父親欲圖弒父,想先扣下能預知的佛圖澄然後殺了,翌日,佛圖澄在其徒弟僧會的幫助下沒被石邃留住,躲過了一劫。並委婉地告訴了石虎,直到石邃作亂,石虎才明白[14]

建武十四年(348年)七月,石虎的第二任太子石宣與其胞弟石韜不和將要互相殘殺,佛圖澄在寺內為石宣解鈴音,對石宣說「胡子洛度」(胡人之子落難)。石宣臉色大變,說:「這話說的是什麼?」佛圖澄不便明說,只得撒謊道:「我這個老胡人身為修行人,不能像山居之人那樣沉默修行,又受到這麼優厚的待遇,難道這不是洛度(落難)嗎?」。接着他盯着後到寺的石韜,暗示其身上有血腥味。後來佛圖澄對石宣和石韜的母親杜珠說,堤防賊人,杜珠反問到「你老糊塗了,哪有賊人?」,佛圖澄改口說,「人所有的六情,都是賊。老的自然難免,只要少的不糊塗就行。」後來石宣準備在石虎辦喪的時候弒父,結果在佛圖澄的幫助下石虎躲過一劫。石宣最後被捕,佛圖澄聞訊前來勸說石虎:「陛下若慈恕此罪,福澤綿長;如果就此虐殺了石宣,石宣的冤魂將會化成彗星下掃鄴宮。」[14] 石虎沒有聽從勸誡。過了一個多月,有一匹妖馬,馬鬃馬尾都有火燒過的樣子,從中陽門進,從顯陽門出,往東跑往東宮,都進不去,跑向東北方向,沒多久就不見了。佛圖澄聽說後嘆息說:「災禍就要降臨了。」之後石虎在太武殿前大宴群臣,佛圖澄吟唱:「殿啊,殿啊,棘木長成樹林,將要刺壞人們的衣服。」石虎命令挖開殿石查看,發現下面長有棘木。[14]冉閔的小字就是棘奴,冉閔後來滅了石虎的趙國。

弟子

竺佛圖澄的弟子有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進道安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等人[15]

佛圖澄的弟子極多,有遠從天竺、康居來從學的[16]。弟子之中,泰山僧朗,安令首尼,皆是重要的弘教人才。但是在他弟子之中,最重要的則是道安

評價

 
佛圖澄

支遁:(佛圖澄同石勒、石虎等石家人交往,)「他這是把石虎當作海鷗鳥啊。」引用比喻來說明佛圖澄一心只想宣揚佛法,沒有趨炎附勢之心[17]

延伸閱讀

[]

 晉書·卷095》,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文獻

  1. ^ 趙明誠金石錄》卷二十:「天竺大國附庸小國之元子也。」
  2. ^ 魏書》〈釋老志〉:「石勒時,有天竺沙門浮圖澄,少於烏萇國,就羅漢入道。」
  3. ^ 《梁高僧傳·卷九·佛圖澄傳》:「自雲。再到罽賓受誨名師,西域咸稱得道。」
  4. ^ 《梁高僧傳·卷九·佛圖澄傳》:「少出家,清真務學,誦經數百萬言,善解文義。雖未讀此土儒史,而與諸學士論辯疑滯,皆闇若符契,無能屈者。」
  5. ^ 《梁高僧傳·卷九·佛圖澄傳》:「善誦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雜胭脂塗掌,千里外事皆徹見掌中,如對面焉,亦能令潔齋者見。又聽鈴音以言事,無不劾驗。」
  6. ^ 《梁高僧傳·卷九·佛圖澄傳》:「以晉懷帝永嘉四年,來適洛陽。……欲於洛陽立寺,值劉曜寇斥洛臺,帝京擾亂。澄立寺之志遂不果。迺潛澤草野,以觀世變。」
  7. ^ 《梁高僧傳·卷九·佛圖澄傳》:「勒喜曰。天賜也。召澄問曰:佛道有何靈驗。澄知勒不達深理,正可以道術為徵。因而言曰:至道雖遠,亦可以近事為證。即取應器盛水燒香咒之,須臾生青蓮花,光色曜目。勒由此信服。……勒甚悅之。凡應被誅餘殘。蒙其益者。十有八九。」
  8. ^ 《魏書》〈釋老傳〉:「後為石勒所宗信,號為大和尚,軍國規謨頗訪之,所言多驗。」
  9. ^ 「高僧傳」卷八「義解論」∶「釋道安資學於聖師竺佛圖澄,安又授業於弟子慧遠,惟此三葉,世不乏賢,並戒節嚴明,智寶炳盛;使夫慧日餘輝,重光千載之下,香吐遺芬,再馥閻浮之地,湧泉猶注,實賴伊人。」
  10. ^ 《高僧傳》卷九:「妙解深經,傍通世論。講說之日,止標宗致,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加復慈洽蒼生,拯救危苦。當二石凶強,虐害非道。若不與澄同日,孰可言哉。但百姓蒙益日用而不知耳。」
  11. ^ 道安「比丘大戒序」∶「我之諸師始秦受戒,又之譯人考校者勘,先人所傳相承謂是,至澄和上多所正焉。」
  12. ^ 《高僧傳》卷九:「澄自說。生處去鄴,九萬餘里。棄家入道,一百九年。酒不踰齒,過中不食。非戒不履,無欲無求。受業追遊常有數百,前後門徒幾且一萬。所歷州郡,興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弘法之盛莫與先矣。」
  13. ^ 「高僧傳」∶道安初到鄴地,入中寺遇佛圖澄,澄一見安便加以賞識,相語終日。眾人見安形貌不稱,全都輕怪。澄告眾說∶此人遠識,非爾等可比。安因事澄為師。澄講學時,安每復講。眾人紛紛提出疑難,道安挫銳解紛,行有餘力,四座都震驚。於此顯示澄對道安授以心傳和教學的善巧。致使道安所證的經義和後來羅什譯出的經旨符合,因而使佛法大顯於中土。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s:太平廣記/卷第088
  15. ^ 亂世佛教宣傳家竺佛圖澄[永久失效連結]
  16. ^ 《高僧傳》卷九:「佛調、須菩提等數十名僧,皆出自天竺康居。不遠數萬之路,足涉流沙,詣澄受訓。」
  17. ^ s:世說新語/言語》:佛圖澄與諸石遊,林公曰:「澄以石虎為海鷗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