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小河會議
此條目或許過多或不當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文字、圖片及多媒體檔案。 (2021年6月26日) |
歷史
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四個縱隊12萬餘人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標誌着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為研討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後的任務與各戰區的協同作戰,19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前委在陝北靖邊縣小河村召開擴大前委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轉戰陝北的中央前委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中央前委工作部門和西北黨政軍領導人陸定一、楊尚昆、彭德懷、賀龍、習仲勛、賈拓夫、張宗遜、馬明方、王震、張經武,還有從晉西南前線趕來的陳賡(原定陳賡謝富治率領太岳解放軍主力西渡黃河參加陝北戰場作戰)。會議討論了戰略進攻的戰略部署、解放區土地改革和財政金融工作等問題。在會上,毛澤東提出計劃用五年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解決同蔣介石鬥爭的問題,但「現在不公開講出來,還是要準備長期鬥爭,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
小河會議決定各路大軍的戰略行動:
- 劉鄧大軍於8月初從魯西南戰場出發,千里躍進大別山,開始了全國性的戰略大反攻
- 陳賡部隊不調入陝北戰場,而是在8月中旬南渡黃河挺進豫西,在豫陝鄂邊地區的戰略展開,與劉鄧大軍配合逐鹿中原。當時,洛陽及豫西都是胡宗南集團的防區,陳賡兵團八萬餘人的外線進攻作戰,也能有效把胡宗南主力部隊吸引南移,減輕陝北戰場壓力
- 7月23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致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並華東局電,提出以華東野戰軍兩個縱隊南渡長江的計劃。電報要求:「葉、陶兩縱隊出閩浙贛,創立閩浙贛根據地。」電報對創建閩浙贛根據地的步驟和時間作了具體規定:「第一步於現地休整數日,迅速殲擊泰安、大汶口、肥城、平陰、東阿、東平地區之敵,佔領該區。以一個半月至兩個月時間在該區內(或在聊城)完成休息補充、配備幹部及政治動員;第二步,出至皖西,建立臨時根據地;第三步,相機渡江至皖南,建立第二臨時根據地;第四步,至閩浙贛目的地。」[2]電報要求熟悉南方情況的兩廣縱隊受葉飛、陶勇指揮並隨同南下,請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等考慮組織東南分局,讓鄧子恢、張鼎丞、曾山前往主持。[3]華東局、陳粟譚、劉鄧相繼復電中央軍委,建議內線殲敵8-20個機動旅後「則南下更少困難」。7月29日,中央軍委致電劉伯承、陳毅、粟裕等,指示:「兩個月後準備以葉縱再加其他部取道皖西或蘇中,相機出閩浙贛,兩個月內派幹部或小支隊先去。」[4]8月7日,中央軍委致電鄧並告陳粟,要求華野六個縱隊(第一、三、四、六、八、十縱隊)必須全部出隴海線直接掩護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並認為陳粟六個縱隊內線集中使用,則「一切有辦法;如果分散南進,則全局不利」,實際上取消了葉飛、陶勇率第一、四縱隊分兵渡江南下的計劃。陳粟大軍於9月越過隴海鐵路南下,在豫皖蘇地區戰略展開。三路大軍都將打到外線,形成了「中央突破,兩翼牽制,三軍挺進,互為犄角」的戰略進攻態勢,實現了歷史性大轉折。
- 西北野戰兵團發起圍攻榆林戰役,把胡宗南主力部隊的機動兵團吸引到陝北最北端的沙漠南緣,使其難以攔腰打擊強渡黃河在西隴海路沿線立足未穩的陳謝集團。
- 1947年9月,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開始膠東保衛戰,把陸軍徐州總部指揮的華東主力國軍吸引到膠東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