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魯王國(協作沙盒)


協作目標:祖魯王國

原始:46位元組
沙盒:46位元組

來源搜尋:"祖魯王國"」——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Report


祖魯王國

祖魯人的王國
1816年—1897年
祖魯王國疆域(約1890年)
祖魯王國疆域(約1890年)
首都夸布拉瓦約umGungundlovu烏倫迪
常用語言祖魯語
宗教
祖魯信仰
政府君主制
• 1816年–1828年
恰卡(Shaka kaSenzangakhona)
• 1828年–1840年
丁岡·辛贊格科納(Dingane kaSenzangakhona)
• 1840年–1856年
姆潘德·辛贊格科納 (Mpande kaSenzangakhona)
• 1856年–1884年
塞奇瓦約·姆潘德(Cetshwayo kaMpande)
• 1884年–1887年
[丁祖魯·塞奇瓦約]](Dinuzulu kaCetshwayo)
歷史 
• 丁吉斯瓦約(Dingiswayo)逝世
1818年
1816年
• Gqokli Hill之役
1818年
• Mhlatuze River之役
1820年
1879年
• 英國佔領
1887年
• 那塔利亞共和國成立
1897年
面積
1828年29,785平方公里
人口
• 1828年
250000
貨幣牲畜
前身
繼承
Mtetwa Paramountcy
那塔利亞共和國
新共和國
那塔爾殖民地

祖魯王國(Zulu Kingdom),又稱祖魯王朝是南非海岸邊的王國,鄰近印度洋,且界在圖蓋拉河(Tugela River)和蓬戈拉河(Pongola River)之間。這個小王國逐漸控制了今天南非洲的誇祖魯-納塔爾省[3][4]。後在1870年代與英國發生一系列衝突,祖魯王國在戰爭初期的伊散德爾瓦納戰役取得勝利,然而在英國的優勢武力下,祖魯王國仍逃不過復滅的噩運。祖魯王國後來被納入納塔爾殖民地,最後併入南非聯邦

歷史

恰卡·祖魯建立祖魯王國

 
恰卡·祖魯畫像
(約1824年)
 
軍事革新像是長矛(assegai),包圍戰術以及年齡分團制等讓祖魯王國成為南非週最強大的國家。

恰卡·祖魯大約出生於1787年,是祖魯首領辛贊格科納(Senzangakona)的私生子,他與母親南蒂(Nandi)被辛贊格科納放逐,二人逃難到姆特瓦(Mthethwa)。夏卡成為姆特瓦首領丁吉斯瓦約(Dingiswayo)麾下的戰士。辛贊格科納死後,丁吉斯瓦約協助夏卡成為祖魯首領。兩族成為盟友,並肩作戰。丁吉斯瓦約後來在約1818年時被恩德萬德韋族(Ndwandwe)首領茲威德(Zwide)殺死。姆特瓦併入祖魯,接受夏卡的統治。 夏卡實施了許多軍事、社會、政治及文化上的革新,建立一個體制完整的中央集權的祖魯國家,最重要的包括利用他構想的現代化武器來改造軍隊。並且為祖魯人建立信仰中心,在精神上加強領導人及巫醫的威信,維持了國家內部的從屬地位。


恰卡·祖魯的另一項偉大功績是摧毀氏族勢力對王國體制的影響。軍隊中的升遷不再受身世的影響,而是憑功績計算。

1818年,聯盟在恩德萬德韋族首領茲威德的首次突襲-廓可里山戰役(Battle of Gqokli Hill) 下倖存。兩年後,恰卡在姆拉圖澤(Mhlatuze River)戰役中摧毀了恩德萬德韋聯盟。恩德萬德韋聯盟的大批殘餘勢力仍然在各處與恩古尼人(Nguni)部落纏鬥,過着流徙的生活,史稱棄土運動(Mfecane或Defecane)。這個過程中亦發生過多次的內部鬥爭,史稱祖魯內戰(Zulu Civil War)。 。1825年,恰卡已建立一個面積約11,500平方英里(30,000平方公里)的大王國,國土東邊可抵海岸線,西邊可達金斯堡,北臨蓬戈拉河,南至班西河(Banshee River)。

祖魯的一系分支北恩德貝萊人(amaNdebele),或在歷史上被稱為馬塔貝列人(Matabele)在姆濟利卡齊(Mzilikazi)國王統治時,建立了一個更大的帝國,面積涵蓋現今的津巴布韋

丁岡(Dingane)的統治

丁岡·辛贊格科納(Dingane kaSenzangakhona)與Mhlangano是恰卡的同父異母弟,他們與另一個祖魯領袖Mbopa密謀殺害恰卡,在先後進行了至少兩次的暗殺行動後,終於將恰卡殺死。 恰卡遇害後,丁岡殺死了與他合謀的Mhlangano,成功篡位,登上了國王寶座。他繼位後首先處決了幾位王族親戚。隨後幾年,丁岡為了穩坐王位,他陸續處決了多名恰卡的支持者。 丁岡的另一個同父異母兄弟姆潘德(Mpande)被視為過於懦弱,不足為懼,因此,在整個血腥篡位的行動中,成為其一倖存的人。


與「移民先驅(Voortrekkers)」的衝突

在遇到英國人之前,祖魯人首先面對的外來者是波耳人(Boers)。波耳人為了對抗英國人的統治,企圖覓得一塊土地作為基地,建立一個國家,於是他們向北渡過了橘河(Orange River),與恩德貝勒人(Ndebele)發生衝突之後,又接着與丁岡的祖魯王國起了衝突[5]

1837年10月,移民先驅(Voortrekker)領袖[[彼得·雷蒂夫(Piet Retief)前往丁岡的村落談判有關移民先驅與祖魯族的土地分配問題。在11月,大約1,000輛移民先驅的四輪馬車,由奧蘭治自由邦(Orange Free State),取道龍山山脈(Drakensberg),抵逹現稱的誇祖魯-納托爾省(KwaZulu-Natal)。 丁岡要求雷蒂夫歸還其隊伍先前偷去的牛隻。於1838年2月3日,雷蒂夫將牛隻交還。翌日,雙方簽定條約,丁岡將圖蓋拉河(Tugela River)南部至姆西姆夫布河(Mzimvubu River)的土地割讓給移民先驅。一連串的慶祝活動開始。在2月6日,慶祝的最後一日,雷蒂夫的隊伍被邀請前往舞會,並要求他們將馬車隊留下。在舞會的中段,丁岡忽然站立並高呼:「"Bambani aba thakathi!"」(祖魯語,謂「殺死那些巫師」)。雷蒂夫及其同行約250人即時被制服,並帶到kwaMatiwane山處決。他們被殺的原因相信是他們扣留了部份本應需歸還牛隻,因此觸怒丁岡。

丁岡的軍隊其後攻擊移民先驅的營地,約500名移民先驅的男女及小孩全部被屠殺,無一倖免。血腥屠殺發生的地點,現時被命名為韋納(Weenen)(阿非利卡語,謂「哭泣」)。

其他移民先驅的成員投選了安德烈·比勒陀烏斯(Andries Pretorius)為新的領袖。1838年12月16日,丁岡出兵攻擊位於血河(Blood River)河岸的移民先驅,比勒陀烏斯率領470名移民先驅的成員,以多輛四輪車排列成一個方陣,抵抗兵數達1萬至2萬人的祖魯軍隊。比勒陀烏斯的方陣戰略取後重大的成功,約3,000名祖魯士兵戰死,只有3名移民先驅成員受傷,無人戰死。這次戰役,史稱「血河之戰」(Battle of Blood River)。

戰敗之從,丁岡燒毀他的王府,並逃往北方。姆潘德(由於被丁岡視為懦弱而倖存的同父異母兄弟)率領17,000支持者背叛丁岡,並聯合普里托利亞斯及移民先驅向丁岡宣戰。丁岡最後於現時的斯威士蘭(Swaziland)邊境被刺殺。姆潘德取代丁岡,成為祖魯國王。

姆潘德(Mpande)統治時期

 
姆潘德畫像
喬治·法蘭西·安格斯(George French Angas)繪

1839年,在反叛丁岡的戰鬥結束之後,波耳人領袖馬蒂納斯·韋塞爾·普里托利亞斯(Marthinus Wessel Pretorius)在圖蓋拉河南邊,那塔耳港(英國人的居住地,即今德本)西邊,建立了那塔利亞共和國(Natalia Republic)。

姆潘德與普里托利亞斯的維持了良好的關係。1842年,英國人與波耳人爆發了衝突,英國併吞了那塔利亞。那塔利亞覆亡之後,姆潘德將與波耳人的良好關係轉移給英國人,維持了良好的對外關係。

1843年,姆潘德整肅王國內的異議分子,造成大量人民死亡。數以千計的難民帶着牲畜逃到鄰近地區,包括英國控制的納塔爾地區。姆潘德因此襲擊了鄰近地區,直到1852年入侵斯威士蘭,遭到英國阻止,迫使姆潘德撤出為止。

塞奇瓦約(Cetshwayo)統治時期

 
King 塞奇瓦約照片
(約1875年)

同一時期,姆潘德的兩個兒子塞奇瓦約 (Cetshwayo)及Mbuyazi為爭取繼承王位而發生爭端。1856年,Mbuyazi被兄長塞奇瓦約殺死(Ndondakusuka戰役)。塞奇瓦約計劃篡奪父親的政權。最後於1872年,姆潘德年老逝世,塞奇瓦約繼位。



英祖戰爭

 
伊山德瓦納戰役(1879年)

1878年12月11日,英國駐南非殖民官員弗里爾(Henry Bartle Frere)向14名代表祖魯國王塞奇瓦約的祖魯長老發出最後通牒。最後通牒的內容非常苛刻及無理,即時遭到塞奇瓦約斷然拒絕。這份最後通牒是特意設計讓塞奇瓦約拒絕,為英國侵略造就藉口。12月31日,最後通牒期限屆滿,英國軍隊渡過圖蓋拉河英祖戰爭正式揭開序幕。戰爭初期,1月22日,祖魯在伊山得瓦納戰役(Battle of Isandlwana)中擊斃了將近1,000名英軍,打敗英國軍隊。祖魯人在伊山得瓦納戰役中展現了團隊作戰技巧。祖魯人的作戰能力使他們在戰爭初期取得優勢。然而,祖魯人的人海戰術以及落後的軍隊,在戰爭中造成極大的傷亡。裝備先進的英國人逐漸取得優勢。7月4日,爆發的烏倫迪戰役(Battle of Ulundi)中,英國戰勝祖魯,結束了英祖戰爭。英祖戰爭是英國在擴張殖民地的過程中傷亡最慘重的戰役。

王國分裂及塞奇瓦約之死

戰敗後一個月,塞奇瓦約被逮捕,並遭放逐到開普敦。英國人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把祖魯國分裂為13個酋長國,各酋長國之間的爭端頻仍,祖魯陷入內戰局面。在1882年,塞奇瓦約獲准前往英國,覲見維多利亞女王及其他重要人物後,獲准回到祖魯,繼續當國王。

1883年,塞奇瓦約被獲准返回祖魯,並恢復其帝位。條件是他不可再挑起爭端,及不可重建軍事制度。塞奇瓦約只獲發還比原先小了很多的領土。隨後,塞奇瓦約在烏倫迪(Ulundi)被Usibepu(13個酋長的其中一個,其背後有布爾僱傭兵撐腰)攻擊,塞奇瓦約受傷逃脫。1884年2月,塞奇瓦約逝世(可能是遭毒死),由當時只得15歲的兒子丁祖魯(Dinizulu)繼承王位。

丁祖魯(Dinuzulu)的統治和流亡

 
丁祖魯·塞奇瓦約
約(1883年)

丁祖魯招攬波耳僱傭兵以反擊UZibhebhu,並承諾以土地作為酬勞。這批僱傭兵自稱為「丁祖魯的志願兵」(Dinizulu's Volunteers),由路易·博塔(Louis Botha)統領。1884年,丁祖魯的志願兵擊敗UZibhebhu,獲得了祖魯王國一半的土地,並成立了夫赫德共和國(Republic of Vryheid)。 英國向來擔心波耳人獲得港口,因此此事件引起了英國的注意。1887年,英國吞併了祖魯,祖魯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隨後,丁祖魯與敵人發生衝突(邦巴薩叛亂,Bambatha Rebellion)。1906年,英國政府拘捕丁祖魯,並控以叛國及公開暴力罪名。1909年,丁祖魯被判處監禁於聖赫勒拿島上,刑期為10年。

南非聯邦成立後,路易·博塔擔任南非首任總理。他安排昔日的老盟友丁祖魯結束他的流亡生活,回到南非,居於德蘭士瓦(Transvaal),並於1913年卒於該地。 丁祖魯之子所羅門·丁祖魯從未被南非官方認定為國王,但是他始終被祖魯人及南非的一些知識分子,如John Langalibalele Dube等認定為國王,且地位日漸上升。1923年,所羅門建立了英卡塔亞誇祖魯(Inkatha YaKwaZulu)組織,以增進祖魯王室的威望,但是這個組織成立沒有多久便逐漸沒落。幸好,在1970年年代,誇祖魯行政首長Mangosuthu Buthelezi又再次使其復興。

1951年12月,所羅門之子Cyprian Bhekuzulu kaSolomon被官方認定為祖魯人的最高精神領袖。但官方政府仍以對於酋長的黜免權來實際掌控祖魯的行政權。

現代祖魯人

祖魯王國的國土現今成為誇祖魯-納塔爾省(KwaZulu-Natal)的一部分。現代的祖魯人平均地分均於鄉村及城市地區。雖然誇祖魯-納塔爾省依然是他們的主要居住地,但有許多人都遷往經濟較為繁榮的豪登省(Gauteng)。事實上,在豪登省最常用的語言就是祖魯語,其次是索托語。在其他地方的祖魯族人,祖魯語仍然是他們最普遍採用的語言,其次是[[阿菲利加語(Afrikaans)及英語。

誇祖魯-納塔爾省有很大一部分是野生動物保護區,因此居住在那邊的祖魯人也利用觀光業來賺取收入。 此外誇祖魯-納塔爾省也是WWF的黑犀牛復育中心。WWF在約20,000公頃的「祖魯蘭犀牛保護區(Zululand Rhino Reserve ,ZRR)」中執行了「黑犀牛領域擴張計劃(The Black Rhino Range Expansion Project)。

祖魯人在南非政壇上的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南非的現任總統雅各布·祖馬(Jacob Zuma)及前任副總統普希莉·蘭博庫卡(Phumzile Mlambo-Ngcuka)都是祖魯人。

參見

註釋

  1. ^ 某網站
  2. ^ 某網站. 
  3. ^ South African History Online. 
  4. ^ New History of South Africa. 
  5. ^ Martin Meredith, Diamonds Gold and War,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7):5

延伸閱讀

  • Bryant, Alfred T. A History of the Zulu and Neighbouring Tribes. Cape Town: C. Struik. 1964: 157. 
  • Morris, Donald R. The Washing of the Spears: the Rise of the Zulu Natio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65: 655.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