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療改革

香港醫療改革是2000年代初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針對香港醫療的改革計劃。由於政府認為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加上市民過度倚賴公共醫療系統,導致現行醫療制度的負擔過重。

香港醫療改革目的是檢討公共醫療系統的服務模式,並制訂融資方案,從而更有效地運用公帑。改革的主要重點是加強公營及私營醫療機構合作,以解決公共醫療需求與資源嚴重不足的矛盾。

進程

2008年3月,港府在《2008年至2009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之後,公佈《醫療改革咨詢文件》,俗稱強醫金,提出多個醫療融資方案,收集市民反應。 [1][永久失效連結]

2021年5月,香港政府修訂《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容許在海外讀醫的香港永久居民免試來港執業,以解決香港醫生人手不足問題。[1]

香港醫療歷史事件

以下事件都引發香港醫療改革:[來源請求]

影視作品

部分影視作品雖不是根據2000年代港府提出的醫療改革議題改編,但以香港將推行醫改為框架,再虛構劇情,如2019年TVB劇集《白色強人》及2022年《白色強人II》。

參閱

外部連結

  1. ^ 林鄭轟部分醫護將抗疫政治化 散播不準確訊息 本月提交放寬引入海外醫生草案. 立場新聞. 2021-05-03 [202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