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寄山莊
靜寄山莊,又名盤山行宮,位於天津市薊縣官莊鎮聯合村盤山東南麓,是清朝北京以外規模僅次於避暑山莊的第二大皇家行宮。[1]
靜寄山莊遺址 | |
---|---|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薊縣官莊鎮聯合村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清 |
編號 | 4-5 |
認定時間 | 2013年1月5日 |
歷史
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開始在盤山興建靜寄山莊,乾隆十九年(1754年)完工。清朝末年傅增湘《〈靜寄山莊歌〉有序》記載:「山莊在盤山之陽,乾隆九年所建,規制差仿避暑山莊,垣周七里半。其後略加恢廓。」整座靜寄山莊佔地面積6000多畝,分為內八景、外八景、新增六景,並且附列十六景,共計三十八景。靜寄山莊是清朝在避暑山莊、圓明園之後興建的第三大皇家園林。[2]
清朝內務府下屬盤山行宮(靜寄山莊)的主官為「盤山總管」,額設一員,從五品,掌理盤山行宮的陳設、灑掃、修繕、守衛等事宜,並且兼管煙郊、白澗、桃花寺、隆福寺、大新莊、𩫾髻山等處行宮事務。
靜寄山莊建成之後,乾隆帝駐蹕三十二次,嘉慶帝駐蹕七次。嘉慶十五年(1810年)以後,清朝皇帝再未來此。道光十一年(1831年),裁撤盤山行宮(靜寄山莊),全部陳設運往避暑山莊。但是直至清朝末年,靜寄山莊一直設有園官進行看守。1926年,陝軍胡景翼部為籌集軍餉,伐樹拆屋,對靜寄山莊造成毀滅性破壞。園官也不斷盜賣靜寄山莊財物,靜寄山莊僅存遺址。21世紀初,盤山腳下的石趣園景區,大部分便在靜寄山莊舊址上。[2]
2012年,天津市薊縣旅遊局提出靜寄山莊恢復工程,計劃招商合作投資30億元人民幣,按照歷史原貌恢復靜寄山莊內八景,並建設配套服務設施。[3]
靜寄山莊所在的盤山,過去有許多寺廟。智朴《盤山志》記載,盤山共有22寺、2院、29庵、10靜室、9廟、5台、5橋、1寨、4亭、2軒、3佛塔、100餘骨塔。這些建築因受20世紀的戰爭等因素影響,大部分被毀,僅存的天成寺舍利塔(古佛舍利塔)、定光佛舍利塔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多寶佛塔、普照禪師塔等建築被列為薊縣文物保護單位。改革開放後,盤山發展旅遊業,先後重建了天成寺、萬松寺、雲罩寺等建築。[4]
建築
靜寄山莊的地勢南低北高,周圍用虎皮石砌成界牆。山莊內東、西各有一條山澗,中間夾有一坡。兩澗的水在山莊南端匯合。山莊北部縱橫溝壑,南部地勢平緩,最北面偏西有座小山,當地人稱「石佛山」。山莊分為行宮和苑景兩個部分。[5]
山莊建成後,乾隆帝確定了內、外八景。內八景位於山莊內。外八景是山莊外的盤山諸景。合稱「御題十六景」。後來又新增六景。
- 內八景:靜寄山莊、太古雲嵐、層岩飛翠、清虛玉宇、眾音松吹、鏡圓常照、四面芙蓉、貞觀遺蹤。
- 外八景:天成寺、萬松寺、舞劍台、盤谷寺、雲罩寺、紫蓋峰、千像寺、浮石舫。
- 新增六景:半天樓、池上居、農樂軒、雨花室、泠然閣、小普陀。
- 附列十六景:
行宮部分
包括靜寄山莊、太古雲嵐、壽萱堂、層岩飛翠四組建築,各自建有宮牆,當地人稱前宮(靜寄山莊)、中宮(太古雲嵐、壽萱堂)、後宮(層岩飛翠)。[5]
- 靜寄山莊:即是整座行宮的總稱,也是內八景之一,位於山莊南端。主體建築與整座山莊的正門——大宮門在同一條中軸線上,主體建築題額曰「知仁樂處」,是乾隆帝在山莊內的聽政之處。主體建築面闊七間,卷棚歇山頂,四周有迴廊連接附屬建築,形成四合院。東有「松岩寒翠」齋,為宴見群臣之處。再向東是「鏡瀾亭」,位於澗水畔,澗上有橋,橋東向北是山路。靜寄山莊的範圍包括大宮門、松岩寒翠、鏡瀾亭,21世紀初均位於天津市公用局療養院(憩園)內。澗水以東還有小宮門,為供園官、雜役進出的便門,21世紀初為天津市財稅療養院佔用。
- 太古雲嵐:位於靜寄山莊以北偏東的小高地之上,為內八景之一。《欽定盤山志》記載:「山椒拾極而上,地曠而見遠,為穹宇復閣。」主體建築兩層,面闊五間,卷棚歇山頂。御題額曰「太古雲嵐」,取靜似太古的意思。自此處俯瞰「若琉璃巨海,光照一切。」主體建築以西有引勝軒、暢遠齋、接要樓。北面為韻松杆。太古雲嵐乃山莊規模最大的建築群,由多個四合院構成,建築間有迴廊。21世紀初為農戶居住,原有的宮牆和建築基址仍殘存。
- 壽萱堂:位於太古雲嵐以東,地勢較低,為皇太后憩所。為獨立院落,和韻松軒之間有步廊,供皇帝晨昏來此問視。前殿後寢格局,前殿為四合院式,都是卷棚式建築,寢宮為「勾連搭」。21世紀初為農戶居住,原有的柱礎和建築基址仍殘存。
- 層岩飛翠:位於太古雲嵐偏東,石佛山東南腳,為內八景之一。主體建築為澹懷堂,前面有牌樓、過廳,還有東配房、西配房,形成四合院。另有東跨院、西跨院,西跨院內有擷翠樓、雲起閣,東跨院面積小,北牆外面是石徑,通往綠縟亭、石林精舍。[5]
苑景部分
苑景部分分為東澗、西澗、山嶽三個區。[5]
- 東澗區:山莊東部地區被一條很大的山澗縱貫。有四面雲山、極望澄鮮、林深石潤、清虛玉宇、小普陀、池上居、農樂軒等景致。[5]
- 四面雲山:位於山莊東北角,鄰近千像寺。《欽定盤山志》中未收錄,但同治年間繪的《盤山圖》中收錄,故此處是乾隆十九年後擴建。21世紀初尚存一座高大的台基以及疊石。
- 極望澄鮮:位於山莊東北部高敞之地的亭子,曰「極望澄鮮」。21世紀初已看不到建築基址。
- 小普陀:位於接近山莊北牆的西崗夾谷內,為新增六景之一。水到此流進一潭,潭邊原來有許多竹子。潭東北有一重檐攢尖頂方形亭,刻木為壁,亭內供奉觀音,潭水被當作落伽大海,所以此處名為「小普陀」。21世紀初,僅存刻在一塊巨石上的嘉慶帝御製詩。
- 林深石潤:位於小普陀以東,當地人稱「火道」。21世紀初,尚存花崗岩堆砌的假山,尚存的建築基址應是讀畫樓的遺址,還尚存卵石路,假山前面有一塊巨石,其中一面刻有「林深石潤」,其他三面都有乾隆帝御製詩。
- 清虛玉宇:位於小普陀西南,層岩飛翠東北的高崗之上,為內八景之一,是一道教建築,當地人稱「玉皇閣」。主體建築為一圓形的閣,周圍有廊廡。南面有殿,東西兩側有配房,平面呈外方內圓的形制。此處地勢高,可俯瞰層岩飛翠。21世紀初尚存建築基址。
- 池上居:位於東澗西岸、太古雲嵐東北,為新增六景之一。自太古雲嵐到池上居的入口處有對峙的兩崖,中間有磚石門樓,稱為「披雲棧」,又稱「款煙霏」。進門便入池上居。池上居的中心是水池,有北房以及西配房,從北到南有三個水池,作階梯狀排列,最北面的一池是圓形,其他兩池是半月形。池旁原來是許多疊石,1975年興建盤山水庫時被拆去不少。池東有涵碧亭,北房後面有琴峽亭。21世紀初尚存建築基址,水池已淤滿泥沙。
- 農樂軒:位於壽萱堂以南、東澗西岸,為新增六景之一。這裏在平地北面建屋,稱為「農樂軒」,南面建亭,稱為「南軒」,是皇帝勸農之處。21世紀初尚存柱礎和建築基址。[5]
- 西澗區:西澗,當地人稱「南澗」,為盤山各澗中水勢最盛者。從北到南分別有貞觀遺蹤、眾音松吹、小石城、婉孌草堂、四面芙蓉等等景致。[5]
- 貞觀遺蹤、千尺雪:位於山莊西北的澗底。傳說唐太宗東征路過時,在一塊巨石上晾甲冑,所以該石人稱「晾甲石」,乾隆帝在東崖壁題有「貞觀遺蹤」四字,為內八景之一。諸山之水匯流到該澗底,水激石如跳珠。乾隆帝將此處比作寒山千尺雪,在崖壁上御書「千尺雪」三字。大字旁邊的石頭上還有多首乾隆帝御製詩。西岸有一座面闊三間的小房,小房前有長廊通往水石中的水榭,在水榭可觀賞千尺雪。21世紀初,此處的建築基址均已無存,僅存摩崖石刻。
- 小石城:位於澗西岩的高崗之上,為疊壓的大片巨石,佔地面積近萬平方米,當地人稱「石海」。邊緣臨澗處的一塊巨石上刻有乾隆帝的小石城詩。巨石前面有亭,21世紀初尚存基址。21世紀初,小石城位於烈士陵園及榮軍療養院院內,
- 眾音松吹、婉孌草堂:位於澗東。主體建築為婉孌草堂,仿董其昌畫作《婉孌草堂》而建,此處松聲同水聲相和,眾音松吹為內八景之一。附近茂林中有翠市亭、清嘯亭、松湍流韻等景致。眾音松吹以南、太古雲嵐牆外的西北角,有三座圓形水池,當地人稱「眼鏡湖」,以及大片建築基址與疊石。
- 四面芙蓉:位於太古雲嵐西南、靜寄山莊以北的小高地上,為內八景之一,是一座亭,仿李白的匡盧。21世紀初,這裏因開山採砂,故建築基址已無存。[5]
- 山嶽區:即石佛山諸景,有石佛殿、朵山亭、罨翠亭、摩青亭、攓雲亭、半天樓、泠然閣、鏡圓常照、雨花室、雲林石室等景致。[5]
- 石佛殿:位於山的南麓半山腰,殿內有三尊石佛像,為西方三聖,中間的主像阿彌陀佛高二丈四尺,留有鬍鬚;兩側的菩薩像高一丈八尺,據乾隆仿張僧繇畫而雕。石佛殿在民國十六年(1927年)被毀,一尊佛像毀於1970年代末盤山水庫建設中,另外兩尊佛像在1990年代初遷到玉石莊,後來成為萬佛寺內的主像。21世紀初,石佛殿尚存建築基址以及乾隆帝「面目是真山」刻石。
- 朵山亭:位於石佛殿下,21世紀初尚存基址。亭後面有一塊巨石,刻有御製朵山亭詩。
- 罨翠亭:位於石佛殿以東。附近有御題「濯煙扉」刻石。21世紀初,上述建築及刻石均無存。
- 鏡圓常照:位於朵山亭下,層岩飛翠以西,為內八景之一。傳說此處原來是「感化寺」,興建山莊時改建成「竺招提寺」。在該建築遺址中曾發現遼代的磚瓦。
- 半天樓:位於山的西麓平坦處,為新增六景之一。在高台上有兩層樓,面闊五間,歇山頂。乾隆帝曾在此多有題詠。21世紀初,尚存建築基址。
- 攓雲亭:位於山的頂峰以東,平面呈八角形。21世紀初,尚存建築基址。
- 摩青亭:位於半天樓東北,21世紀初,尚存建築基址。從這裏向北望,可見到山莊外的山腰上刻有乾隆帝御題「蘿屏」二字的巨石,每字高4.5米。
- 泠然閣:位於山的東谷,為新增六景之一。是一小型四合院式建築群,坐西朝東。院內有一外形像手掌的巨石,上面有御題「仙掌」二字,旁邊的山石上刻有乾隆帝御製詩。21世紀初,尚存建築基址和院牆,「仙掌」石已被開山採石者破壞。
- 雨花室:位於泠然閣東北,為新增六景之一。為四合院,室外有紅梅。乾隆帝贊此處紅梅勝於御園。21世紀初,尚存建築基址。
- 雲林石室:位於雨花室西北,是巨石形成的天然石室。石上有御題「雲林石室」四字。21世紀初,石室和題字已被開山採石者破壞。[5]
參考文獻
- ^ 天津蓟县静寄山庄初冬风景如画,新华视觉,2014-11-27.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2.0 2.1 乾隆兴建静寄山庄,盘山旅游网,2013-10-09.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静寄山庄恢复工程,蓟县旅游网,2012-02-14.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9).
- ^ 盘山的建筑,天津市规划局,2011-11-07.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清代皇家行宫,天津电视台,2007-06-20. [2015-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