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民(1930年—2008年12月27日),歐洲問題研究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前所長、研究員,歐洲學會原會長。

生平簡介

生於浙江,長在北京。幼時受家庭薰陶,讀過中國舊學,頗喜書畫並曾涉獵。於1950年從已經就讀了一年的中法大學轉考入清華大學二年級法語專業,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隨清華文科劃歸北大,195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

自1950年代中至1960年代初曾任職於中國駐維也納的民間外交機構,其間經常參加國際會議,並遊歷歐洲諸國。

三年困難時期」聽說國內情形後,表示願與人民共苦。回國後果受其苦,下鄉時曾因飢餓暈倒在水渠旁。後由於營養不良為時過久而致終身患代謝疾病[1](亦嘗自記述孩子學名為「豐」即寓有當時對物阜民康之渴盼)。

經過長期遊歷見聞與讀書思考的積累,亟願脫離外事,轉而從事研究工作。終於1970年代末如願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西歐研究所(後改為歐洲研究所)任研究員,嗣後任所長。

此後,研究著述,討論演講,讀書思考愈勤,至退休後亦不稍懈怠。其中貫穿的一個主要思想是:如今所謂之「西方」者種種,無不起源於近代歐洲;欲談「開放」「接軌」,必應了解和研究歐洲文明。陳樂民既以歐洲問題研究聞名,故常被尊為歐洲學大家[2]。他對西方作品系從原文接觸,閱讀思考涉及甚廣,感受抒發皆蘊不凡[3]

生前膺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著作

研究論述

譯著

散文隨筆

參考資料

  1. ^ 历史声音24 :陈乐民与友人笑谈尿毒症. [2016-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7). 
  2. ^ 歐洲史大家陳樂民逝世 著有《歐洲文明十五講》等. [2016-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2). 
  3. ^ 陈乐民:对我影响最大的十种书. [2016-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