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島
袋鼠島[2](英語:Kangaroo Island),又譯坎加魯島,是澳洲繼塔斯曼尼亞及梅爾維爾島之後的第三大島嶼,面積約4,405平方公里。袋鼠島位處聖文森特灣的入口,距離南澳州的首府阿德萊德西南112公里。島上距離大陸最近的位置離弗勒里厄半島的傑維斯海角有13.5公里。該島居民超過4,000名,主要產業為農業、旅遊業和漁業。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4萬人,是南澳最著名的旅遊區之一。島上四分之一的面積被定為國家公園和保護區,有多種保育動物在其中棲息。
袋鼠島 Kangaroo Island | |
---|---|
自然地理 | |
位置 | 大澳洲灣 |
坐標 | 35°50′S 137°15′E / 35.833°S 137.250°E |
面積 | 4,405平方公里(1,701平方哩) |
長度 | 145公里(90.1哩) |
寬度 | 90公里(56哩) – 57 km(35 mi) |
海岸線 | 540公里(336哩) |
最高海拔 | 307米(1007呎) |
管轄 | |
澳洲 | |
州 | 南澳州 |
地方政府 | 袋鼠島議會 |
最大聚居地 | 金斯科特(人口1,962[1]) |
人口統計 | |
人口 | 4,894(2021) |
人口密度 | 1.07人/平方公里(2.77人/平方哩) |
地理
坎加魯島東西方向長150公里,南北方向寬度介於900米和57公里之間,其海岸線長達540公里。海島面積為4,405平方公里,但只有16%的面積高於海拔200米,制高點高度為海拔320米[3]。其西北方隔着調查者號海峽是約克半島,東北方隔着白加斯泰斯海峽(Backstairs Passage)是傑維斯角。
氣候
島上6月至9月的冬季溫和潮濕,夏季則通常溫暖乾燥。由於受海洋影響,尤其是在海岸線附近,夏季的最高氣溫極少超過35攝氏度。8月的平均氣溫在攝氏13到16度之間,而最熱的2月均溫則在攝氏20到25度。島上三分之二的年降水集中在5月至9月之間,年降水量在金斯科特地區約為450毫米,在中央高原頂部的羅奧潟湖附近則為900毫米,最潮濕的月份是7月[4]。
火災
2007年12月6日,閃電擊中坎加魯島造成多處大火。在火勢於12月16日被完全控制之前,占島上五分之一的超過900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到焚燒,主要位於島上的國家公園和保護區。最嚴重的災情發生在扶連打士蔡斯國家公園(Flinders Chase National Park),有約630平方公里,即整個公園的85%的地區被大火焚燒。在大火中至少造成了1名22歲的當地居民遇難[5]。在此之前,坎加魯島在1975年和1958年都遭受過重大火災。
2019年12月開始,澳洲很多地方開始出現持續火災。到2020年1月6日止,大約17萬公頃,即該島的三分之一,已被燒毀[6]。島上著名的度假酒店Southern Ocean Lodge在火災中被夷為廢墟[7]。
歷史
坎加魯島在約9000年前因海平面上升而與澳洲大陸分離。島上的石器發現表明澳洲原住民在至少11,000多年前就在島上居住,人們認為這些原住民於公元前200年左右消失,原因可能為疾病、近親繁殖、戰爭、氣候變化或外遷[8]。
1802年,英國探險者馬修·福林達斯在北岸達德利半島附近登陸後,將島嶼命名為「Kanguroo (sic) Island」[9]。很快,為該島嶼繪製大量地圖的法國探險者尼古拉·博丹也在隨後登島。雖然當時英國與法國處於戰爭狀態,但他們兩人和平相處。他們在今天弗倫奇曼岩石附近的霍格灣一起使用滲出的淡水泉,這個社區現在叫做彭納肖(Penneshaw)。
自1802年起,一群海豹狩獵者與其他人一起組成了非正式的社區,直至1836年南澳有了正式的殖民者。第一艘抵達的船隻是由羅伯特·克拉克·摩根(Robert Clark Morgan,1798-1864)船長指揮的約克公爵號(Duke of York)。海豹狩獵者是一群粗暴的男子和一些綁架自塔斯曼尼亞和南澳大陸的原住民女子。這些女子被迫參與海豹狩獵者的工作。有三名原住民女子試圖逃脫並游泳返回大陸,其中一名女子成功抵達[10]。
坎加魯島上最大的城鎮是金斯科特。這個鎮於1836年7月27日在里夫斯角建立,是南澳最早一個正式的歐洲殖民地。金斯科特曾被提議作為南澳的首府,但島上的資源無法支持如此龐大的社區,最終人們選擇了阿德萊德殖民地。
彭納肖是坎加魯島上第二大的城鎮,目前人口約300人,位於島東端達德利半島的東北角上。這裏是將遊客和維持本地人口的必要貨物運送到這個島上的輪渡碼頭的所在地。帕德那(Parndana)是島上的第三大城鎮,人口約150人,該鎮居民主要散佈在城鎮附近幾公里的範圍內,而非城鎮中。在城鎮東南的歷史區被當地人稱作「研究中心」,是1940年代至1950年代間為研究當地開展種植業的可行性而設立的研究機構的所在地,目前是約20人的居住地。美洲河(American River)是島上的第四大城鎮,居民約有120人。彭納肖、帕德那和美洲河都有一些包括日常商鋪、加油站和賓館在內的一些基礎設施,但是諸如銀行和大型超商這樣的設施只有金斯科特有。
人口和經濟
根據2006年進行的普查,島上的人口總數為4,259人[11]。近年來由於年輕人更傾向於在大陸發展,人口增長速度有所下降。普查數據表明超過55歲的人口在居民中所佔比例由2001年的24.1%增長到了29.8%。
島上的經濟產業主要為農業(釀酒、蜂蜜、羊毛、肉製品和穀物)。傳統上綿羊放牧業是島上農業的主要成分,但是近年來如馬鈴薯和油菜等更多樣化的作物相繼引入,隨着降雨量較高的地區出產的高品質肉牛的增加,牛肉養殖業也有所成長。由於島上每年要接待超過十四萬名的觀光客,以及在該島崎嶇的南部海岸能夠捕撈到優質的南部岩龍蝦,旅遊業和漁業也在島上經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坎加魯島擁有南澳唯一的桉樹油提煉廠,其產品從本地的坎加魯島窄葉小桉樹(Kangaroo Island Narrow Leaf Mallee)提取。
島上還有30家葡萄種植園,總面積超過2平方公里,出產近20種本地品牌的葡萄酒[12]。其中第一家葡萄種植園於1976年在東部灣播種,並於1982年製造出第一批葡萄酒。原酒與托利斯·巴羅沙酒(Tolleys Barossa)混合,並在東部灣酒廠的地窖門口作為「坎島-巴羅沙」(KI-Barossa)調酒出售。在東部灣的B·海耶斯(B. Hayers)的監督下建立的弗洛朗斯種植園於1990年出產了自己的第一批葡萄酒——東部灣小天鵝(Eastern Cove Cygnet),並引入南澳大學。這種酒因此帶有第一款「100%來自坎加魯島」的稱號標籤。
坎加魯島還因其出產的蜂蜜以及作為全世界最古老的蜜蜂保護區而聞名。1881年,該島自意大利的利古里亞省引進了利古里亞蜂,目前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該純種蜂的地區。因此,將蜜蜂和任何蜂蜜製品帶入坎加魯島都是禁止的。
政府
坎加魯島議會是管理整個島嶼的政府機構,於1996年由之前的金斯科特區議會和達德利區議會合併而成。坎加魯島屬於聯邦選舉的梅約司(Division of Mayo),目前的代表為亞歷山大·唐納;並屬於州內的芬尼絲選區(Electoral District of Finniss),目前的代表為米高·彭傑利(Michael Pengilly),他是坎加魯島議會的前市長[13]。
坎加魯島議會目前發佈了總體發展計劃修正案的草案,這是自1996年以來對發展問題的第一次重要審查[14]。此外,一份遺產開發計劃修正案的草案也同時公示徵求公眾意見。超過一百處地點已被建議列入地方文物登記,將每處地點列入登記都須議會批准一些必要的改進提案[15]。
交通
海運
在1907年至1961年期間,阿德萊德港和金斯科特之間的客貨運輸最初是由卡拉塔(Karrata)號承擔。
卡拉塔號退役後,RW·米勒(RW. Miller)經營的M·V·特羅布里奇(M.V. Troubridge)號替代了它,並在晚些時候成為了與南澳政府合資運營的線路。M·V·特羅布里奇號是一艘最大載重量為1,996噸的滾裝船,直至阿德萊德港、林肯港和金斯科特使用了專門設計的裝載支架才開始採用其他裝卸方式[16][17][18]。
M·V·特羅布里奇號的運營至1987年6月1日結束,被政府運營的價值2300萬澳元的島嶼水路(Island Seaway)號取代。島嶼水路號由埃格洛工程公司(Eglo Engineering)在阿德萊德港製造,適用與特羅布里奇號相同的裝載平台。該船由於不適於跨越白加斯泰斯海峽而被嚴重批評。在起初的一次航行中有75隻牛羊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該船也被形容為「操縱起來如購物手推車一般」[19]。之後,這艘船在1989年9月進行了耗資一百萬澳元的推進系統改裝,從而改進了其可靠性。
在1980年代,島嶼水路號開始受到坎加魯島海聯(Kangaroo Island SeaLink)公司的競爭,後者運營着傑維斯角與彭納肖之間的航線[20]。海聯公司收購了原先由彼得·馬奇(Peter March)引入的渡輪服務。彼得的菲蘭德勒渡輪公司(Philanderer Ferries)是開創傑維斯角到彭納肖航線的先鋒,其中菲蘭德勒3號(Philanderer 3)是旅客與汽車混裝的雙體船。1980年代,其麾下的兩艘客船海德羅弗萊特33號(Hydroflite H33)和島民號(Islander)曾經在一段短時期內運行己連拿奴(Glenelg)到金斯科特的航線。
海聯公司自創立來打敗了很多競爭對手。博托克(Boat Torque),一家西澳公司,曾經在1994年至1997年間使用 超級弗萊特號(Superflyte)運營己連拿奴到金斯科特的航線。坎加魯島渡輪(Kangaroo Island Ferries)公司曾經短期投資水路號(SeaWay),在2004年9月至2005年2月間運營維麗那灣(Wirrina Cove)至金斯科特的航線。水路號不如海聯公司所用的船隻那樣能夠在惡劣天氣中運行,影響了其服務的穩定性。在由別的資本接手後,水路號於2007年8月重新開始運營[21]。然而在2008年5月,水路號的運營者宣告由於燃油價格上漲,其服務將再次中止至2008年10月[22]。2008年6月,水路號的運營公司由政府接管,船隻則被出售[23]。
隨着海聯公司引進島嶼領航者(Island Navigator)號,島嶼水路號的使命結束了,其服務中止後由海聯公司利用政府補貼運作所有往返坎加魯島之間的貨運服務。由於對傑維斯角泊位的長期租賃,海聯公司目前對坎加魯島的海運擁有實際壟斷的地位。根據海聯公司和南澳政府的有效期至2024年的協議,在海聯公司提供航線服務的前後各一小時內不允許其他運營者使用傑維斯角的設施。坎加魯島的居民對這一給予海聯公司排他性的安排表示不滿[24]。
空運
自1930年代起,畿內亞航空(Guinea Airways)運營了坎加魯島最初的商業航線。1959年,該航空公司被安捷航空的子公司南澳航空公司(Airlines of South Australia,ASA)收購。該航線最終運營至1986年4月4日。南澳航空公司主要使用康維爾(Convair)、道格拉斯DC-3和福克F27飛機。在1970年代,也曾偶爾使用比亞喬P166(Piaggio P166)飛機,羅斯航空(Rossair)的塞斯納402(Cessna 402)飛機也曾在非高峰時段替代南澳航空的F27飛行。
隨着南澳航空的撤資,安捷公司的另一個子公司肯德爾航空公司(Kendell Airlines)使用19座的費爾柴爾德梅特羅和34座的薩博飛機運營至坎島的航線。隨着安捷航空在2002年最終破產,區域快線收購了肯德爾航空並持續服務至今。
在與擁有更靈活的航班時刻表的較大型航空公司的競爭中,自1970年代起一系列規模較小的航空公司通過各種方式成功維持了其作為「第二梯隊」的存在。島嶼航空(Island Air)和佩加斯(Pagas)曾經在1970年代短暫運營,而最成功的是自1980年開始運營的鴯鶓航空公司(Emu Airways),其最後一個航班在2005年11月結束飛行。在航空管理部門裁定關閉除金斯科特以外的所有機場之前,鴯鶓航空曾使用派珀飛機公司的酋長型飛機運營金斯科特、美洲河、彭納肖和帕德那航點。在1990年代,坎加魯島航空公司(Air Kangaroo Island,先前的Air Transit)使用塞斯納402經營該島航線。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基思·史蒂文斯(Keith Stevens)的信天翁航空公司(Albatross Airlines)也曾經營該島航線。
在1986年至1990年間,勞埃德航空(Lloyd Aviation)使用巴西航空工業的EMB-110型飛機和愛爾蘭制肖特330(Short 330)型飛機經營該島航線,康莫德航空公司(Commodore Airlines,後來成為州立航空,State Air)也曾提供航線服務供選擇。澳航連線(QantasLink)在鴯鶓航空倒閉後不久,自2005年12月18日起開始為該島提供航線服務,但在6個月內就取消了。在此期間,澳航連線曾首次開闢了從坎加魯島直飛墨爾本的航線。
自2007年1月起,澳南航空(Air South)[25]使用泰坦9座飛機每天提供4個班次的服務。
自然保護
坎加魯島上超過一半面積的植被是原生林,該島四分之一的面積被定為國家公園、保育公園(Conservation Park)和自然保護區。
主要物種
由於島嶼與澳洲大陸隔離,島上沒有狐狸和兔,同時這兩種動物也被嚴格禁止帶上島;在島上養貓需要強制登記並植入晶片[26]。坎加魯島的當地物種包括坎加魯島袋鼠(Kangaroo Island Kangaroo)、羅森伯格沙地巨蜥(Rosenberg's Sand Goanna)、澳棕短鼻袋狸(Southern Brown Bandicoot)、尤金袋鼠、刷尾負鼠、澳洲針鼴和新澳毛皮海獅以及六種蝙蝠和蛙類物種。島上還有一種獨一無二的脊椎動物物種,即被稱為坎加魯島袋鼩的一種小型有袋類食肉動物。無尾熊、環尾袋鼦(Common Ringtail Possum)和鴨嘴獸被引入該島並繁衍至今。該島還曾有鴯鶓的一個亞種——袋鼠島鴯鶓,但在1802年至成為歐洲殖民地的1836年間滅絕,據推測可能滅絕於森林大火或過度捕殺。
引入島內的無尾熊在島上繁衍生息,以至於他們喜歡的食物的來源曼納膠樹(Manna Gum)如今已經面臨在當地滅絕的危險。無尾熊也因此只得轉向採食其他不那麼可口的食物。該島還採取了包括絕育手術和轉移到澳洲大陸上合適的空地點等管理方式,然而這一切都跟不上無尾熊的繁衍速度,唯一實際的手段也許是捕殺。然而當地政府反對這樣做,擔心這樣會造成旅遊業的抵制而造成經濟衰退。
此外,坎加魯島還是在南澳瀕臨滅絕的輝鳳頭鸚鵡最後的棲息地[27]。
國家和保育公園
旅遊觀光
坎加魯島是南澳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調查報告顯示[28],該島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4萬人,其中34%為南澳本地的遊客,35%為外國遊客,國際遊客主要來自美國和英國;超過95%的遊客選擇在島上過夜,平均每名遊客在島上的停留時間約為4天。
島上為遊客熟知的景點主要分佈在國家公園和保育公園內,包括:扶連打士·蔡斯國家公園內的戰艦拱門(Admiral's Arch)、神奇岩石(Remarkable Rocks),海豹灣(Seal Bay),凱利山(Kelly Hill)的岩洞,各個海角的燈塔,能夠環視全島的展望山(Prospect Hill),南部海岸的小撒哈拉(Little Sahara),許多水鳥棲息的默里潟湖(Murray Lagoon)和帕德那野生公園(Parndana Wildlife Park)等。
沉船和燈塔
沉船遺骸和燈塔也是島上的知名景點。曾經有大量的船隻在坎加魯島的海岸線失事,其中最大的一艘是1935年3月20日在多倫士角(Cape Torrens)沉沒的波特蘭號(Portland Maru),總計5,865噸重。造成最多人遇難的是1899年4月24日斯洛伊湖號(Loch Sloy)在毛佩求斯灣(Maurpetius Bay)失事的事故,31人被淹死,一個倖存的人後來也不幸身亡。此外,1905年9月的維那恰湖號(Loch Vennachar)事故造成了28人在西灣(West Bay)罹難[29]。
南澳的第一個燈塔於1852年在島上的威洛比角(Cape Willoughby)建立,博爾達角(Cape Borda)的燈塔建築的時間為1858年,到了1902年又建立了杜考迪克角(Cape du Couedic)燈塔。所有的燈塔至今都在正常運作。
休閒活動
在坎加魯島北岸的海灘可以安全地游泳,包括鴯鶓灣、斯托克斯灣(Stokes Bay)和斯內靈海灘(Snelling Beach),以及達德利半島的艾蘭海灘(Island Beach)。南部海岸則因有危險的退浪流而更適合強壯和有經驗的游泳者。同時,還可以選擇在美洲河或西部河灣沿岸潛水觀賞海底珊瑚懸崖與岩石礁堡[30]。
參考資料
- ^ 2021 Kingscote, Census All persons QuickStats.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22-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7).
- ^ 袋鼠島(Kangaroo Island)指南. 澳洲旅遊局. [2022-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2).
- ^ Kangaroo Island Long Term Ecological Research Site. The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Forestry. [200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6) (英語).
- ^ Climate statistics for Australian locations. Bureau of Meteorology, Australia.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4) (英語).
- ^ Tensions ease as cost is counted. The Islander. 2007-12-20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9) (英語).
- ^ 新州、维州、南澳火灾损失严重. ABC中文. 2020-01-06 [2020-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1) (中文(中國大陸)).
- ^ 痛心!澳洲袋鼠岛大火蔓延,野生动物遭殃,度假酒店成废墟_私家地理_澎湃新闻-The Paper. m.thepaper.cn. [2020-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30).
- ^ Rebe Taylor. Unearthed: The Aboriginal Tasmanians of Kangaroo Island. Kent Town: Wakefield Press. 2002. ISBN 1-86254-552-9 (英語).
- ^ Collection Item Transcription: A VOYAGE TO TERRA AUSTRALIS (South Coast, Kanguroo Island). State Library of South Australia. [200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2) (英語).
- ^ Australian history recast: COLONIAL HISTORY; In the beginning (The Advertiser, December 13, 2002). History News Network. [200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2) (英語).
- ^ 2006 Census QuickStats : Kangaroo Island (DC) (Local Government Area).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9-03-06] (英語).
- ^ Bottled with Pride. Kangaroo Island Gateway Visitor Information Centre. [200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7) (英語).
- ^ Council Information. Kangaroo Island Council. [200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8) (英語).
- ^ Recent Updates. Government of South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Planning and Local Government. [2009-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9) (英語).
- ^ Development Act 1993 (Consolidated - 30 October 2008) (PDF). Kangaroo Island Council. [2009-04-0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5-23) (英語).
- ^ Andrea Smith. The maritime cultural landscape of Kangaroo Island, South Australia: A study of Kingscote and West Bay (PDF). Flinders University. 2006年6月 [2009-03-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10-06) (英語).
- ^ Loading sheep at Kingscote Jetty. State Library of South Australia.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06) (英語).
- ^ Summary of R.W.Miller & Co. Newcastle Regional Museum.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2) (英語).
- ^ State Opposition statement attributed to Ted Chapman MP. The Advertiser. 1987-08-26 (英語).
- ^ SeaLink Travel Group Information. Kangaroo Island SeaLink.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1) (英語).
- ^ KI Ferries expected to be operating by week's end. ABC News. 2007-07-30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2) (英語).
- ^ Fuel price leaves KI ferry high and dry. The Advertizer. 2008-05-22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2) (英語).
- ^ Ferry for sale. The Islander. 2008-06-19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0) (英語).
- ^ Kangaroo Island residents unhappy about ferry agreement. ABC News. 2002-08-07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26) (英語).
- ^ Air Charter Flight & Air Charter Services. Air South.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4) (英語).
- ^ Dog and Cat Management Plan 2005 (PDF). Kangaroo Island Council. [2009-03-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5-18) (英語).
- ^ Wildlife on Kangaroo Island. South Australian Visitor & Travel Centre.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6) (英語).
- ^ Visitor Exit Survey (2006/2007) (PDF). TOMM KI Committee. [2009-03-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7-20) (英語).
- ^ Gifford D. Chapman. Kangaroo Island Shipwrecks. Roebuck Society Publications. 1972. ISBN 0-909434-01-8 (英語).
- ^ Coastal Activities - Diving. Kangaroo Island Gateway Visitor Information Centre. [2009-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