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騰堡自由人民邦

符騰堡自由人民邦(德語:Freier Volksstaat Württemberg),是威瑪共和國納粹德國時期德國符騰堡地區的一個邦。

符騰堡自由人民邦
Freier Volksstaat Württemberg
德國的邦
1918年—1945年
Flag of 符騰堡
旗幟
紋章 (1922) of 符騰堡
紋章 (1922)

在德國的位置
首府斯圖加特
面積 
• 1925年[1]
19,508平方公里(7,532平方英里)
人口 
• 1925年[1]
2580235
歷史
政府
 • 類型共和國
主席 
• 1918–1920 (首)
Wilhelm Blos
• 1933–1945 (末)
Christian Mergenthaler
帝國代理官英語Reichsstatthalter 
• 1933–1945
Wilhelm Murr
歷史時期戰間期
• 成立
1918年11月9日
• 制定憲法
1919年9月29日
• 事實上廢除
1933年4月7日
• 法理上廢除
1945年
前身
繼承
符騰堡王國
符騰堡-巴登
符騰堡-霍亨索倫

1918年-1932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的時候,德國經歷了一場充滿暴力的革命運動,而符騰堡王國卻沒有流血地從君主制順利過渡到民主共和制,其邊界和內部管理也保持不變。國王威廉二世1918年11月30日退位,隨着其新憲法與1919年的《威瑪憲法》的陸續導入,符騰堡成為威瑪共和國所屬成員國。

當時德國威瑪政權的政治情勢頗為動盪不安;相形之下,符騰堡的政治發展顯得連續和穩定。符騰堡州議會從1920年到1932年這三屆,每屆都完整任滿四年任期,而不像聯邦層次一樣不順利。初期社會民主黨人在符騰堡佔優勢,但很快失去了他們的影響力。從1924年到1933年這段期間,保守聯盟掌控政府。儘管在德國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屢受金融危機的困擾,符騰堡州經濟發展表現得比其他各邦更好,而其首府史特加也因此成為金融與文化的區域中心。

1933年-1952年

1933年納粹黨取得聯邦政權後,取消所有非納粹的政治組織。符騰堡與所有其他自由邦通通被廢除。它被併入符騰堡-霍亨索倫大管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符騰堡轄區被美國法國軍隊佔領,分割成面積較大的符騰堡-巴登(美軍佔領區)與較小的符騰堡-霍亨索倫(法軍佔領區)兩個新「州」。1952年,這兩個邦與巴登合併,形成當今的巴登-符騰堡

參考文獻

  1. ^ Beckmanns Welt-Lexikon und Welt-Atlas. Leipzig / Vienna: Verlagsanstalt Otto Beckmann.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