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巴士
居民巴士(又稱社區巴士),視乎各城市,有路線由3公里至20公里不等。中國大陸以短距離為主,起「最後一公里」作用;美國和香港以長距離為主,主要給市郊居民通勤至市中心。
歷史
居民巴士的源起可追遡至「訂閱制巴士」(subscription bus)[1],即是需預先登記才能上車的巴士。[2]美國的訂閱制巴士甚少由政府運營。由私人巴士公司運營的城市,有密蘇里州聖路易(1958-)、華盛頓特區(1966-)、洛杉磯(1967-);社區居民組織運營的有維吉尼亞州里斯頓(1968-)、三藩市(1962-);由僱主運營的有華盛頓特區的國家地理頻道公司(1968-)、洛杉磯市政府(1974-);由交通部門運營的有三藩市金門大橋、高速公路與交通專區。[2][3]上述美國例子,運營距離平均為22哩,也有低至12.5哩,高至45哩。[2]
居民巴士在中國大陸是新現象,上海在2009年才開始推出第一條居民巴士路線,北京市亦於2011年開通首批「專」字頭微循環居民巴士。[4]
定位
短距離的居民巴士,定位為改善居民小區出行服務的接駁路線,大都串聯了居民區、地鐵站、巴士轉乘站、學校、社區服務中心、商場等客流集散點。[4][1]以上海為例:據2011年調查,上海的居民巴士以7米長的小車為主,額定載客28人;常規巴士則以12米長的大車為主,額定載客80人。上海的居民巴士線路長度3公里,間距500米;常規巴士線路長度20公里,間距1100米。[4]
競爭者
短距離居民巴士,以上海為例,若沒有居民巴士路線乘客可能採用其他替代交通方式,其中:全程步行和非機動車交通(包括單車和助電動車)比重分別佔23%和13%,說明居民巴士吸引了一部分原來採用慢行交通出行的人群;巴士比重佔34%,說明居民巴士可緩解(分流)既有路線的擁擠程度,但也可能導致部分路線營運效益下降;黑車比重佔11%,說明居民巴士能打擊黑車。[4]
各城市情況
引用文獻
- ^ 1.0 1.1 李佳暉(2018),城市居民巴士路線佈設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學碩士論文。頁4和頁11。
- ^ 2.0 2.1 2.2 Bautz, James A. (1975). Subscription serv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Transportation, 4(4). doi:10.1007/bf00174738. 頁388-392。
- ^ United States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1977). 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Energy: The Potential Savings of Different Modes : a Study.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Page 45.
- ^ 4.0 4.1 4.2 4.3 陳非. 社区巴士运行特征分析与优化对策.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 2012,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