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匯站 (波士頓地鐵)

百老匯站(英語:Broadway)位於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南波士頓區英語South Boston的多切斯特大道和百老匯交匯路口,是波士頓地鐵紅線地鐵站。車站始建於1917年12月15日,與地鐵紅線多切斯特延長線同時開放。車站為無障礙車站,擁有一個島式月台和兩條軌道。

百老匯站

Broadway
百老匯站內部(2017年)
百老匯站內部(2017年)
位置美國
馬薩諸塞州南波士頓區英語South Boston, Massachusetts
多切斯特大道與百老匯路口
地理坐標42°20′34″N 71°03′26″W / 42.3429°N 71.0572°W / 42.3429; -71.0572
途經路線  紅線 
轉乘交通巴士 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巴士英語MBTA Bus91147
車站構造
無障礙車站
月台島式月台
股道2
歷史
啟用日期1917年12月15日
重建日期1985
營運資訊
乘客數量
(FY2019)
6,020(工作日日均旅客發送量)[1]
服務
上一站 馬薩諸塞灣交通局 下一站
波士頓南站 紅線 安德魯

歷史

建造

 
百老匯站最初使用的車站站牌

1912年,往返於哈佛站公園街站劍橋隧道通車後,波士頓開始將地鐵向多切斯特延長。由於路線十分繁忙,延長線每完成一站就開放一段。1915年,市中心十字站(當時的華盛頓街站)竣工並通入使用,1916年波士頓南站地鐵站竣工。1917年12月15日百老匯站竣工,並成為當時紅線地鐵的終點站,直到1918年6月29日安德魯站竣工。[2]為方便轉乘,百老匯站最初設計時有三層,地鐵月台層為島式月台。有軌電車部分停在街面,部分停在地下一層,乘客通過6個樓梯方便轉乘。[3]

車站改造

 
20世紀80年代車站入口改建,並在遠處新增一處入口

20世紀80年代中期,馬薩諸塞灣交通局斥資八千萬美元,延長紅線七座地下車站和橙線三座地下車站的月台,使六節車廂的地鐵列車可以完全停靠在月台範圍內。[4]1985年12月18日,交通局與施工單位簽訂合同,1986年2月13日開始動工。[5][6]百老匯站的月台延長21米,工程耗資790萬美元。[6]1988年1月21日,所有車站月台延長工程竣工後,六節車廂的地鐵列車投入使用。[2]1988年2月16日,百老匯站開始在多切斯特大道新增車站入口,1989年10月26日竣工。[5]同期還為車站安裝了升降機,是車站變為無障礙車站。[7][6] 馬薩諸塞灣交通局計劃在多切斯特大道和西4街路口為車站設立新的出入口,重建現有的車站升降機,2020年4月外判給合同方。[8]

有軌電車隧道

 
鑄造街隧道入口(2012年)

車站中層的有軌電車隧道與鑄造街和多切斯特大道上的隧道出入口相連。該隧道只使用了不到2年,1919年10月14日安德魯站開放後不久,便慘遭廢棄。安德魯站轉乘波士頓南站更方便,百老匯站的有軌電車在多切斯特大道上的工業區上行駛顯然利潤不高,因此關閉隧道。[9]1941年12月,多切斯特大道上的隧道入口被填滿,然而隧道的大部分依舊存在。 [9]

20世紀30年代,波士頓高架鐵路公司嘗試在隧道里種蘑菇,80年代被用作測試月台的盲道,[10]1985年建造的車站檢票大堂佔用了一部分舊月台,九一一襲擊之後加強對公共設施安全預警,馬薩諸塞灣交通局使用隧道對消防員進行訓練。[10]

2012年中旬,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在舊的有軌電車隧道上建造了應急培訓中心,花費1000萬美元。國土安全部支付的880萬美元用來購置了兩輛藍線列車,一輛綠線列車和一輛銀線巴士。[11]訓練中心於2013年6月12日正式投入使用。[12]

車站結構

G 地面 出入口、巴士月台
M 夾層 售票處、檢票口
P 入城     前往灰西鯡 波士頓南站
島式月台,左側開門
出城     前往阿什蒙特英語Ashmont (MBTA station)/布倫特里英語Braintree (MBTA station) 安德魯

地鐵藝術

地鐵藝術英語Arts on the Line項目中為車站安裝了兩座公共藝術供乘客欣賞:[13][14]

  • 《Domestic Objects & Tools of the Trade》(家居用品和貿易工具):由傑伊·庫根英語Jay Coogan設計,月台樓梯上方懸吊着的60個搪瓷鋼雕塑
  • 200個雕刻瓷磚:由附近的聖布里吉德學校學生共同創作

參考資料

  1. ^ A Guide to Ridership Data. MassDOT/MBTA Offic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9. June 22, 2020 [2020-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9). 
  2. ^ 2.0 2.1 Template:NETransit
  3. ^ O'Regan, Gerry. MBTA Red Line. NYCsubway.org. 2005 [3 March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4). 
  4. ^ 1985 Annual Report.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1985: 13 –透過Internet Archive. 
  5. ^ 5.0 5.1 Sanborn, George M. A Chronicle of the Boston Transit System.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1992 [2020-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27) –透過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6. ^ 6.0 6.1 6.2 Crocket, Douglas S. Broadway station work begins. Boston Globe. February 14, 1986: 22 [2020-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2) –透過Newspapers.com.   
  7. ^ Tran Systems and Planners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of MBTA Paratransit and Accessible Fixed Route Transit Services: Final Report (PDF).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August 24, 2007 [2020-09-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1-30). 
  8. ^ Schwarz, John. MBTA Contract Nos. A90PS02, A90PS04, & A90PS05: Architectural and Engineering Services for Station and Accessibility Improvements (PDF).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April 13, 2020 [2020-1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2-02). 
  9. ^ 9.0 9.1 Clarke, Bradley H. Streetcar Lines of the Hub. Boston Street Railway Association. 2003: 33. ISBN 0938315056. 
  10. ^ 10.0 10.1 Bierman, Noah. Transit archeology: Tour of abandoned subway network offers a glimpse of how the T was built. Boston Globe. 26 December 2009 [7 August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1. ^ Werthmann, Melissa M. Subway car is added to MBTA underground training facility for emergency workers. Boston Globe. September 17, 2012 [2020-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2. ^ Powers, Martine. MBTA sets up disaster training center in tunnel. Boston Globe. June 12, 2013 [2020-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13. ^ Howe, Peter J. MBTA hopes riders will be transported by art. Boston Globe. April 27, 1988: 21, 35 [2020-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透過Newspapers.com.  (second p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4. ^ On the Red Line (PDF). Massachusetts Bay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9. 2017 [2020-1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1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