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興
濮陽興(3世紀—264年),字子元,兗州陳留郡外黃(今河南省民權縣西北)人[1],三國時期孫吳丞相。
濮陽興 | |||||
---|---|---|---|---|---|
丞相,加侍中,領青州牧 | |||||
國家 | 東漢、孫吳 | ||||
時代 |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 | ||||
主君 | 孫權、孫亮、孫休、孫晧 | ||||
姓 | 濮陽姓 | ||||
名 | 興 | ||||
字 | 子元 | ||||
封爵 | 外黃侯 | ||||
籍貫 | 陳留外黃(今河南省民權縣西北) | ||||
出生 | 不詳 | ||||
逝世 | 吳末帝元興元年十一月 | ||||
| |||||
早期背景
父親濮陽逸於東漢末年到江東避亂,在那獲得吳郡名門陸遜之弟陸瑁的幫助[2],後曾在孫權治下出任長沙太守[3]。
濮陽興年輕時就已經很有名氣,從孫權時期開始,先後擔任上虞令、尚書左曹、五官中郎將。濮陽興在擔任五官中郎將時期,曾作為使節出使蜀漢。後又出任會稽太守,257年與山陽縣人朱育討論本郡名士[4],在任上與當時居住在會稽的琅琊王孫休彼此交好。[5]
官宦生涯
孫休時期
太平三年(258年,魏甘露三年,蜀景耀元年)十月,權臣孫綝廢帝孫亮為會稽王,立孫休為帝。兩個月後,孫休誅殺孫綝一黨,徵召親信濮陽興為太常,拜衛將軍,平軍國事,進封外黃侯。[6]
永安二年(259年,魏甘露四年,蜀景耀二年)二月,孫休下詔,鼓勵農事。[7]翌年(260年)秋,都尉嚴密提議在丹楊(位於今江蘇省與安徽省兩省交界處)圍湖墾田,築建浦里塘。丹楊湖是古代南方著名的大澤,百官都認為這是耗費巨大且未必能完成的工程,只有濮陽興認為計劃可行,最後由他召集軍隊完成了這項工程。但浦里塘建造期間,工程艱難,花費巨大,許多士兵在建造過程中死去,百姓因此非常怨恨濮陽興。[8]
永安五年(262年,魏景元三年,蜀景耀五年)冬十月,濮陽興升任為丞相,[9]與孫休的寵臣左將軍張布一起被委以重用,當時張布負責管理宮政,濮陽興負責軍國要事,兩人相互勾結,令國內大為失望。[10][11]
永安六年(263年,魏景元四年,蜀炎興元年)冬十月,吳國的交阯郡吏呂興發起叛亂,不久又傳來魏國大舉伐蜀的消息,孫休命令大軍三路伐魏以救援蜀國,但依然沒能來得及。丞相濮陽興建議抽調屯田的一萬人充入軍隊,來補充吳國戰力。[12]
孫晧時期
永安七年(264年,魏咸熙元年)七月,吳主孫休將長子孫𩅦託付給濮陽興後逝世。[13]但在孫休死後,濮陽興並未遵從他的意願立太子孫𩅦為帝。當時盟國蜀漢已經滅亡,吳國的交阯一帶又發生了叛亂,大臣們都認為應當擁立一位較年長的君主來領導國家。[14]左典軍萬彧極力向濮陽興和張布推薦烏程侯孫皓,稱他是「長沙桓王之疇」,濮陽興、張布被萬彧說服。在經朱太后同意後,濮陽興與大將軍丁奉等重臣一起迎立孫皓為帝。[15]孫皓即位後,濮陽興因為迎立為功,被加封為侍中,遙領青州牧。[16]
孫皓改年號元興(264年),期間嘉獎官吏,撫恤百姓,發放糧食,救濟窮人,並且下令減省宮女和放生宮內多餘的珍禽異獸,當時人們都把他稱為明主。[17]但很快,地位穩固後的孫皓便顯露出魯莽暴躁、驕傲自滿、迷信以及嗜酒好色的一面。[18]當初擁立他的濮陽興、張布對孫皓的轉變感到震驚和失望,結果被萬彧秘密告發。同年十一月初一(12月6日)[19],濮陽興、張布入朝時被孫皓逮捕,叛處流放廣州,後於同月在流放途中被孫皓派人處死,家屬也遭誅殺。[20][21]此時,距離兩人迎立孫皓才過了不到四個月。
評價
- 陳壽評曰:「濮陽興身居宰輔,慮不經國,協張布之邪,納萬彧之說,誅夷其宜矣。」(《三國志•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十九》)
註釋
- ^ 《三國志集解·卷六十四·吳書十九·諸葛滕二孫濮陽傳》:《郡國志》:兗州陳留郡外黃。《一統志》:今河南開封府杞縣東。范書《爰延傳》:延,陳留外黃人。縣令禮請延為廷掾,濮陽潛為主簿。 是濮陽為外黃人,興蓋封本縣侯。
- ^ 《三國志·吳志十二·陸瑁傳》:陸瑁字子璋,丞相遜弟也。少好學篤義。陳國陳融、陳留濮陽逸、沛郡蔣纂、廣陵袁迪等,皆單貧有志。
- ^ 原文:父逸,漢末避亂江東,官至長沙太守。
- ^ 詳見《三國志·虞翻傳》裴注《會稽典錄》「太守濮陽興正旦宴見掾吏」起。(是歲,吳之太平二年,歲在丁丑)
- ^ 原文:興少有士名,孫權時除上虞令,稍遷至尚書左曹,以五官中郎將使蜀,還為會稽太守。時琅邪王休居會稽,興深與相結。
- ^ 原文:及休即位,征興為太常衛將軍、平軍國事,封外黃侯。
- ^ 《建康實錄》:二月,備九卿官,下詔勸廣農事,進用忠賢。
- ^ 原文:永安三年,都尉嚴密建丹楊湖田,作浦裏塘。詔百官會議,鹹以為用功多而田不保成,唯興以為可成。遂會諸兵民就作,功傭之費不可勝數,士卒死亡,或自賊殺,百姓大怨之。
- ^ 《三國志·孫休傳》:冬十月,以衛將軍濮陽興為丞相,廷尉丁密、光祿勛孟宗為左右御史大夫。
- ^ 《三國志•孫休傳》:休以丞相興及左將軍張布有舊恩,委之以事,布典宮省,興關軍國。
- ^ 本傳原文:興遷為丞相,與休寵臣左將軍張共布相表裏,邦內失望。
- ^ 原文:丞相興建取屯田萬人以為兵。
- ^ 《江表傳》:休寢疾,口不能言,乃手書呼丞相濮陽興入,令子𩅦出拜之。休把興臂,而指𩅦以託之。
- ^ 《三國志•孫晧傳》:休薨,是時蜀初亡,而交阯攜叛,國內震懼,貪得長君。
- ^ 《三國志•孫晧傳》:左典軍萬彧昔為烏程令,與晧相善,稱晧才識明斷,是長沙桓王之疇也,又加之好學,奉遵法度,屢言之於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興、布說休妃太后朱,欲以晧為嗣。朱曰:「我寡婦人,安知社稷之慮,苟吳國無損,宗廟有賴可矣。」於是遂迎立晧,時年二十三。
- ^ 原文:晧既踐阼,加興侍郎,領青州牧。
- ^ 《江表傳》曰:晧初立,發優詔,恤士民,開倉稟,振貧乏,科出宮女以配無妻,禽獸擾於苑者皆放之。當時翕然稱為明主。
- ^ 《三國志•孫晧傳》:晧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
- ^ 兩千年中西曆換算. [2020-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 ^ 《三國志•孫晧傳》:(元興元年)興、布竊悔之。或以譖晧,十一月,誅興、布。
- ^ 本傳原文:俄彧譖興、布追悔前事。十一月朔入朝,晧因收興、布,徙廣州,道追殺之,夷三族。
參考資料
- 《三國志•吳書•孫休傳》 陳壽著、裴松之注
- 《三國志•吳書•孫晧傳》 陳壽著、裴松之注
- 《三國志•吳書•丁奉傳》 陳壽著、裴松之注
- 《三國志•吳書•虞翻傳》 陳壽著、裴松之注
- 《三國志•吳書•濮陽興傳》 陳壽著、裴松之注
- 後漢外黃令牛述以濮陽濳為主簿。吳長沙太守濮陽逸生興,孫休時為衛將軍、平章軍國事、丞相、外黃侯。《吳書》張紘從〖外黃濮陽闓〗受詩禮春秋。大歴嶺南判官檢校刑部員外濮陽灌。大歴進士濮陽守
延伸閱讀
[編]
官銜 | ||
---|---|---|
前任: 孫恩 |
孫吳衛將軍 259年—262年 |
繼任: 滕牧 |
前任: 丞相孫綝 |
孫吳丞相 262年—264年 |
繼任: 左丞相陸凱 右丞相萬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