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法輪寺
護國法輪寺,又稱北塔法輪寺,是位於中國瀋陽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廟內塔院之覆缽式塔乃「盛京四塔」之北塔,亦爲目前四塔寺中保存最爲完好的一座[1],原為蓮花淨土實勝寺之下院[2]。現任法台為第四世夏壩活佛。
護國法輪寺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位置 | 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區崇山東路北塔街27號 |
座標 | 41°49′46.5″N 123°27′4.2″E / 41.829583°N 123.451167°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本尊 | 時輪金剛 → 釋迦牟尼佛 |
領導 | 住持:第四世夏壩活佛 |
建築詳情 | |
建築風格 | 藏漢結合 |
開基 | 皇太極 |
開山時間 | 1643年(崇德8年) |
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 |
瀋陽東、南、北塔(含法輪寺) | |
地址 | 瀋陽市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6-22 |
認定時間 | 2003年3月20日 |
地圖 | |
護國法輪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位置 | |
歷史
“ | 北塔法輪寺,在地載門外三里大殿五楹,碑亭二座,東西配殿各三楹,天王殿三楹,鐘鼓樓二座,寺北寶塔一座,山門三楹,晾經樓一楹,禪堂僧房二十四間,以上四寺俱。國初時敕建,用喇嘛相地法,每寺建白塔一座,雲當一統。相傳為具有大學士剛林碑,乾隆八年有御書金鏡周圓匾額恭懸正殿,四十三年有御製《題法輪寺》詩,四十八年有御製《法輪寺》詩俱恭載。 | ” |
——《欽定四庫全書·盛京通志·卷九十七·祠祀·北塔法輪寺》 |
護國法輪寺始建於1643年(清崇德8年)癸未仲春,1645年(順治2年)落成,為當時盛京東西南北四塔四寺之一,在當時香火最盛。
1778年(乾隆43年),乾隆帝駕臨前往法輪寺禮佛,親書「金鏡周圓」匾額,並題詩:
“ | 聖建四窣堵,斯惟城北隅。欲因示蒙古,詎止事浮圖。是日親瞻相,當年緬創模。法輪演國語,永佑舊京都。 | ” |
——乾隆帝《題法輪寺》 |
此後直至1829年(道光9年),嘉慶、道光諸帝東巡盛京時,亦多賦詩寄興。
1905年,寺內部分建築與經卷法器毀於日俄戰爭;1911年清朝滅亡,法輪寺失去政府待遇,但仰仗大片田產及豐厚香火仍能維持[3];1921年起直至中共建政前夕,該寺成爲市民自發寄放貧民棺槨之場所,其間滿洲國官方曾於1937年(康德4年)對其進行修繕。
1949年,中共取得瀋陽控制權後,民政部門將原有寄骨火化處理,恢復其部分宗教功能;1959年,法輪寺僅剩下2名喇嘛,無從維持,實勝寺掌印喇嘛白相臣於市民政局簽約轉交了法輪寺產權,自此法輪寺劃歸市民政局管轄。接管後,市民政局不久便將殘存的鐘鼓、樓拆除,大殿內佛像也於文化大革命發生前的60年代初被推倒;1962年,瀋陽市人民政府公佈法輪寺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寺大殿內佛像遭推倒,再度恢復寄骨功能;1975年至1976年,大殿東側新建六間骨灰堂,部分寺廟建築被分作市民政局職工住處[4]。1959年至1984年,瀋陽市政府共對法輪寺進行三次維修,1980年最後一次維修時,更新了大殿屋頂全部瓦礫,並進行了彩繪裝飾。
1984年,時任市長李長春號召「文物大開發」,拔款重修,並於次年在原址修復了東、西配殿,於大殿內重塑了天地佛;1987年10月寺廟正式重新對外開;2002年7月當局將法輪寺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禮請第四世夏壩活佛擔任法台;2003年,該寺被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3][2]。
建築
目前該寺的主要建築有:
- 山門
山門內外繪有四大天王巨幅唐卡。 - 碑亭兩座
- 往生堂
有匾「獅吼雷震」。 - 寺內流通処及客堂
- 重修功德碑
- 毗沙門殿
- 大雄寶殿
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目犍連、舍利弗師徒三尊及宗喀巴、賈曹傑、克珠傑師徒三尊,還有四臂觀音、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 - 西配殿
匾「無上大悲」。 - 東配殿
有匾「般若智海」,為顯宗殿,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八大菩薩、十六羅漢、布袋和尚與法炬近事。 - 天王殿
殿內供奉布袋和尚形象的彌勒菩薩與四大天王、韋馱菩薩。 - 護法殿
殿內供奉格魯派上士道護法六臂瑪哈嘎拉、下士道護法閻羅法王以及吉祥天母,依據漢地民俗開設吉祥天母卦台。
法事
- 新年祈願法會
- 清明超度法會
- 清明超度法會
- 浴佛節
- 文殊增慧法會
- 盂蘭盆節超度法會
- 大威德金剛護摩
- 天降節
- 甘丹五供節
- 冬季超度法會
- 菩提道次第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