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榮 (民國)

張培榮(1875年—?)字耀臣河南正陽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鄭士琦的部屬。[1]

生平

張培榮生於1875年。民國7年(1918年)至民國12年(1923年)任山東曹州鎮守使。[2]1923年7月18日,兼代兗州鎮守使。[3]民國13年(1924年)起,任兗州鎮守使,同時為山東陸軍第六混成旅旅長。[2]

1923年12月,吳可璋電告鄭士琦及兗州鎮守使張培榮,稱「孫美瑤全旅15日譁變」。鄭士琦接到來電後,命張培榮相機行事,尋機殺孫美瑤以消除後患。張培榮調11 個營的兵力部署在棗莊附近。1923年12月16日,張培榮來到棗莊,邀鄉紳及孫美瑤到中興公司進行問候,並稱,「蘇魯邊境很不安靜,昨日三封電催我派兵往剿,等我把隊伍派出去,有了時間再為二位置酒解和。」張培榮命鄉紳告訴吳可璋團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隨即赴蘭陵部署軍事。1923年12月19日,張培榮回到棗莊,發請帖宴請孫美瑤、吳可璋,並囑下請帖人讓孫美瑤帶鵪鶉來斗。孫美瑤毫無防備,乃率衛士赴宴解和,剛進門便被制服,衛兵也被繳械。吳可璋隨即命令將孫美瑤綁赴東門裏牆根正法,並且派兵包圍了孫美瑤的新編旅,迫使新編旅繳械投降,僅少數人逃走。1923年12月22日,張培榮解散了新編旅,該旅官兵每人發免死狀一張,全部槍支收繳折洋,連以上的20多位軍官被集中到省城。張培榮、吳可璋發表公告稱,[4]

查孫美瑤本系著名積匪,自臨案發生以來,擄掠中外人士,居為奇貨,百端要挾,牽動外交,致令各國嚴重抗議,干我國政,侵我主權,派兵共管,國幾不國。自古盜賊為害國家,未有孫美瑤之甚者。乃該匪受撫改編後,不思痛自悔改,假借軍威,勾通匪類,縱兵殃民,犯法干政,每奉上令,動輒違抗。近敢鼓動全旅,圖謀不軌,挾帶武裝,推至營務處,兇惡暴橫,肆意凌辱。訪査該匪確有謀變舉動,特密稟督理,請准懲辦,旋奉復准。於12月19日將該匪拿辦,就地正法,以儆元兇,切切特布。

1923年12月27日,執法營撤走,吳可璋押運收繳的600條槍回濟南[4]

張培榮是佛教居士。北伐以後,張培榮被通緝在逃,其妻張方綠為了保全其生命財產,乃將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的張培榮公館改為佛堂,名為「菩提寺」,全家婦女均出家為尼師。張方綠起法名「元炎」;兩妾其一法名「廣法」,其一法名「廣林」;四個丫頭法名分別為「續直」、「續道」、「纊慶」、「續嚴」。此外,還有幾位帶髮修行的老婦。[5]

參考文獻

  1. ^ 來新夏,北洋軍閥5,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54頁
  2. ^ 2.0 2.1 閻錫山檔案: 要電錄存9,國史館,2003年,第222頁
  3. ^ 郭卿友主編. 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2年
  4. ^ 4.0 4.1 山東重要歷史事件: 北洋政府時期,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48頁
  5. ^ 民國山東通志2(4),山東文獻雜誌社,2002年,第20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