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扶九
周扶九(1831年—1921年)原名周鵾,字澤鵬,號凌雲,清末民初巨富,江西省吉安府廬陵縣(吉安縣高塘鄉店下村,今屬敦厚鎮)人。
生平
周扶九四歲喪父,家境貧寒。16歲在湖南湘潭周永孚筆墨店學徒。咸豐三年(1853年)被派往廣州,負責廣州分店的經營。這一年店主派他前往揚州催收賬款,由於這時太平天國佔領南京,長江、運河航路受阻,淮鹽銷售不暢,收到已大為貶值的25張鹽票。
揚州時期
戰亂結束後,周開始轉向鹽業,進入揚州四岸公所擔任會計。
食鹽運銷
不久,周扶九用低價收購積累的鹽票,自己經營運銷食鹽業務,在揚州開設裕通和鹽號,在常德設分號,在南昌開裕康鹽號,積累巨額財富[1]。發跡後於1865年改名扶九。
錢莊
隨後,周扶九又兼營錢莊。在揚州與同鄉蕭雲浦合開裕豐隆錢莊,光緒元年(1875年)聚盛錢莊開業,其中周扶九的股份佔四分之一。他自己所開的裕源銀號,資本在100萬兩以上,先後在鎮江、湘潭、常德、吉安、漢口、長沙、南昌、贛州、九江、南京、蕪湖、均設有分號。[2]其中在鎮江的資本僅次於李鴻章[3]。
食鹽產收
周扶九不滿足於食鹽經銷,又投資食鹽產收,其鹽店、鹽垣遍佈通州、泰州所屬各場。在兩淮最重要的大豐草堰場,周扶九占份額達到14%,成為揚州八大總商中實力最雄厚的一位。
青蓮巷19號
周扶九在揚州的宅第,建於清代晚期,位於廣陵區東關街道渡江路社區青蓮巷19號。2006年6月5日,作為「揚州鹽商住宅」的子項目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時期
文監師路長春里
清末民初,周扶九從揚州遷居上海,將裕通和總號由揚州遷至虹口文監師路長春里(今塘沽路828弄,石庫門裏弄,建於1910年,5幢磚木二層,723平方米,已經拆除),改號裕記。周扶九在上海涉及地產、黃金生意。
地產
當時上海商業中心在四馬路、棋盤街一帶,南京路一帶地價還很便宜;於是周扶九在南京路中段的虹廟(保安司徒廟)一帶買入許多地產。到20世紀初南京路崛起成為上海商業中心,周扶九的資產又擴大數倍。
周扶九經營地產的另一個重點城市是漢口。清末,他設立「周五常堂」,在今中山大道兩側,建成五常里(今永康里,前進四路與前進五路之間,70多棟,建於1920年,現闢為永康里街頭博物館)等里弄,數百棟房屋,1917年又在漢口英租界內湖北街(今中山大道)掛旗經租漢潤里40餘棟房屋。[4]
周扶九的房產還遍及江西省的南昌、九江、吉安等地,吉安有幾條街的大量房產為周扶九所建。
廢灶興墾
清末民初,因蘇北海岸線東移,淮南鹽業產量不斷下降,周扶九及時轉移經營方向,1917年,聯合劉安泩(字淵叔,號梯青,1876--1950,南潯巨商劉鏞第三子),發起「廢灶興墾」,將鹽田轉產改種棉花。他邀請南通實業家張謇到草堰場組建「大豐鹽墾有限公司」,將垣產作價43萬元入股,又投入10萬元現金認股,為最大股東,占投資總額的1/4以上。大豐公司規模亦為淮南各鹽墾公司之冠。
實業
同時,周扶九又與張謇合辦南通紗廠,與張勳合辦江西首家九江華豐紗廠,後改為久興紗廠。民國初與江西省省長陶家瑤合股投資興建南昌至九江的南潯鐵路,又投資組建捷安輪船公司,開通吉安到南昌的客運。
葬禮
民國九年(1920年),周扶九卒於上海,享年九十高齡,死後厚葬轟動上海灘。其靈堂設於長春里周公館內,喪事耗資39萬銀元,出殯抬棺扛夫124名,送殯隊伍長達三華里,甚至出資白銀6萬兩買斷南京路所有商鋪一律關門。周家專備輪船拖運孝舟,運送靈柩至九江、南昌、吉安,回鄉下葬。[5][6]
家庭
周扶九娶有一妻三妾,六個兒子,十一個孫子女。長子、次子青年早逝,三子夭折。
- 四子周徽閣,任河南捐班侯補道。
- 五子周錫藩
- 六子周黻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