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12月30日) |
兵部 | |||||||
漢語名稱 | |||||||
---|---|---|---|---|---|---|---|
漢語 | 兵部 | ||||||
| |||||||
越南語名稱 | |||||||
國語字 | Bộ Binh ‧ Binh bộ | ||||||
漢喃 | 部兵 ‧ 兵部 |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병부 ‧ 병조 | ||||||
漢字 | 兵部 ‧ 兵曺 | ||||||
| |||||||
滿語名稱 | |||||||
滿文 | ᠴᠣᡠᡥᠠᡳ ᠵᡠᡵᡤᠠᠨ | ||||||
穆麟德轉寫 | coohai jurgan |
歷史
兵部在隋唐時已設置,屬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選用及兵籍、軍械、軍令等。以尚書為主官,侍郎為次官。
迄至清末,此制歷代沿襲,但職權則不盡相同。宋、遼、金、元等朝因為軍隊組成特殊,不設兵部,以各地樞密院取代,直接聽命於皇帝。明代兵部尚書號為「本兵」,權位極重,舉凡武衛官軍選拔、受銜、任命、後勤軍需,均為其掌。清代實行八旗制度,兵權歸屬各旗,兵部只管武職選授、處分及兵籍、軍械、紀律、驛站等事,不涉兵權。
架構
兵部一般設有尚書一人,隋唐正三品,明正二品,清代從一品;侍郎二人,隋唐正四品下,明清正三品。
兵部下設四個司,總部(明代起改稱武選)、職方、駕部、庫部。總部司設主事四人,下轄令史、傳書史、制書令史、亭長、掌固等職(人數依朝代各有不同),主管武職官員的考核、職務升降、承襲等事務,並管理土司;職方司設主事兩人,下轄令史、書令史、掌固等職(人數依朝代各有不同),主管兵將的敘功、懲處、撫卹、檢閱等,清代起兼掌邊禁(即現代的海關);駕部司設主事兩人,下轄令史、書令史、掌固等職(人數依朝代各有不同),主管軍用馬車、戰馬、後勤運輸以及維持驛站等事務;庫部司設主事兩人,下轄令史、書令史、掌固等職(人數依朝代各有不同),主管軍需武器、甲冑、羽箭等的生產、保存、調配,並負責武舉相關的事務。
其他國家
受中國文化影響,朝鮮半島及越南古代亦設有兵部的機構。日本古代亦設有類似的兵部省。
朝鮮半島
高麗王朝時期設有兵部,其長官為兵部尚書。至朝鮮王朝時期改稱兵曹,本曹設置官員十名,分別為判書一名(正二品)、參判一名(從二品)、參議一名(正三品)、參知一名(正三品)、正郎三名(正五品)、銓郎三名(正六品)。吏曹下屬衙門有五衛、司僕寺、軍器司、典設司、世子翊衛司、訓鍊院、備邊司七個機構。
越南
越南古代設有兵部司馬一職。
日本
受中國唐代文化影響,日本古代相應採取了二官八省制,設立兵部省(ひょうぶしょう、つわもののつかさ)主管一切武官之人事與軍事,其長官為兵部卿。其後相沿至近代。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