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福
Valve公司(英語:Valve Corporation),亦被玩家俗稱為「V社」,為一間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專門開發電子遊戲的公司。於1998年11月發布首款產品《半衰期》。2004年Valve發布了使用自行研發的遊戲引擎Source引擎開發的《半衰期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Valve同時營運著名的數位發行平台Steam,主要服務PC遊戲市場。2012年Valve宣布搭載steamOS的Steam Machine遊戲主機,正式進軍家用遊戲機市場。
維爾福公司 | |
---|---|
Valve Corporation | |
公司類型 | 私人公司 |
成立 | 1996年8月24日 |
創辦人 | 加布·紐維爾和麥克·哈靈頓 |
代表人物 | 加布·紐維爾 (Gabe Newell) |
總部 | 美國華盛頓州貝爾維尤 |
業務範圍 | 全球 |
產業 | 電腦軟件和電子遊戲產業 |
產品 | 《半衰期》 《惡靈勢力2》 《絕地要塞2》 《反恐精英系列》 《決勝之日系列》 《半衰期2系列》 Steam發布系統 Source引擎 |
營業額 | ▲25億美元(2012年)[1] |
員工人數 | ~360(2016年)[2] |
網站 | www |
「Valve」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威爾烏/V社 |
臺灣 | 維爾福 |
港澳 | 活閥 |
代表作品
戰慄時空
「Half-Life」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半條命/半衰期 |
臺灣 | 戰慄時空 |
1996年,曾經是微軟員工的加布·紐維爾和麥克·哈靈頓一同創建了Valve軟件公司。他們在1996年下半年取得了雷神之錘引擎的使用許可(在id Software的朋友邁克爾·亞伯拉什的幫助下),用來開發半條命系列。最初的計劃是在1997年晚些時候發布,但是最終的日期被確定為1998年10月31日。Valve許可TF軟件公司(製作了絕地要塞(Team Fortress)遊戲模式)製作一個獨立的遊戲《軍團要塞》。Team Fortress Classic遊戲模式,最初是一個由TF公司為《雷神之錘》製作的模式,它的半條命版本於1999年發布。在其後的十年裏,Valve繼續研發及製作《絕地要塞2》,並取得各界的好評。
Valve則繼續開發半條命系列,並且發布了一些擴展模式和接口供其它平台(如:Steam)的開發者使用。他們還製作了最受歡迎的遊戲模式反恐精英和決勝之日。
戰慄時空2
Valve在2003年的E3展覽上面展示了《半條命2》的宣傳片,並且用Source引擎震驚了遊戲界。最初計劃於2003年9月發布的半條命2後來由於半條命2源代碼泄露事件推遲了發布。最終這個遊戲於2004年11月16日發布。
2005年7月18日,EA公司宣布他們正在和Valve一起合作一個新的遊戲。EA首先發布了《半條命2》和《反恐精英:起源》的「年度遊戲」版本,並且將會發布半條命2的Xbox版本。
Steam
Valve在2002年發表了它的遊戲平台Steam。在那時看來只不過是像線上遊戲似的將修補程式更新過程簡化而已,但後來卻取代了原先的世界對抗網路系統並且成為所有遊戲的銷售和數位內容權利管理系統。
Valve有支援它們的一些遊戲。舉例而言,像是《絕地要塞2》大量的更新;包括了新地圖、新遊戲模式、額外的武器、新成就和額外的遊玩技術,而且加入了販賣虛擬物品的商店。所有的這些更新,除了上述遊戲的既存項目的例外,都是強制的而且免費提供。
2014年Valve宣布Steam已經突破全球1億註冊帳戶,超過七千五百萬個活躍的用戶,Steam上有超過3700個遊戲。 2021年7月1日,STEAM大當機,無法讓玩家購買遊戲。[3]
Steam主機
在2012年,Valve宣布它們正在為「客廳」開發一個PC和主機的混合產品,這被媒體非正式的稱為"Steam Box"。[4]此外,它們曾提供資金給硬體製造商Xi3公司,該公司的主要產品Piston遊戲主機因而被業界和玩家猜測為Steam Box的原型機。但在2013年,Valve發表聲明稱並未涉足Xi3公司的任何產品研發。Xi3也表示Piston目前並不能清楚地在Steam Box的產品線排列中找到自身的位置。[5]
2013年9月25日,Valve宣布將在全世界Steam用戶中徵集300名測試者,測試多種來自不同廠商和使用不同硬件的原型機,這些原型機被稱為Steam Machines。測試者徵集定於2013年10月25日結束。Valve同時聲稱Steam主機將在2014年初上市。[6]
Steam掌機
2021年7月16日,Valve發布遊戲掌機Steam Deck[7];Steam Deck可以登陸Steam賬戶,並同步用戶數據[8]。該掌機有三種不同的存儲容量可選,除了頂配的512G版本獨占防眩光玻璃屏,所有版本都配有同款由AMD專門定製的Zen 2架構7nmAPU,高速microSD卡插槽和最高支持60Hz的7英寸LCD屏幕,並可流暢運行最新的3A遊戲[7][8]。2023年11月16日,Valve發布了Steam Deck的半代升級版本Steam Deck OLED。更換了色彩飽和度更為清晰的7.4英寸OLED屏幕,並且加入了HDR功能,最高更新率達到了90Hz。此外將APU從原本的7nm製程更改為功耗更好的6nm製程。並且通過置換OLED面板將原本的40Wh容量電池提高到了50Wh,續航力相比LCD版本大幅提升。OLED版目前僅提供512G和新推出的1TB儲存容量可選,而原本就有的高速microSD卡槽也在OLED版本上繼續保留。
法律訴訟
與威望迪之官司
Valve宣布它的Steam遊戲平台系統於2002年開始工作。同時,這也解決了在電腦遊戲上面的更新問題。Steam開放後就更新了一個名叫WON的系統和半條命的多人遊戲模式,還有一些對遊戲系統的更新。
2002年至2005年間,Valve捲入了一起和它的發行商雪樂山娛樂公司有關的極其複雜的訴訟(後來被維旺迪環球(VUG)遊戲公司收購)。這場官司正式開始時間是2002年8月14日,當時Valve對雪樂山對於版權侵害提起了訴訟,宣稱雪樂山非法的散發Valve的在線遊戲。他們後來增加了對於合同細節的訴訟,控訴雪樂山扣押《反恐精英:一觸即發》的版稅,並且推遲發行這個遊戲。
維旺迪環球則反擊說加布·紐維爾和市場指導道戈·洛姆巴蒂(Doug Lombardi)在和出版商的會談中誤導了Valve的位置。隨後他們聲稱Valve的Steam內容分發系統試圖撕毀他們之間的發布協議。
2004年11月29日,美國聯邦法院的法官托馬斯·吉利(Thomas S.Zill)在西雅圖宣布Valve勝訴。但是特別的是,判決書中聲稱VUG和它的下屬機構(包括雪樂山)並沒有分發Valve遊戲的行為,不管是間接的或者是直接的。吉利法官還宣布Valve應該對未遵循和出版商的協議所造成的版權的損害負責。
2005年4月29日,Valve在Steam的網站上面宣布兩家公司的官司已經結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與動視暴雪之官司
在2009年4月,Valve控告動視暴雪這一家與由威望迪遊戲取得雪樂山合併而成的母公司。
據稱,動視拒絕履行威爾烏和威望迪的仲裁協議。動視僅給付威爾烏2,391,932元判決金額之中的1,967,796元,並宣稱它們已經在過去幾年中付了超過這個總額。[9]
與暴雪娛樂之官司
在Valve替「Dota」註冊商標來確保《Dota2》的經銷權後,由前款遊戲「Defense of the Ancients」的投稿人DotA-Allstars,LLC在2010年8月註冊了一個相對的商標。[10]在2011年,DotA All-Stars, LLC被賣給暴雪娛樂,《魔獸爭霸III:混沌之治》的DotA平台開發者以及它的世界編輯器。在受到Valve的利益對立的影響之下,暴雪也在2011年11月列出它和開發者,也就是DotA-Allstars, LLC的許可協議來對抗Valve。[11]在2012年5月11日,暴雪和Valve宣稱這個爭執已經解決了。Valve保有商業上專有名詞「Dota」的權利,而暴雪則替粉絲們預留了「Dota」商標的非商業上使用權利並且將「Blizzard DOTA」改名為「Blizzard All-Stars」,後來更名為「風暴英雄」(Heroes of Storm)[12]。
公司架構
Valve是以扁平架構運作的,這種體制只有很少或沒有中層管理人員。並且採用自由分派架構,在此架構下,員工可以選擇進入不同開發團隊。[13][14][15] 然而,前雇員Jeri Ellsworth批評這種結構「如同高中」,儘管是扁平架構,但是在決策時某些員工卻擁有更多話語權。[16]
參見
參考文獻
- ^ Wingfield, Nick. Game Maker Without a Rule Book. The New York Times. 2012-09-08 [2012-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2).
- ^ Dudley, Brier. A glimpse of Valve’s Steam Machine, controller design and hardware plans. Seattle Times. 2013-11-04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6).
- ^ Steam Surpasses 30 Million Account Mark. Valve Corporation. 2010-10-18 [2010-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30).
- ^ Davies, Marsh. Valve confirms Steam Box – a "very controlled" PC for the living room. PC Gamer. 2012-12-09 [2013-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3).
- ^ Newman, Jared. Valve’s Steam Box: The plot thickens for PC-based game consoles. PC World. 2013-03-18 [2013-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7).
- ^ Steam Machines. Steam. 2013-09-25 [2014-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6).
- ^ 7.0 7.1 Bo Moore. Steam Deck: The First Hands-On With Valve’s Handheld Gaming PC. IGN. 2021-07-16 [2021-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6) (英語).
- ^ 8.0 8.1 Steam. steamdeck. steam. [2021-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6) (英語).
- ^ It's Ugly: Valve Sues Activision, Activision Threatens to Sue Valve. gamepolitics.com. 2009-04-30 [2009-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2).
Against that backdrop, Activision cut Valve a check last week for $1,967,796—the amount handed down by the arbitrator less the disputed $424K. According to Valve's suit, Activision said that it wouldn't pay the rest and if Valve went to court Activision would countersue. Valve has apparently called Activision's bluff and the parties are now once again at odds.
- ^ Augustine, Josh. Riot Games’ dev counter-files "DotA" trademark. PC Gamer. 2010-08-17 [2011-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3).
- ^ Plunkett, Luke. Blizzard and Valve go to War Over DOTA Name. Kotaku. 2012-02-10 [201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1).
- ^ Reilly, Jim. Valve, Blizzard Reach DOTA Trademark Agreement. Game Informer. 2012-05-11 [201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4).
- ^ Claire Suddath. What Makes Valve Software the Best Office Ever?. Business Week. 2012-04-25 [2013-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5).
- ^ Claire Suddath. Why ThereAre No Bosses At Valve. Business Week. 2012-04-27 [2013-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4).
- ^ Valve Handbook for New Employees (PDF). Valve Corporation. [2013-01-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11-15).
- ^ Warr, Philippa. Former Valve Employee: ‘It Felt a Lot Like High School’. Wired. 2013-07-09 [2013-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