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維基百科用戶頁 此頁面不是百科全書條目,也不是條目的討論頁。 若您在中文維基百科(網域名稱為zh.wikipedia.org)之外的網站看到此頁面,那麼您可能正在瀏覽一個鏡像網站。 請注意:鏡像網站中的頁面可能已經過時,且頁面中涉及的用戶可能與該鏡像網站沒有任何關係。 若欲造訪原始頁面,請點擊這裡。 |
簡介
|
我修訂的人物條目
我編寫的基本原則:這是我摸索出的對傳記類型條目編輯的想法,首先一定要找傳記和回憶錄來讀,我主要關注傳主的生平,有關傳主本人的思想部分應該留到下面專門開一個章節詳細說明。很多傳記太過於強調文學性因而忽略簡單陳列事實的重要性。《傳記文學》雜誌創刊號上,劉紹唐談到「傳記文學惟有真摯才可感人,也惟有真實才富有歷史價值。」[1]那我想,真實指的是傳記,而真摯指的是文學。百科全書(Wiki)的編寫大概和詞典的編寫一樣,我是憑直覺這麼說,並不知道太多這方面的歷史,應該以陳列事實和簡單描述為主要準則。因此我認為在寫人物條目的時候,應該以事實為優先、評述在後、文學手法為輔。胡適的《四十自述》可謂中國傳記文學之鑒。他在藏暉室劄記卷七中談到:「傳記大抵靜而不動。何為『靜而不動』?(靜Static,動Dynamic)但寫其人為某誰,而不寫其人之何以得成某誰是也。」[2]我想,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討論關於傳記的理論,便不得不提到破壞偶像主義(iconoclasm),史特拉奇(Lytton Strachey)是新傳記派的宗師(諷刺的是他尚未有中文wiki),新傳記派即是在心理上破壞偶像,而在方法上用藝術呈現。安德烈·莫洛亞(André Maurois)評論他的方法是:「(他)不批評,也不判斷,他只是在顯露。」而舊傳記派的寫作方法是將人物和道德結合起來,諸如《沉思錄》和普魯塔克(Plutarchus)的作品,這顯然已經不再是我們所追求的了。
中文的人物傳記還有一個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文章中歌功頌德或者私藏自己的觀點恐怕是作傳者的問題,但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對人物評述的影響卻是一個歷史問題,行文中到處是「封建」、「資本主義」一類的詞彙或是官方文獻對某人某事的評價(諸如《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都是應該進行處理的,比如直接在文章標上出處,馬主義的詞彙應該適當刪去。因為《決議》一類的文章內容並非是歷史事實,而是對一些「歷史問題」(即其中提到的某些事甚至可能都不是歷史)的判斷。當然我並不偏私,並非教條化的三民主義、華國史觀就是什麼公正的思想,而是要盡量的把這些不同的觀點抽離出來。
說了太多,關於傳記文學的原則,但總歸wiki並不是傳記文學,也不是年譜,看百科全書的人一般沒有興趣對一個人物知道的事無鉅細,而如果一個人想知道某些事通常也是從百科開始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如何取捨信息的問題,既然不是所有人都想成為專家,那麼有些東西的記述就不必那麼詳細,而材料的取捨本身往往就是史觀的表現。常有的情況是,對傳主一味吹捧,把「壞事」隱去不談,或是談論文化大革命時,總是用傷痕文學的話語,說某人受到嚴重的迫害,而把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事蹟輕輕掠過,這都是不適合的。另一個問題是要知道,不是任何資料都是容易獲得的,假如一個條目下面的參考只不過是一些網上小報,內容是不知自什麼地方轉載來的資料,這都是很糟的。我想wiki應該做到參考市面上好的研究、評傳、文章,這樣做不僅是提高wiki本身的公信力,更是給不知道從哪開始學習或者是想進一步了解的人指引方向。
基本完成
儲安平(根據韓戍老師作品修訂,也感謝他的幫忙)、陳序經(主要以陳其津所作的傳記修訂,其他的傳記均大同小異)、顧準、王造時、丁文江、何廉(回憶錄)、蔣廷黻(回憶錄和江勇振的作品)、朱光潛(王攸欣所著評傳)、程天放(自傳)、羅家倫(年譜)、王國維(根據《王國維年譜長編》修訂,還有不足)、顧頡剛、陳寅恪(汪榮祖所作評傳)、徐復觀、王凡西(雙山回憶錄)、鄧拓(根據齊慕實的Propaganda and Culture in Mao's China:Deng Tuo and the Intelligentia和其中譯本編寫)、陳垣、何炳棣(回憶錄)、成舍我、張申府(回憶錄和晚年談話錄)、顧孟餘(黃克武所作評傳)、鄧演達、徐鑄成(回憶錄)、王實味、蔣夢麟(生平已修訂完成)
尚未完成
葉楚傖(劉蘋華所作傳記)、蕭乾(自傳)、顧維鈞(自傳)、狄膺(遺稿)、朱自清(未找到合適的傳記)、錢端升(根據陳夏紅老師所編的年譜修訂)、康白情(尚未有一本傳記)、湯用彤(根據《湯用彤評傳》和《湯用彤學記》修訂)、傅斯年、任卓宣(什麼時候去京大了再編這個條目)、李石曾、鄒魯、鄒韜奮、楊杏佛(有關他的研究太少了)
計劃編輯
我修訂的大學條目中國的校史考證實在是太胡來了
我對校史的看法:不知何時,中國大陸的大學校徽上有了年份,於是各個大學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就開始附會,把和自己沒那麼緊密關係的人物、前身一併算進自己的校史。歷史和人的能動性(agency)分不開,一個學校的好與壞和他建校歷史多悠久也沒有關係,而是自己要做出成績別人才能看得起你。那問題是,如果我要編一本校史,應該怎麼編?(我還沒想好)
基本完成
計劃編輯
參考文獻
- ^ 劉紹唐. 我們的想法與做法. 傳記文學.
- ^ 胡適、曹伯言整理. 胡適日記全集 第一冊. 台北: 聯經出版. 1993.05: 505. ISBN 9570827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