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E 268835
HDE 268835,或稱為R66,是NASA的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在銀河系附近的大麥哲倫星系中確認的兩顆特超巨星其中一顆(另一顆是R126或HD 37974)。這兩顆恆星旁都有規模極大的星周盤存在,因此有人假設可能有行星正在形成。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 | |
---|---|
星座 | 山案座 |
星官 | |
赤經 | 04h 56m 47.0791s |
赤緯 | -69° 50′ 24.792″ |
視星等(V) | 10.6[1] |
特性 | |
光譜分類 | B8Iae[2] |
U−B 色指數 | -0.66[1] |
B−V 色指數 | 0.14[1] |
變星類型 | 高光度藍變星? [1] |
天體測定 | |
徑向速度 (Rv) | 278 km/s |
自行 (μ) | 赤經:1.63 mas/yr 赤緯:-2.38 mas/yr |
距離 | 15.7萬 ly (4.8萬 pc) |
絕對星等 (MV) | -8.5[1] |
詳細資料 | |
質量 | 30[1] M☉ |
半徑 | 140[1] R☉ |
亮度 | 375,000[3] L☉ |
溫度 | 12,000[1] K |
其他命名 | |
特徵
HD 268835和HD 37974都是體積極大、溫度和光度極高的特超巨星。而這兩顆巨大恆星周圍有星周盤讓天文學家相當驚訝,因為傳統理論中這類巨大恆星會有極強的恆星風,使周圍環境極不穩定,讓行星的形成相當困難,甚至是不可能。
天文學家預期這兩顆恆星的星周盤範圍相當大,甚至超過冥王星與太陽距離60倍以上。而盤內物質的質量可能超過柯伊伯帶的十倍。喬爾·卡斯特納(Joel Kastner)等人表示這種充滿塵埃的結構可能是行星形成的第一步或最後一步。如果是後者,這樣的結構就可視為柯伊伯帶的放大版。
任職於加州理工學院和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查爾斯·白赫曼(Charles Beichman)表示:「我們不知道類似我們太陽系內的行星是否能在大質量恆星旁極高能量和動能的環境中形成;但如果可以的話,將是時間極短且激烈的過程。」[4]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Stahl, O.; Wolf, B.; Zickgraf, F.-J.; Leitherer, C.; Bastian, U.; de Groot, M. J. H. R 66(Aeq) - an LMC B supergiant with a massive cool and dusty wind.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pril 1983, 120 (2): 287–296. Bibcode:1983A&A...120..287S.
- ^ Joel H. Kastner, Stephen L. Thorndike, Paul A. Romanczyk, Catherine L. Buchanan, Bruce J. Hrivnak, Raghvendra Sahai, Michael Egan. The Large Magellanic Cloud's Top 250: Classification of the Most Luminous Compact 8 μm Sources in the Large Magellanic Cloud.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8, 136 (3): 1221 [2018-04-02]. ISSN 1538-3881. doi:10.1088/0004-6256/136/3/1221 (英語).
- ^ C. D. Garmany, P. S. Conti. Stellar winds from hot stars in the Magellanic Cloud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June 1985, 293: 407–413 [2018-04-02]. ISSN 0004-637X. doi:10.1086/163247 (英語).
- ^ NASA's Spitzer Uncovers Hints of Mega Solar System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asa.gov, accessed 11 Feb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