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9國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道

319國道(或「國道319線」、「G319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的一條國道,規劃起點為台灣省高雄市[1][2],實際起點為福建省廈門市,終點為四川省成都市

319國道
319國道路綫圖
道路資訊
道路總長2,984公里(1,854英里)
啟用時間台閩段因兩岸分治,尚未實現,其餘已通車,具體時間不詳(最近通車日期)
主要連接道路
起點台灣省高雄市 (規劃)
福建省廈門市 (實際)
終點四川省成都市
公路系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道

該國道原本的起點為福建省廈門市,後《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發布,其中普通國道網路線方案表規劃描述,將起點由福建省廈門市改為台灣省高雄市。根據這一規劃,構想中的高雄至廈門段需通過台灣海峽隧道跨越台灣海峽。由於台灣海峽隧道工程技術上的難度,再加上海峽兩岸關係現狀,高雄市受中華民國政府管轄,目前尚無法實現。

里程表

城市名 距起點距離
台灣省高雄市 (因兩岸分治尚未實現)
台灣海峽隧道(因兩岸分治尚未實現)
福建省廈門市 0 (實際起點)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 14 
福建省漳州市 69 
福建省龍巖市 208 
福建省長汀縣 379 
江西省瑞金市 427 
江西省寧都縣 510 
江西省興國縣 616 
江西省泰和縣 707 
江西省井岡山市 793 
江西省永新縣 928 
江西省蓮花縣 988 
江西省萍鄉市 1067 
江西省上栗縣 1107 
湖南省瀏陽市 1144 
湖南省長沙市 1214 
湖南省寧鄉縣 1261 
湖南省益陽市 1312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 1405 
湖南省沅陵縣 1589 
湖南省瀘溪縣 1644 
湖南省吉首市 1715 
湖南省花垣縣 1785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1860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1964 
重慶市黔江區 2081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2209 
重慶市武隆縣 2298 
重慶市涪陵區 2420 
重慶市長壽區 2502 
重慶市渝北區 2573 
重慶市 2599 
重慶市璧山區 2664 
重慶市銅梁區 2705 
四川省安岳縣 2802 
四川省樂至縣 2850 
四川省簡陽市 2911 
四川省成都市 2984 
    未通車路段

歷史

湘川公路

抗戰前夕,1935年7月湖南省公路局着手湘川公路線路勘踏,10月15日成立湘川線第一二三四五段工程處。至1936年2月21日完成勘測。起自沅陵縣筲箕灣的三角坪從湘黔公路常德鯰魚鋪省界,1936年6月通車)出岔,向西渡過沅水,經瀘溪縣吉首縣(乾城縣)、花垣縣(永綏縣)至茶洞鎮省界,全長187.66km。1936年2月29日在沅陵成立湘川公路工程處,湖南省建設廳長余籍傳兼任處長,省公路局長周鳳九周光召的父親)兼任副處長、總工程師(後歐陽鏡寰);湘川公路開始邊測邊修。路款 2368 163元,由省政府籌措六成,向全國經濟委員會籌借四成。1936年4月22日正式破土動工。沿線瀘溪以上,苗漢雜處;乾城,幾純系苗人。沿途為缺糧區,需要在長沙買米經水路運往工地。1936年9月9日土路試通車。1937年2月路面施工完成。1937年3月舉行通車典禮。撤銷湘川公路工程處,另設能灘吊橋工程處和湘川公路善後工程處。[3]共計完成土方128萬公方,石方99萬公方,新建改建橋梁125座全長約500公尺,涵洞408座,水管800道。徵用了39.25萬工。

鐵山河、能灘、矮寨、下寨河四處工程最為艱巨。

鐵山河高出渡口73m,在一公里線路內設5道之字形展線,最大坡度13%。

下寨河左岸高差60m,在一公里線路內設7道之字形展線;右岸高差33m,在600m線路內用3道之字形展線;中間以大橋貫通。

矮寨路段水平距離1km,高差440m,在6km線路內設15道回頭彎,一個8字形彎道,特建7座石砌轉車台,並建有中國公路史上第一座干橋(立交橋)。建有「湘川公路死事員工公墓」紀念塔。

中國第一座(現代)鋼鏈吊橋「能灘吊橋」,長80m,單車道,坐落於川湘公路319國道瀘溪縣洗溪鎮能灘村。1938年5月通車。抗戰時期日軍飛機未能炸毀該橋。1949年10月湘西和平解放時,瀘溪縣地方武裝楊元璣部完好地保護了能灘吊橋,移交給進軍大西南的第二野戰軍

沅水的鐵山河渡口-白沙渡口位於瀘溪縣城東側,解放前有兩艘雙車渡船負責渡運。

參考資料

  1. ^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 (PDF). [2018-01-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8-01). 
  2. ^ G3国道跨海连接台北福州 厦门上高雄今后走国道. [2018-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1). 
  3. ^ 尚晴:《湘川公路修築及其社會影響研究》,吉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6月。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