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臺灣
臺灣歷史 | 台灣歷史年表 | |
世紀: | 18世紀臺灣 | 19世紀臺灣 | 20世紀臺灣 |
年代: | 1860年代臺灣 | 1870年代臺灣 | 1880年代臺灣 | 1890年代臺灣 | 1900年代臺灣 | 1910年代臺灣 | 1920年代臺灣 |
年份: | 1890年臺灣 | 1891年臺灣 | 1892年臺灣 | 1893年臺灣 | 1894年臺灣 | 1895年臺灣 | 1896年臺灣 | 1897年臺灣 | 1898年臺灣 | 1899年臺灣 | 1900年臺灣 |
紀年: | 乙未年(羊年)、清朝光緒21年、日本明治28年 |
1895年的臺灣正經歷一系列劇烈的政權更迭,在短短的一年之間,由清治時期走向建立民主國、再進入日治時期。
1895年臺灣 | |
---|---|
臺灣歷史 | 台灣歷史年表 | |
世紀: | 18世紀臺灣 | 19世紀臺灣 | 20世紀臺灣 |
年代: | 1860年代臺灣 | 1870年代臺灣 | 1880年代臺灣 | 1890年代臺灣 | 1900年代臺灣 | 1910年代臺灣 | 1920年代臺灣 |
年份: | 1890年臺灣 | 1891年臺灣 | 1892年臺灣 | 1893年臺灣 | 1894年臺灣 | 1895年臺灣 | 1896年臺灣 | 1897年臺灣 | 1898年臺灣 | 1899年臺灣 | 1900年臺灣 |
紀年: | 乙未年(羊年)、清朝光緒21年、日本明治28年 |
旗幟 | |
清朝黃龍旗(左) 日本國旗(右) | |
臺灣清治時期(1683年-1895年) → 臺灣日治時期(1895年-1945年) | |
政治 | |
國家領導人 | |
科技 | |
天文 – 科技 – 鐵路 | |
文化娛樂 | |
電影 – 文學 – 音樂 – 遊戲 – 電視節目(中國大陸電視劇 – 台灣電視劇) | |
體育 | |
體育 – 足球 – 籃球 – 棒球 – 撞球 | |
區域 | |
中國 – 上海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 日本 – 朝鮮半島 – 馬來亞 – 新加坡 – 歐洲 – 美國 | |
分類 | |
分類 – 出生人物 – 逝世人物(列表) – 維基新聞 |
1894年,日清甲午戰爭由日本獲得勝利。1895年4月17日,日清雙方於今日的山口縣下關市簽定《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予日本。5月8日,條約生效,長達212年的清治時期正式結束。5月15日,大總統唐景崧發佈《獨立宣言》,臺灣民主國第一共和建立。6月11日,日軍進入臺北城,第一共和瓦解,為期50年的日治時期自此開始。6月26日,民主國第二共和定都臺南城,直至10月21日劉永福西渡清國,才徹底瓦解亡國。
政府
大日本帝國
清帝國
臺灣民主國
大豹共同體
大事記
- 3月23日:澎湖之役爆發[1]。
- 3月25日:澎湖群島完全為日軍控制。
- 3月26日:日軍在澎湖群島設置「澎湖列島行政廳」。
- 4月17日:清朝代表李鴻章與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簽署馬關條約[2][1]。
- 5月10日:樺山資紀被任命為首任臺灣總督[1]。
- 5月20日(光緒21年4月26日):清廷裁撤福建臺灣巡撫。
- 5月21日:日本發表對臺灣的行政區規劃,參考清朝舊制實施三縣一廳制,臺北、臺中、臺南三縣大致對應清朝臺北、臺灣、臺南三府,一廳則為澎湖廳,而原臺東直隸州則改為臺南縣臺東支廳[3]。但是由於臺灣民主國及此後的抗日行動,此一行政規劃實際上並未立即實施[3]。
- 5月25日:臺灣民主國宣布成立[1]。
- 5月29日:日軍近衛師團登陸
- 6月2日:李經方與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於基隆外海船上換文[2]。
- 6月6日:
- 6月7日:日軍佔領臺北府城[4]
- 6月10日:臺灣鐵道線區司令部成立,隸屬於臺灣總督府陸軍局工兵部,掌管鐵路相關事務[5]:101頁
- 6月14日:
- 6月17日: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在臺北城舉行始政式,正式宣告日本開始進行對臺灣的統治,此日之後被定為「始政紀念日」[6]:2-55[4]。
- 6月22日:日軍佔領新竹縣城[1][4]。
- 7月16日:芝山巖學務部學堂(在芝山巖惠濟宮內)的第一批學生入學[1][7][8]:94。
- 7月31日:臺灣民主國開辦「獨虎郵政」,在安平海關設置郵政局[9]:26。
- 8月8日:臺北本島仕紳成立保良局以保護良民[1]。
- 8月13日:日軍佔領苗栗縣城[4]。
- 8月24日:臺灣總督府公布〈民政支部及出張所規程〉,將原先規劃的臺中縣與臺南縣改為民政支部,臺北縣與澎湖廳則未更動[3]。
- 8月25日:〈臨時鐵道隊勤務令〉發佈,臨時臺灣鐵道隊隨之成立,後於9月抵臺接管鐵路相關事務[5]:105。
- 8月28日:八卦山之役;日軍佔領彰化縣城[1]與鹿港[4]。
- 9月11日:乃木希典率領的第二師團分乘20多艘運輸艦,在5艘戰艦掩護下登陸屏東枋寮附近的番仔崙[10]。
- 9月17日:臺灣總督府民政局遞信部底下的鐵道課撤銷,事務由臨時臺灣鐵道隊接管[5]:103頁。
- 9月24日:臺灣鐵道線區司令部廢止,事務由臨時臺灣鐵道隊接管[5]:102頁。
- 10月7日:〈臺灣總督府法院職制〉頒布[11]。
- 10月9日:日軍佔領嘉義縣城[4]。
- 10月19日:
- 10月20日:
- 10月22日:日本南進軍司令部進入臺南府城[2]。
- 10月23日:日艦旅順丸載5000名清軍戰俘到金門島[1]。
- 11月1日:日軍佔領恆春縣城[4]。
- 11月13日:臺南民政支部正式設置(亦有11月1日開始運作之說[12]:42),原先規劃底下有安平、鳳山、恆春、臺東四出張所[3],正式實施時嘉義出張所從臺灣民政支部改隸臺南民政支部[13]。
- 11月20日:臺灣總督府法院本部(臺北縣)正式開院,11處支部法院在11月22日到12月7日陸續開始運作[11]。
- 11月29日:因應彰化民政出張所改為鹿港民政出張所,臺灣總督府法院彰化支部改稱鹿港支部,並遷入清末的臺灣府城(今臺中市)[11]。
- 12月30日:林大北、林李成於宜蘭地區起兵抗日,進攻頂雙溪、瑞芳等地[1]。
- 12月31日:
出生
參考來源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葉榮鐘. 《日據下台灣大事年表》. 晨星. 2000-08-30: 16-21頁. ISBN 957-583-893-9.
- ^ 2.0 2.1 2.2 2.3 2.4 胡巨川. 〈日治時期旅居高雄的日本人士簡介(上)〉. 《高市文獻》 (高雄市前金區中正四路211號5樓之3: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2005年6月, 18 (2): 61頁.
- ^ 3.0 3.1 3.2 3.3 吳建昇、蔡郁蘋、杜正宇、蔡博任. 《大臺南的前世今生》.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年3月: 186、187. ISBN 978-986-03-5182-8.
- ^ 4.0 4.1 4.2 4.3 4.4 4.5 4.6 施雅軒. 《台灣的行政區劃變遷》. 遠足文化. 2003年12月: 頁91. ISBN 986-7630-12-2.
- ^ 5.0 5.1 5.2 5.3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著;江慶林 譯. 《臺灣鐵路史 上卷》.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0年6月.
- ^ 韓興興、章光明、黃啟賓、陳汝瑩、洪崇斌、楊敏芝、許國威. 《臺南市市定古蹟「原臺南警察署」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臺南市政府. 2006年10月. ISBN 986-00-4442-2.
- ^ 周婉窈. 《臺灣歷史辭典》 〈芝山巖學務部學堂(芝山巖事件)〉 四版一刷. 遠流. 2006-09-25: 頁516. ISBN 957-01-7430-7.
- ^ 末光欣也 著;辛如意、高泉益 譯. 《台灣歷史:日本統治時代的台灣》. 致良. 2012-10. ISBN 978-957-786-706-3.
- ^ 莊昭盛. 《南瀛郵政誌》. 臺南縣政府. 2010年12月. ISBN 978-986-02-6045-8.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王世雄. 〈第十三章 一八九五年十月 咱的祖先在『走番仔反』──記鄉民抗日與「應元大厝」〉. 《高縣文獻》 (高雄縣岡山鎮岡山南路42號: 高雄縣政府文化局). 2006-12, 25: 299–308. ISSN 1727-4435.
- ^ 11.0 11.1 11.2 吳嘉真. 《台灣日治時期司法建築變遷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 2006年1月: 2–3-2–7頁.
- ^ 張守真. 〈日治初期的安平開台天后宮 從〈重建安平開台天后宮碑記〉談起〉. 《壬辰重陽國姓爺與媽祖信仰學術研討會》. 安平開臺天后宮媽祖學院. 2012.
- ^ 13.0 13.1 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 [2013-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