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鐸1879年[來源請求]1930年[來源請求])字幼泉[1]河南光山[2]清末民初滇軍將領。

生平

韓建鐸1879年生於河南光山海營(父:韓安瀾)[來源請求]。1903年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6期(即清國留學生第三期,與蔡鍔上官建勛胡景伊等人同期)[3]1907年歸國後[來源請求],韓建鐸出任雲南督練公所教練處總辦。[3]受護理雲貴總督沈秉堃委託,韓建鐸任雲南陸軍講武堂總辦,由胡景伊協助,於1909年籌辦雲南陸軍講武堂。不久,雲貴總督李經羲到任後,韓建鐸調到陸軍第十九鎮炮標任標統,雲南陸軍講武堂總辦由胡景伊兼任。[4][3][5]在炮標任標統時,韓建鐸以「韓國饒」的化名[來源請求]參與辛亥革命

雲南軍都督府成立後,韓建鐸任軍務部總長。1911年11月,雲南組織滇軍援川軍一個師,以雲南軍都督府軍務部總長韓建鐸為師長(後來改稱「滇軍援川軍總司令」),赴四川援助革命派。後因政局變化,滇軍援川軍撤回雲南。[6]此後,韓建鐸曾任雲南陸軍第一師師長。隨唐繼堯入貴州後,留任劉顯世的貴州督軍署參謀長。[2]1912年10月8日,獲中華民國政府授陸軍中將。[7]1917年5月5日的貴州督軍公署職員名冊記載,當時貴州督軍公署參謀長為韓建鐸,副官處副官長為阮德炳,軍務課課長為周敏時[8]

1917年7月5日,成都爆發了黔軍戴戡川軍劉存厚之間的「劉戴之戰」。劉顯世乃組織討逆軍兩個分隊,以支援戴戡亂,其中第一支隊長為韓建鐸、第一支隊參謀長為何應欽,第二支隊長為袁祖銘。韓建鐸與何應欽率第一支隊經遵義桐梓開赴四川,在綦江重慶間遭到川軍阻擊。韓建鐸與何應欽意見不統一,產生爭執,造成軍事停頓。後來戴戡身亡,該部隊撤回貴州。[2]

1921年,韓建鐸擔任雲南陸軍講武學校校長。[5]

家庭

後有6子:韓元明,韓元亮,韓元暉,韓元曉(韓甦),韓元昭,韓元曙。[來源請求]

參考文獻

  1. ^ 光山 近代留學生,河南文獻,於2012-12-12查閱[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2.2 熊宗仁,何應欽傳,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2頁
  3. ^ 3.0 3.1 3.2 雲南陸軍講武堂,央視網,2009-08-05[永久失效連結]
  4. ^ 應列,國民黨高級將領傳略,華文出版社,1995年,第195頁
  5. ^ 5.0 5.1 續雲南通志長編(上冊),雲南省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1985年,第1144頁
  6. ^ 黄毓英死亡之谜,云南大学新闻网,2007-07-27. [2012-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16). 
  7. ^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授予將官全名錄,辛亥革命網,於2012-12-12查閱[永久失效連結]
  8. ^ 貴州省志: 軍事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