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登陸
諾曼底登陸(英語:Normandy Landings),代號海王星行動(Operation Neptune),又通常稱為D日(英語:D-Day),發生於194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西方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為霸王行動的一部份。這場戰役在1944年6月6日展開,一天內15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後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是迄今為止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搶灘登陸戰。諾曼底登陸開啟了法國(以及後來西歐)的解放進程,為盟軍在西線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諾曼底登陸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霸王行動的一部分 | |||||||
美軍第1步兵師登陸奧馬哈海灘 | |||||||
| |||||||
參戰方 | |||||||
同盟國: 英國 美國 加拿大 自由法國 澳大利亞 自由波蘭 自由比利時 自由荷蘭 自由挪威 自由捷克斯洛伐克 新西蘭 希臘王國 |
軸心國: 德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伯納德·蒙哥馬利 邁爾斯·鄧普西 特拉福德·雷-馬洛里 伯特蘭·拉姆西 亞瑟·泰德 德懷特·艾森豪 奧馬爾·布拉德利 |
格特·馮·倫德施泰特 埃爾溫·隆美爾 胡戈·施佩勒 卡爾·鄧尼茲 弗雷德里希·多爾曼 漢斯·馮·薩爾穆特 | ||||||
兵力 | |||||||
156,000名登陸士兵 195,700海軍人員 |
50,350人以上 170門海岸火炮與火箭發射器 | ||||||
傷亡與損失 | |||||||
10,000多人傷亡 4,414人確認死亡 | 4,000-9,000人傷亡或被俘 |
在諾曼底登陸中作戰的盟軍軍隊主要由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自由法軍及波蘭軍也有參與這場戰役,而當中也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和挪威的士兵。
進攻諾曼第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展開,空降兵乘滑翔機降落(湯加行動)、進行大規模的空中轟炸、海軍軍艦砲擊,而兩棲登陸戰則在當地時間6月6日早上6時30分開始。在登陸前「D-Day」的軍隊主要在英格蘭南部沿海地區,尤其在樸茨茅斯部署。
反攻計劃
盟軍入侵前數個月不斷進行排練。1944年4月28日在英國南部海岸的德文郡,638名美軍士兵和水手在一次名為老虎演習的登陸演習中遭德軍魚雷艇突襲而陣亡。[1]
在入侵之前的幾個月裡,盟軍進行了名為「堅忍行動」的欺騙行動,以誤導德國有關入侵的日期和地點。
在D-Day前出現了幾次洩漏情報的事件。其中一次的洩密事件是發生在登陸6天前,出現在《每日電訊報》的填字遊戲中。一些問題的答案,包括「霸王」、「海王星」、「黃金」和其他入侵計劃的主要用詞,美國政府宣布這只是一個巧合。通過西塞羅的故事,德國獲得引用名詞霸王的文件,但這些文件沒有任何細節[2]。雙重間諜如胡安·普約爾·加西亞(代號為「嘉寶」)在諾曼第說服德國三軍統帥部,這充其量不過是一個「牽制性攻擊」,從而發揮了重要作用。
另外,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的首席供應官少將亨利·米勒,在倫敦梅寶尼克拉里奇酒店的舞會中遇到客人投訴供應問題;他告訴他們,6月15日後供應會更容易些,被艾森豪元帥降為上校,送回美國本土,隨即退休。另一個這樣的情報洩漏,是戴高樂在入侵後的廣播消息。戴高樂不同於所有的領導人,直說這次攻擊是「真正的入侵」。戴高樂的行為可能令盟軍的堅忍行動失敗;相對而言,艾森豪則把登陸說成是「一開始的入侵」。
行動代號
盟軍為登陸的各個行動指定代號。「霸王」的名字是分配給在大陸北部建立一個大規模的灘頭陣地。第一階段為建立一個穩固的立足點,代號為「海王星」。根據D-Day博物館的說明:
盟軍使用的行動代號是指具體軍事行動的規劃和執行。霸王行動是盟軍登陸西北歐的行動代號。海王星行動被稱為霸王行動的突擊階段。(...)海王星行動在D-Day(1944年6月6日)開始,截至1944年6月30日。到了這個時候,盟軍在諾曼第建立了穩固的據點。霸王行動亦是在D-Day開始,並一直持續到1944年8月19日盟軍越過塞納河為止[3]。
知悉D-Day內容的人員不被派往任何有被俘虜危險的地區,這些人被給予「比戈」的代號(來自詞語「吉布」,即「去直布羅陀」的意思)並被印在他們的文件上,他們參加了在1942年對北非的戰鬥[4]。
4月27日晚在老虎演習(一次在斯拉普頓灘舉行的登陸演習)中,幾艘美軍坦克登陸艦被德軍魚雷艇攻擊,638個美國人在襲擊中喪生,另外308人被友軍炮火擊中喪生,有10名「比戈」被列為失蹤。因為任何「比戈」被抓獲或下落不明都將導致登陸行動被取消,因此軍方優先尋找他們的下落,並最終找回全數10人的遺體。
盟軍的反攻計劃
欺敵計劃
保鏢行動:用以混淆德軍情報單位,使德軍對盟軍登陸地點判斷錯誤的欺敵計劃。包括堅忍行動、齊柏林行動、銅頭蛇行動等多個子計劃。
- 堅忍行動:成立一個實際上不存在的美國第1集團軍群,也虛設了6、9、18、21、135空降師,雖然設了空降師師徽,但實際只是一個假的番號,沒有任何兵卒組成,以盟軍中最讓德軍畏懼的喬治·巴頓為指揮官,故意迷惑德軍。下轄同樣不存在的美國第14軍團和英國第4軍團(總部在愛丁堡)。讓德軍以為要入侵挪威和距離英國本土最近的加來[5]。
- 齊柏林行動:讓德軍誤以為盟軍將在克里特島、希臘西岸或羅馬尼亞黑海海岸登陸的計劃。此行動同時也掩護了龍騎兵行動。
- 銅頭蛇行動:使得德國情報機構誤判了蒙哥馬利上將的位置。
美軍戰區(第一軍團)
- 第1步兵師及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海灘登陸。
- 第2及第5遊騎兵營負責進攻奧克角,摧毀射程遠達猶他、奧馬哈灘頭的重炮陣地。
- 第4步兵師及第90步兵師在猶他海灘登陸。
- 第82空降師負責攻擊小鎮聖-梅爾-艾格里斯,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
- 第101空降師在猶他海灘後方空降,支援登陸部隊。
英軍戰區(第二軍團)
德軍的防禦
德軍的準備工作
至盟軍登陸,德軍在西線總共完成了15,641個掩體及799座鋼筋水泥炮臺,同時亦埋下了800萬枚地雷,令德軍的防禦力大增,也提高了戰術的靈活性。
防禦部隊
登陸
空降
英國第6空降師是最早投入戰鬥行動(湯加行動)的部隊。早在凌晨00:16,他們就被空投到登陸地區的左翼地區(歐度村莊),他們的目標是奪取佩加索斯橋(Pegasus Bridge)附近的橋梁,以防止德軍的裝甲部隊前往海岸支援,傘兵們迅速佔領了這些橋梁並等待那天稍後登陸的突擊隊員趕來。此行動的目標還包括奪取在梅爾維勒的地堡,雖然地堡沒有被摧毀,但是在戰鬥過後,地堡中除了6人以外,其餘全部傷亡。
相比之下美軍第82和第101空降師則是禍不單行。由於沒有經驗豐富的領航員而且地面情況複雜,部隊被散落在各處。有些傘兵甚至降落在了海中或內陸中被德軍故意淹沒的低窪地區,很多人由於裝備沉重且複雜,而被淹死在僅及膝深的水中。在24小時後101師只集合起約3,000人。很多人在D-Day後多日仍在敵後獨自戰鬥。82師在6日早上占領了聖梅爾埃格利斯,這個小鎮也就成了戰役開始後整個法國第一個恢復自由的城鎮。
寶劍海灘
寶劍海灘緊鄰奧恩河(Orne)口的維斯特雷阿姆(Ouistreham),是「大君主作戰」5個搶灘地中,最東邊的一個海灘,而法國北部的航運中心卡昂,便位於海灘南邊9英里處。從寶劍灘東邊登陸的英軍部隊在搶灘後,很快地便擊潰德軍輕裝步兵的火力,並於午後與先前空降內陸的傘兵部隊會合。但從寶劍灘西邊登陸的英軍,則遭到德軍第21裝甲師的頑強抵抗,無法順利與從朱諾海灘登陸的加拿大部隊會師。雙方一直激戰至黃昏後,盟軍才成功擊退德軍的裝甲部隊。當天登陸的29,000名英軍中,傷亡人數有630人。
朱諾海灘
加拿大第1軍第3步兵師負責攻佔朱諾海灘。而海灘德軍兵力為一個團。該團主要由俄羅斯人和波斯人組成,士氣相當低落,戰鬥力也較差。不過加軍的作戰並非一帆風順,惡劣的天氣和錯誤的導航使登陸不得不推遲20分鐘進行,也就是說必須在漲潮時登陸。比較怪異的是加軍在登陸時損失並不大,可是登陸艇在卸下人員返航時卻有很多因觸雷被炸沉,某營的損失率甚至高達80%。由於正處漲潮,很多士兵下水後因裝備過重而溺死、登陸後又遭德軍火力壓制。幸虧海軍的火力支援相當及時到位才沒有釀成奧馬哈海灘的慘劇。在朱諾海灘損失最為慘重並非加軍,而是負責打通和寶劍海灘聯絡的英軍部隊。英軍乘坐的木殼登陸艇相當脆弱,很多士兵在登陸艇受損後不得不跳海逃生,以致溺死者甚多。盟軍在朱諾海灘共損失2,000餘人,比奧馬哈海灘稍少。參與朱諾海灘登陸戰的官兵共21,400名,傷亡人數則為1,200人。
黃金海灘
負責攻占黃金海灘的是英軍第30軍第50師、第2梯隊是英軍第7裝甲師。這也是在5個海灘登陸的唯一一個裝甲師。該師曾遠征非洲打敗了隆美爾,作戰經驗豐富。由於登陸時間較晚,英軍的火力準備非常充足,德軍的幾個主要火力點在登陸前就被艦炮摧毀。英軍的水陸坦克被登陸艦直接送上海灘,避免重蹈美軍在奧馬哈的損失。在艦炮和坦克的掩護下,步兵推進非常順利。相對主力部隊,負責貝辛港(位於奧馬哈海灘和黃金海灘的結合部,又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初期唯一一個可控制的港口)的英軍第47登陸襲擊隊比較不順。由於在登陸時損失了所有的通訊設備,該部隊與主力失去了聯繫,又遭到德軍的猛烈抵抗,受困海灘達8小時。好不容易到達貝辛港後又因敵情不明不敢貿然攻擊,只能在德軍的眼皮底下潛伏起來過夜。直到第二天繳獲了德軍的通訊設備後才聯繫上了主力部隊,在火力支援下攻占了貝辛港。盟軍在黃金海灘損失了約1,500名士兵。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是諾曼底登陸戰役中戰鬥最為激烈的海灘。盟軍在奧馬哈灘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僅陣亡者就達2,500人,因此又稱「血腥奧馬哈」。
奧馬哈海灘全長6.4公里,海岸多為30幾公尺高的峭壁,地形易守難攻。這裡的登陸作戰任務由美軍第9軍承擔。盟軍由於情報有誤,認為這裡的德軍守備部隊只有一個團的兵力,還多是後備役人員,沒有裝甲車輛,戰力貧弱。而實際上隆美爾在3月將德軍精銳的第9軍團352步兵師全部調往諾曼底,而352師的一個主力團就駐守在奧馬哈灘頭,可惜直到登陸部隊出發後盟軍情報機關才找到352師的下落。
登陸當天天氣狀況極端惡劣,盟軍在登陸前就因風浪過大損失了10艘登陸艇和300餘名官兵。在登陸艇上的官兵多為暈船和濕冷所苦,還沒到達作戰地點就基本精疲力盡了。登陸作戰開始後也非常不順,海灘西段預備的32輛兩棲坦克中有27輛剛一下海就因風浪過大而沉沒,倖存的5輛坦克中還有兩輛很快被德軍炮火炸毀。由於潮汐影響和秩序混亂,登陸的美軍士兵很多都搞不清方向和集合點,大批士兵擠在灘頭任憑德軍炮火攻擊。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美軍士兵無一能在西段衝上海灘,在東段也僅僅占領了9公尺寬的一段海灘,登陸行動幾乎完全失敗。
然而美國海軍為奧馬哈海灘帶來了轉機。由於海灘登陸部隊長時間沒有任何聯絡訊息傳來,海軍指揮官意識到奧馬哈海灘上的形勢可能已極為嚴峻,於是17艘驅逐艦不顧觸雷、擱淺和被155公釐海岸炮擊沉的危險前進至距海灘僅730公尺處,在近距離為登陸美軍提供火力支援。而美軍的游騎兵此時也爬上了奧克角,結果發現所謂155公釐海岸炮是以電線杆偽裝的。已無後顧之憂的海軍肆無忌憚地向德軍據點傾瀉炮彈,先前被堵在海灘上的美軍也在精銳部隊第1師的帶領下開始衝鋒。中午時分,登陸部隊第2梯隊提前登陸。而在空軍的指引下,美國海軍的戰鬥艦和巡洋艦也開始對岸射擊,德軍的防禦至此基本崩潰。
天黑時美軍正式登陸成功,第五軍軍部上岸並開設了指揮所[6]。
猶他海灘
猶他海灘由美軍第7軍第4師負責攻占。由於得到了非常有效的火力支援,水陸坦克也在上岸時也沒有受到大量損失,所以登陸作戰異常順利。值得一提是由於受東南方潮汐的影響,美軍登陸艇向南偏離了1,800公尺,沒有在預定地點上岸。這個錯誤反而給美軍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運。在原登陸點德軍駐守有一個團的守備部隊和兩個炮兵連,而在這個「錯誤」的登陸點德軍只有一個連的兵力。第4師師長小羅斯福將軍立刻斷定此地可以登陸並設立了登陸標識。美軍06:30登陸開始,至10:00已基本壓制德軍守軍。美軍在猶他海灘陣亡197人,不到預計的10%,是所有5個海灘中損失最少的。
縱深戰鬥與僵局
瑟堡
瑟堡位於諾曼底海灘西側,地理上,距離英國本土更近,是一個優良港口。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前便決定儘快攻下瑟堡便於盟軍補給,因為6月海風較大,灘頭簡易碼頭無法停泊貨船。於是在成功占領諾曼底海灘之後,右翼部隊便向西再北上攻下瑟堡,為日後盟軍的補給提供有利條件。
卡昂
卡昂為西北歐重要的交通樞紐,盟軍原本計畫登陸日當天就要佔領,但是德軍迅速動員,阻止了盟軍朝卡昂推進,奪取卡昂的行動變成了一場艱苦的消耗戰。盟軍最終花了兩個月占領這座城市。
突破
當德軍大部分軍力都在卡昂與英軍作戰時,美軍以大規模空中轟炸撕裂德軍西側戰線,衝出了諾曼第籬牆地形湧入開闊地。
結束和後續
美軍完成突破之後,隨即嘗試與北邊的英軍會合,包圍與英軍對戰的德軍,由於德軍發動摩爾坦反攻失敗,令盟軍的作戰計劃更加順利,最終英美部隊在法萊茲會師,包圍並消滅大量的德軍,倖存德軍被迫撤退。8月25日盟軍越過塞納河並且占領巴黎,開始了向德國邊境的快速推進,諾曼第戰役至此結束。巴黎市民在凱旋門遊行慶祝,解放巴黎後,盟軍繼續前進,最後渡過萊茵河。為了避免巨大傷亡,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把攻占柏林的機會讓給了蘇軍元帥朱可夫。12月16日,德軍發動了阿登攻勢,也稱為突出部戰役,這是德軍在西線戰爭中的最後一次重大攻勢。蘇聯於1945年1月12日發動維斯瓦河-奧得河攻勢,4月16日,蘇軍發動柏林戰役。希特勒於4月30日在蘇聯軍隊逼近他在柏林的元首地堡時自殺,5月2日柏林被攻占,德國最終於1945年5月7日投降。
時間表
注釋及參考資料
注釋
- ^ Small, Ken; Rogerson, Mark. The Forgotten Dead – Why 946 American Servicemen Died Off The Coast Of Devon In 1944 – And The Man Who Discovered Their True Story.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1988. ISBN 0-7475-0309-5.
- ^ Keegan 1989,第279頁.
- ^ D-Day and the Battle of Normandy: Your Questions Answered. D日博物館. [24 May 2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6月21日).
- ^ Untold Stories of D-Da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ational Geographic, June 2002.
- ^ The Phantom Army. [201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6).
- ^ 军史回眸:美军上将布雷德利回忆诺曼底登陆. [2010-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0).
參考資料
- Decision in Normandy, Carlo D'Este, London, 1983.
- The Second World War. John Keegan, Hutchinson, 1989
- Six Armies in Normandy. John Keegan, Penguin, 1994
- The Fighting First: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Big Red One on D-Day. Flint Whitlock, Westview, 2004
- The Bedford Boys: One American Town's Ultimate D-Day Sacrifice. Alex Kershaw, Da Capo, 2004
相關影視作品
- 《六月六日斷腸時》又名:《情牽登陸日》(D-Day:the Sixth of June),一部由勞伯‧泰勒、理察·陶德主演的美國電影,1956年出品。
- 《碧血長天》又名:《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一部由理查德·伯頓、肖恩·康納利和約翰·韋恩等主演的美國電影,1962年出品。
-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一部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湯姆·漢克斯主演的美國電影,1998年出品。
- 《兄弟連》(Band of Brothers),一部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湯姆·漢克斯監製,HBO製作的美國電視劇,2001年出品。
- 《登陸之日》(My Ways),一部由姜帝圭導演,張東健和小田切讓主演的韓國電影,2011年出品。
- 《諾曼第大風暴》(Ike: Countdown to D-Day),
外部連結
- 紀念諾曼第登陸60周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網)
- The D-Day Museum in Englan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BC WW2 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Utah Beach to Cherbou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 US Military History, written by Roland G. Ruppenthal.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 Music Inspired By D-Da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Juno Beach Cent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