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海軍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5月16日) |
蘇聯海軍(俄語: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флот СССР)是蘇聯的海上武裝力量,其主要艦隊有「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及「波羅的海艦隊」,另有蘇聯海軍航空兵、海軍步兵(等同海軍陸戰隊)及海岸火箭炮兵(裝備岸對艦導彈和岸炮)。
蘇聯海軍 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флот СССР | |
---|---|
存在時期 | 1917年-1991年 |
國家或地區 | 蘇聯 |
部門 | 蘇聯武裝力量 |
種類 | 海軍 |
規模 | 467,000人[1] 895 艘船艦 (1990年) 1,172 架飛機 (1990年) 5 艘重型載機巡洋艦 2 艘反潛巡洋艦 33 艘巡洋艦 45 艘驅逐艦 113 艘護衛艦 187 艘潛艇 |
參與戰役 | 1917年俄國革命 俄國內戰 波蘇戰爭 蘇日邊界衝突 蘇聯入侵波蘭 冬季戰爭 繼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蘇日戰爭 越南戰爭 1966年蘇聯潛艇全球航行 冷戰 |
標識 | |
海軍艦艏旗 | |
近衛軍紅旗海軍旗 |
歷史
二戰前
早在1905年,俄國黑海艦隊戰列艦波將金號的水手就發生過起義。1906年的維亞普里革命中,起義水兵控制了赫爾辛基附近的許多岸防工事和要塞,但是在仍然對沙皇政府效忠的波羅的海艦隊猛烈轟炸下,起義被鎮壓。
1917年秋俄羅斯海軍共有18萬人,擁有各類艦船1100餘艘,主要部署在波羅的海。1917年俄國革命普遍得到了俄國水兵的大力支持。十月革命後,1917年11月20日革命政權組成了最高海軍委員會。1918年2月11日列寧簽署了組建工農紅海軍的命令,2月22日建立了海軍人民委員部,德邊科成為了首任海軍人民委員。
蘇聯海軍的第一艘軍艦,可以追溯到帝俄海軍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它的號炮宣告十月革命的開始,它也因此成為蘇聯海軍擁有的第一艘艦隻。在協約國干涉軍海上大規模封鎖與德國進攻下,除了波羅的海艦隊冒死轉移,通過著名的「冰上撤退」,得以保存未來紅海軍的基礎外,其餘的艦隊由於海軍基地被國外干涉軍占領因而或者自沉或者艦船被俘獲,損失殆盡。
1921年3月,喀琅施塔得反布爾什維克暴亂爆發,但很快被托洛茨基以鐵腕手段鎮壓。在這次暴亂之後,蘇聯海軍的實力恢復得很慢。同時召開的俄共(布)十大為紅海軍的恢復與有計劃發展奠定了基礎:「……根據蘇維埃共和國總的形勢和物資資源,必須採取措施重建和加強紅海軍……」。到了1921年底,紅海軍總噸位已經接近35萬噸,但相當一部分艦艇由於各種原因無法編入現役。
1922年,根據當時的實際狀況,停止修復和停止續建之前的大多數舊艦,使得海軍總噸位下降到8.2萬噸。到1924年底,紅海軍編成中擁有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5艘布雷艦、18艘掃雷艦、2艘護衛艦、14艘潛艇等。海軍的指揮劃歸陸海軍人民委員部領導,在該人民委員部中設有蘇聯海軍局(1926年改為工農紅軍海軍局)。
在1925年的蘇共(布)十四大上提出了中心任務:「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以保證蘇維埃國家的經濟獨立,鞏固蘇聯國防,造成社會主義在蘇聯勝利的必要條件」。1926年作出的規劃要全部完成大戰末已開始建造的艦艇,包括續建2艘巡洋艦,修復1艘戰列艦,續建和修復4艘驅逐艦,並建造出第一批蘇聯設計的艦艇,主要有Д型即「十二月黨人」級潛艇(12艘),「颶風」級護衛艦(18艘)和實驗性魚雷艇(36艘)。
1928年5月,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指示,一旦發生戰爭,海軍需完成以下基本任務:支援在瀕海方向作戰的陸軍;與陸軍共同保衛海岸、基地和沿海政治經濟中心;破壞敵人海上交通線。「海軍的發展應力求能適應未來戰爭中我海戰區作戰的性質,把水面艦艇與潛艇、海岸防禦部隊、水雷陣地防禦及海軍航空兵結合起來使用」。截止1928年,共修復3艘戰列艦,完工3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7艘淺水重炮艦和13艘潛艇等。
1929年2月4日蘇聯勞動和國防委員會批准1929-1933年艦艇建造規劃,除了潛艇、護衛艦和魚雷艇外,還規劃建造內河炮艇、小型獵潛艇和驅逐領艦,同時大修和改裝3艘戰列艦,續建1艘巡洋艦等。蘇聯海軍的戰役戰術訓練主要停留在保衛沿岸地區,給海軍配屬了水雷火炮陣地,打算從這些陣地以水面艦艇、航空兵和海岸炮兵對敵人實施主要打擊。為了增大對敵人火力摧毀的深度,計劃還使用部署在水雷障礙前面的潛艇。
1930年頒布的《工農紅軍海軍戰鬥條令》總結了當時蘇聯海軍學術發展的成果,各個條款都貫穿了海軍各種兵力與陸軍協調作戰的思想。
1933年7月,蘇聯勞動和國防委員會通過了「關於1933-1938年海軍建造規劃」決議,規劃建造8艘巡洋艦、50艘驅逐領艦和驅逐艦和169艘潛艇。海軍部長B.M.奧爾洛夫1936年6月修訂的規劃到1947年海軍將擁有戰列艦24艘、戰列巡洋艦22艘、輕型巡洋艦20艘、驅逐艦182艘、潛艇344艘。
1937年3月組建了工農紅軍海軍司令部。1937年12月30日,通過決議成立蘇聯海軍人民委員部及其作戰指揮機關海軍總參謀部。1938年1月1日海軍航空兵脫離空軍建制併入海軍。1938年3月13日,成立了蘇聯海軍軍事委員會。
1938年2月3日,海軍人民委員斯米爾諾夫在《真理報》上公開了蘇軍建設遠洋海軍的思想,預計在第三個五年計劃(1938-1942年)中建造出蘇聯第一批戰列艦,其威力要大於當時資本主義國家建造的戰列艦,還要建造重型巡洋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等。
1937年大清洗中被整肅的海軍領導有:
- B.M.奧爾洛夫:1931年7月-1937年7月任海軍總司令、副國防人民委員
- M.B.維克托洛夫:1932年任遠東海軍司令,1935年任太平洋艦隊司令,1937年8月-1938年1月任海軍總司令
- P.A.穆克列維奇:時任重工業部艦艇工業局長,副國防工業人民委員;1926年8月-1931年7月任海軍總司令
- П.A.斯米爾諾夫:1937年10月任國防委員,1937年12月首任海軍人民委員,1938年1月-1938年8月任海軍總司令
- А. К.齊夫科夫:波羅的海艦隊司令
- И.K.科扎諾夫:黑海艦隊司令
- K. И.杜舍諾夫:1935年3月白海區艦隊司令,時任北方艦隊司令
- Г. П.基列耶夫:1933年任裏海區艦隊司令,1935年任太平洋艦隊副司令,1937年6月任太平洋艦隊司令
- И. Н.卡多茨基:時任阿穆爾河區艦隊司令
- И.C.盧德里:前海軍參謀長
- C. П.斯塔維茨基:海軍學院領導人
- 彼得羅維奇:海軍學院領導人
- A. П.亞歷山大羅夫:海軍學院領導人
1937年,發布了新版的《紅海軍暫行戰鬥條令》並生效,規定各艦隊首要任務是阻止敵登陸兵在領土登陸,保衛大的工業中心和行政中心,防止敵海上突擊的破壞。第二個任務是支援在沿岸地帶實施防禦和進攻的陸軍。此外,還應破壞敵交通線,對其基地和沿岸軍事工業目標實施突擊。
1939年6月22日確定了海軍節為每年七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紅海軍主要領導人:
- Л.M加利爾(1932-1937年任波羅的海艦隊司令,1938年任海軍參謀長,1940年10月任副海軍人民委員-分管造船與裝備)
- И.C.伊薩科夫(黑海艦隊司令,後任副海軍人民委員,1940年10月任海軍參謀長)
- H. Г.庫玆涅佐夫(1937年8月任太平洋艦隊第一副司令員,1937年底為任太平洋艦隊司令,1939年4月-1947年1月任海軍總司令)
- B. Ф.特里布茨:波羅的海艦隊司令
- И.C.尤馬舍夫(原為黑海艦隊司令,1939年3月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戰後1947年1月-1951年7月任海軍總司令)
蘇聯海軍在1930-1941年間一共服役了4艘巡洋艦、7艘驅逐領艦、30艘驅逐艦、18艘護衛艦、38艘掃雷艦、1艘布雷艦、8艘淺水重炮艦、潛艇206艘(大型34艘、中型94艘、小型78艘)、各種艇船477艘。蘇聯海軍擁有4個艦隊(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和5個區艦隊(北太平洋區艦隊、紅旗阿穆爾河區艦隊、裏海區艦隊、多瑙河區艦隊和平斯克區艦隊),裝備各型主要作戰艦艇276艘,其中戰列艦3艘、巡洋艦8艘、驅逐領艦7艘、驅逐艦52艘、潛艇218艘,此外還有護衛艦22艘、淺水重炮艦21艘、炮艦5艘、布雷艦18艘、布網艦4艘、掃雷艦80艘、作戰快艇477艘(魚雷艇269艘、裝甲艇近百艘、獵潛艇77艘、掃雷艇53艘以上、護衛艇18艘以上等)。在建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2艘、巡洋艦10艘、驅逐領艦2艘、驅逐艦45艘、護衛艦15艘、掃雷艦25艘、淺水重炮艦6艘、潛艇91艘(大型12艘、中型46艘、小型33艘)、獵潛艦12艘、布網艦10艘等。
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在回憶錄《大戰前夜的蘇聯海軍》中評價:「總之,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建立一支大海軍,並用各種最新式的兵器裝備我海軍的兵力,但我們的海軍仍然是有戰鬥力的,有充分的決心與其他軍種並肩保衛祖國。我們準備以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和海岸防禦部隊協調一致的突擊去迎擊敵人。在艦隊的組織上,也體現了合同使用各種兵力的意圖。我們建立了由不同艦艇組成的分艦隊和艦艇隊等機動編隊。我們那時就所負戰役戰術任務組建編隊,而不是象過去那樣按艦種編隊...」
二戰時期
在二戰中,波羅的海艦隊被芬蘭和德國布設的水雷圍困在列寧格勒和喀琅施塔得中,加上大量的空襲導致艦隻損傷嚴重,基本上無所作為。不過蘇聯海軍的潛艇部隊卻十分活躍。
在黑海上蘇聯則丟失了重要軍港塞瓦斯托波爾。
而北方艦隊的水面艦艇,在保衛西方通往摩爾曼斯克的北方航線中起了極大的作用。
冷戰時期
二戰後,海軍大力擴充潛艇力量。第一艘直升機母艦在1968年出現。第一艘航空母艦在1973年出現,然而其作戰能力不及同時期北約海軍的航空母艦。
冷戰期間,蘇聯賦予其海軍相當多的作戰任務,作為海陸空核力量載體之一,蘇聯海軍以摧毀美國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和航空母艦戰鬥群為直接戰術任務,破壞北約的海上交通線,以及協助和保障地面部隊在沿海地區作戰的需要。[2]
蘇聯在冷戰中很快建成了一支龐大的,以反艦導彈裝備核潛艇和重型遠洋艦隻組成的海軍。蘇聯海軍擁有強大反艦火力的大批巡洋艦,驅逐艦。如基洛夫級和光榮級,以及許多裝備重型反艦導彈的小型艦隻。到了80年代,蘇聯海軍才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第比利斯號。(後改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
前蘇聯海軍最多時曾同時擁有4艘中型航母,曾是當時世界上規模第二大的海軍。但是前蘇聯的航母嚴格來說僅僅是中型航母,與美國海軍的大型航母在作戰能力和使用思想上有很大的不同。加上美軍在海軍航空兵的實力上對蘇聯有壓倒性優勢。因此,前蘇聯航母的反艦和防空火力都十分強大。 [3]
蘇聯潛艇技術,尤其是在水下速度和創立極限潛深實驗方面的技術,居於領先地位。不過直到今天在安靜性方面落後於同時代的西方潛艇,聲納技術也不是很先進。蘇聯海軍擁有大量的導彈潛艇,比如奧斯卡級,以及許多彈道導彈和戰術潛艇。蘇聯海軍的颱風級是世界上最大的潛艇。蘇聯潛艇部隊和水面艦艇部隊的戰術任務相同,目標都是北約的海上交通線。同時,也對美國的航母戰鬥群虎視眈眈。
結束
蘇聯解體後,其海軍由數個加盟共和國瓜分,分別為俄羅斯海軍、烏克蘭海軍以及喬治亞海岸防衛隊,其中俄羅斯與烏克蘭曾為黑海艦隊的擁有權而爭執。
歷任總司令
- 1937年-1947年 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蘇聯海軍元帥
- 1947年-1951年7月 伊萬·斯捷潘諾維奇·尤馬舍夫海軍上將
- 1951年7月-1956年 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蘇聯海軍元帥
- 1956年-1985年 謝爾蓋·格奧爾基耶維奇·戈爾什科夫蘇聯海軍元帥
- 1985年-1991年12月 弗拉基米爾·尼古拉耶維奇·切爾納溫海軍元帥
艦艇
請詳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仍保留了唯一的一個海軍步兵師──第55海軍步兵師。
海岸火箭炮兵
黑海艦隊編有一個海岸火箭炮兵師,18000餘人,以營為單位最部署在港口要塞和廣闊的海岸線上,主要裝備"沙道克"(SS-C-1)、"幼鮭"岸艦導彈,以及305、203、152、130毫米岸炮。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仍保留了5個海岸火箭炮兵團,裝備若干岸艦導彈和岸炮。並繼續完成研製始於八十年代的A-222式「沿岸」輪式自行岸炮,借鑑了AK-130高速艦炮和陸軍2S19姆斯塔自行榴彈炮,車上彈藥40發,配備有彈藥自動運輸裝填系統,火炮初速1000米/秒,射速為22發/分,配3-5名炮手,全重44噸。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期間,俄羅斯黑海艦隊岸防火箭炮兵團的裝備緊急部署於塞瓦斯托波爾,包括130毫米「沿岸」自行岸炮,還有「堡壘」超音速岸艦導彈發射車。
參考文獻
- ^ 存档副本. [2016-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4).
- ^ B N Makeyev, Voyenno-Morskiye Aspekty Natsionalnoy Bezopasnosti Rossii, Moscow: Komitet po Nerasprostraneniya i Kriticheskim Tekhnologiyam, 1997, p25, cited in Mikhail Tsypkin, Rudderless in a Storm: The Russian Navy 1992-2002, B58, Conflict Studies Research Centre, RMA Sandhurst, December 2002
- ^ "The Self-Designing High-Reliability Organization: Aircraft Carrier Flight Operations at Se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ochlin, G. I.; La Porte, T. R.; Roberts, K. H. Footnote 39.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Autumn, 1987, Vol. LI, No. 3.
外部連結
參見
- 藍水海軍
- 俄羅斯海軍(俄語: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Фло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烏克蘭海軍(烏克蘭語:Військово-Морські Сили України)
- 喬治亞海岸防衛隊(喬治亞語: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ს სამხედრო საზღვაო ძალები)
- 內陸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