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式美術
仿羅馬式美術,亦作羅曼藝術(英語:Romanesque art),是指在11世紀至12世紀在歐洲流行的一種藝術風格,仿羅馬式名字是19世紀人們對這種風格的稱呼,意為「與羅馬建築相似」。是第一個可以真正被稱為歐洲中世紀美術的美術風格。仿羅馬式美術源於西歐,隨着西歐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教會勢力上升,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開始產生了這種藝術風格。與東方文化的交流不斷加強,在貴族和教會的資助下,仿羅馬式美術進一步發展。而在10世紀興起的「朝聖熱」也對仿羅馬式美術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西歐教會的擴張丶十字軍的東征活動中仿羅馬式美術開始而向東向北傳播。
仿羅馬式建築
仿羅馬式建築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亦在教堂的興建中得到了繁榮,仿羅馬式教堂來源於巴西利卡教堂,開窗較小,內部昏暗的氛圍為大大增加了宗教的神秘感。仿羅馬式建築的特徵有:仿羅馬式建築最獨特的特徵是它的拱頂工程。[1]主要是肋骨式筒形拱頂,也有尖肋拱頂。這是一種具有良好聲學特性的建築式樣,有利於教堂聖詠的效果。為了應對拱頂帶來的壓力,仿羅馬式建築的牆體巨大而厚實,因此顯得沉重封閉,同時採用扶壁以增加對牆體的支撐力。西面入口處有兩座塔形鐘樓,尖頂或平頂。有時拉丁十字交點和橫廳上也有鐘樓。
裝飾上不重視外表裝飾,牆面不經打磨,磚縫很小,莊嚴而樸素,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設計者往往在牆面用連列小券,門宙洞口用同心多層小圓券,以減少沉重感。[2]建築旁多有連拱廊。門楣的半圓形空間覆蓋着浮雕,並有多層拱頂曲面。門中央以間柱支撐。柱式上,仿羅馬式建築在科林斯柱式的基礎上更加發展了浮雕柱飾。
西歐
在西歐,眾多的教會機構給予仿羅馬式美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勃艮第地區11~12世紀的克魯尼修院運動在其中也提供了極大的影響,其中克呂尼修道院曾一度是西歐最大的教堂。仿羅馬式建築的若干個最重要的傑作也是在法國完成的。代表作有法國的聖塞寧教堂丶克呂尼修道院丶聖塞文-梭爾-加爾坦佩教堂和佩里格主教座堂,以及英國的達勒姆座堂。
中歐
德國的仿羅馬式建築形成了多個地方學派,其中最重要的是萊茵學派,在萊茵學派的設計中,教堂的袖廊顯得並不突出,使得整個建築的平面像一個長方形。[3]代表性建築有德國的施派爾主教座堂和沃爾姆斯大教堂。
南歐
與歐洲其他地區相比,南歐的仿羅馬式建築受到了來自東方文化的影響,在拜占庭文化與伊斯蘭兩大文化作用下,該地的仿羅馬式建築有別歐洲其他地區的仿羅馬式建築,無論是整體風格還是局部裝飾,都受到這兩種文化的影響。南歐的仿羅馬式建築又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藝術風格。在意大利中部地區,繁榮的城市經濟所帶來的資金上的充裕,在托斯卡納地區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4]。
代表作包括位於西班牙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和聖維森特教堂,以及意大利的比薩主教座堂與米蘭的聖安波羅修教堂。
仿羅馬式雕刻
仿羅馬式雕刻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宗教藝術而附屬於仿羅馬式建築。由於仿羅馬式美術與宗教的緊密聯繫,仿羅馬式雕刻亦隨着教堂的興建而發展起來,鑑於世俗民眾大多數是文盲,為了在他們之中開展宗教傳播,教堂運用雕刻來給大眾展現聖經的故事。仿羅馬式雕刻首先是作為宗教傳播的載體而出現的[5]。
與蠻族藝術平面風格相比,仿羅馬式雕刻在寫實上更進一步,人的形象開始出現,這是仿羅馬式雕刻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又因為作為一種宗教藝術,仿羅馬式雕刻無論在整體上還是在細節上都為了凸顯宗教意義而存在,仿羅馬式雕刻的設計者多是修道院的僧侶,在雕刻方面強調精神層面更高於物質層面,強調線條,強調對稱,這也是拜占庭文化影響下的一種體現。古典藝術亦影響了仿羅馬式雕刻。另一方面,在城市經濟的發展這一背景之下,世俗文化的衝擊,已經開始在仿羅馬式雕刻中表現出來。代表作有米耶日維勒教堂大門雕刻和摩賽克(Moissac)修道院雕刻。
仿羅馬式繪畫
仿羅馬式繪畫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抄本繪畫,還有少量的是鑲嵌壁畫、壁畫、掛毯畫[6]後幾種藝術 的流行受到地域的限制,只有抄本繪畫流行於整個歐洲。更由於抄本繪畫是一種私人藝術,故而表現題材更廣泛。代表作是巴約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