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化土
灰化土(又稱灰土)是具有灰化澱積層的一類酸性土壤,形成於北方針葉林地帶。
灰化澱積層是灰化土獨有的一個診斷層,灰化澱積層必須具有兩個條件:厚度≥2.5厘米,一般位於漂白層之下;由≥85%的灰化澱積物質組成。
成土
針葉林每年將大量凋落的枯枝落葉歸還於土壤表層,形成O層;在暖季溫暖濕潤的條件下,這些灰分很低的凋落物被微生物不斷分解,在土壤上層形成了較強的有機酸類化合物,導致土壤酸度升高,表層的活性酸度pH可達3.3~4.5之間,並促成灰化作用的發展。
有機酸類化合物對原生和次生礦物的破壞起了很大作用,使土壤剖面上部A1和E層中的礦物遭受破壞,分解成各種氧化物,其中部分氧化鐵、氧化錳等有色礦物在強酸作用下從上部土層中淋失,而SiO2和Al2O3相對積累,形成了灰白色的漂白層。
性狀
- 土壤剖面分異明顯;典型的灰土剖面構型為O-A-E-Bsh-C型:
- 地表為暗色的枯枝落葉層即O層,厚度在3~10厘米之間;
- 表層為暗灰色的腐殖質累積層即A層,厚度20~25厘米之間;
- 亞表層為灰白色的淋溶層即E層,其中富含白色硅質粉末,呈現薄片狀結構,厚度25厘米左右;
- 土壤中、下部為黃棕色的灰化澱積層即Bsh層,其中常有氧化鐵和氧化錳的膠膜,厚度不足25厘米;
- 向下逐漸過渡到由冰凍風化物組成的凍土層即C層。
分布
廣泛分布於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在歐亞大陸的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呈緯向地帶性分布,包括北歐的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的歐洲部分、亞洲北部的西伯利亞,北美洲的加拿大,其中在俄羅斯和加拿大境內的灰土分布最多。
分類
- 腐殖性灰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