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

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德語: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奧地利猶太裔作家,中短篇小說巨匠,擅長人物的心理分析,也著有多篇名人傳記。

斯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
出生(1881-11-28)1881年11月28日
 奧匈帝國維也納
逝世1942年2月22日(1942歲—02—22)(60歲)
 巴西里約熱內盧州彼得羅波利斯
職業小說家、劇作家、記者
配偶Friderike Maria von Winternitz(1920–1938;離婚)
Lotte Altmann(1939–1942;逝世)
父母Moritz Zweig(1845–1926)
Ida Brettauer(1854–1938)
親屬Alfred Zweig(1879–1977)
(兄長)
簽名

生平

 
史蒂芬·茨維格(站立者)和哥哥阿爾弗雷德,約1900年

早年(1881年-1918年)

斯蒂芬·茨威格生於維也納,父親莫里茨·茨威格是一個富裕的紡織商人,母親來自意大利的猶太人銀行世家布雷陶爾家族,其家庭不信教。他後來在面試中描述家庭時稱「父母碰巧都是猶太人」。他讀大學期間,他就發表了一些詩歌,它們受到了霍夫曼斯塔爾里爾克的影響。1904年他完成關於泰納的博士論文,從維也納大學畢業。期間他發表了第一篇中篇小說,這種文學樣式後來讓他享譽世界。他發展了一種特別的寫作方法,把謹慎的心理分析、引人入勝的敘述方式和極好的修辭風格融為一體。除了創作短篇小說散文外,茨威格也是波德萊爾魏爾倫維爾哈倫作品的譯者。

茨威格保持着富裕市民的生活方式,經常旅行。他1910年踏足印度,兩年後踏足美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自願入伍,被委派從事戰時新聞服務。戰爭的進程和他的朋友,法國作家和平主義者羅曼·羅蘭對他的影響使他越來越反對戰爭。1917年,茨威格第一次在服役期間休假,並寫作戲劇《耶利米》來反對戰爭。後來他退役,搬到了中立國瑞士蘇黎世,在那裡作為記者為《維也納新自由報》工作。

薩爾茨堡歲月(1919年-1933年)

戰爭結束後,茨威格回到了奧地利,住在薩爾茨堡。他在1919年和弗里德里珂·馮·溫特妮茨結了婚。作為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茨威格積極參加了反對民族主義、復仇主義的活動,宣傳「歐洲要有統一精神」的思想。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很多作品。1927年他完成歷史特寫《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在書中作者選擇了歷史上的五個時刻進行描寫,後來再版為十二個和十四個故事的版本均在1943年即茨威格身後。這些時刻有的改變了整個歐洲(比如滑鐵盧戰役中未能及時增援拿破崙的法軍元帥格魯希的遺憾),有的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比如亨德爾的中風與感悟)。情節的吸引人加之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使得這部特寫集激情洋溢,非常具有感染力。

1928年,茨威格到蘇聯旅行,在那裡他的作品通過高爾基的努力出版了俄語譯本。同時他寫作傳記,他受弗洛伊德的思想影響,偏重對人物的心理分析。他曾經寫了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荷爾德林克萊斯特等人的傳記。1929年他完成《舊書商門德爾》。1930年茨威格將他的作品《精神療法》題獻給愛因斯坦

 
里約熱內盧的茨威格路

流亡生涯(1934年-1942年)

1933年,當納粹黨德國掌權的時候,茨威格決定去英格蘭倫敦。他的書不准在萊比錫的島嶼出版社出版,而只能在維也納出版。但他跟德國的聯繫仍在進行。1935年他為理查德·施特勞斯的歌劇《沉默的女子》撰寫了劇本。同年,他到南美旅行。

1936年,茨威格的作品在德國被掌權者查禁。他的第一次婚姻結束了。1938年奧地利也陷入了納粹的掌控,茨威格移民英國。他跟夏洛特·阿爾特曼結了婚。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斯蒂芬·茨威格加入了英國國籍。他離開了倫敦,取道紐約阿根廷巴拉圭到達了巴西

1941年他出版了強烈控訴法西斯對思想的專制統治的經典名作《象棋的故事》和自傳《昨日的世界》。

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和第二任妻子夏洛特·阿爾特曼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彼得羅波利斯(Petrópolis)雙雙服用鎮靜劑自殺——「出於自願和理智的思考」,出於對他的「精神家園歐洲」的毀滅的痛心。23日,二人雙手緊握的屍體被發現。二人的遺體葬於彼得羅波利斯市的斯蒂芬·茨威格故居(Casa Stefan Zweig)紀念館。

作品

 
在納粹的烈火中倖存的茨威格的作品

茨威格顯名於1920年代至1930年代[1]。他與亞瑟·史尼茲勒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人友好。在美國南美洲歐洲(特別是歐洲大陸),茨威格非常受歡迎。然而,他遭到英國民眾極大的忽視,而且他的名聲在美國逐漸變小,直到1990年代眾多出版人的努力,尤其是普希金出版社英語Pushkin Press紐約書評(NYRB),才拯救他免於遭人遺忘的命運。

評論家對於茨威格作品的意見有著極大的分歧,一些英語批評者對他的貧乏、疲弱和表面的文學內容感到失望,而另外一些評論家卻讚賞他作品內的歐洲傳統:歌頌人道、純樸、和有力的風格。

茨威格有許多著名的作品。其中包括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熱帶癲狂症患者》、《一名陌生女子的來信》(此作品在1948年被馬克思·歐弗斯拍成電影);長篇小說:《同情的罪 》、《情感的迷惘 》、《The Post Office Girl》(去世後出版);以及傳記:《鹿特丹的伊拉謨斯的勝利與悲劇》、《麥哲倫》、《瑪麗·安東尼特》(去世後出版)(此作品被好萊塢相中,女演員瑙瑪·希拉飾演瑪麗)。

在美國的反德情緒到達最高點的時候,他一度使用假名「Stephen Branch」(來自他真實姓名的翻譯)。

茨威格與理查·史特勞斯友好,並曾經緊密合作過,並為史特勞斯的《沉默的女子》撰寫劇本。1935年6月24日,《沉默的女子》在德勒斯登進行首演時,史特勞斯拒絕納粹將茨威格的名字從節目單上移除的要求,結果戈培爾以拒絕出席作為回應,而且在三次演出後,此劇便遭禁演。之後,茨威格與Joseph Gregor 合作,為史特勞斯提供另一齣戲劇 Daphne 提供劇本。

大英圖書館紐約州立大學藏有眾多茨威格的收藏品。在茨威格的子嗣捐獻下,大英圖書館1986年五月舉辦了「史蒂芬·茨威格收藏特展」。其中特別展示了許多以親筆書寫的音樂手稿,包括巴哈海頓華格納,和馬勒。這項展覽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親筆原稿展之一」。其中特別珍貴的一項展品是莫札特的「Verzeichnüß aller meiner Werke」,這是莫札特以他自己作品的主題下去編纂的手寫書籍。

傳記

 
《斷頭王后》手稿的第一頁
 
象棋的故事》第一版
 
《Amok》(1922)

中篇小說

  • 《恐懼》
  • 象棋的故事
  • 《Die Frau und die Landschaft》
  • 《女僕勒波雷拉》
  • 《夏日小故事》
  • 《Der Verbummler》
  • 《Vergessene Träume》

短篇小說

  • 《舊書商門德爾》
  • 《Die Wanderung》
  • 《Wondrak》
  • 《Wunder des Lebens》
  • 《Zwei Einsame》
  • 《無形的壓力》
  • 《Der Stern über dem Wald》
  • 《償還舊債》
  • 《一顆心的淪亡》
  • 《巧識新藝》
  • 《灼人的秘密》
  • 《奇妙之夜》
  • 《看不見的收藏》
  • 情感的迷惘
  • 《Amokläufer》
  • 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
  • 《里昂的婚禮》
  • 一個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時
  • 《Praterfrühling》
  • 《日內瓦湖畔的插曲》
  • 《Geschichte eines Untergangs》
  • 《貴婦失寵》
  • 《Geschichte in der Dämmerung》
  • 《既相同又不同的兩姐妹》
  • 《Das Kreuz》
  • 《Die Liebe der Erika Ewald》
  • 《Ein Mensch, den man nicht vergisst》
  • 行向昨日的旅程

傳奇

  • 《Rahel rechtet mit Gott》
  • 《Virata-Das Auge des ewigen Bruders》
  • 《Der begrabene Leuchter》
  • 《Die Legende der dritten Taube》

戲劇

  • 《Das Lamm der Armen》
  • 《Tersites》
  • 《Jeremias》

長篇小說

  • 《Clarissa》
  • 《永不安寧的心》
  • 《變形的陶醉》
  • 《愛與同情 - Ungeduld des Herzens》(新版中譯書名:焦灼之心)

其他作品

  • 昨日的世界》(回憶錄)
  •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 《歐洲的遺產》
  • 卡斯特利奧對陣加爾文》(或譯:《良知對陣暴力》、《異端的權利》)
  • 《州,城市,風景》
  • 《藝術創造的秘訣》
  • 《Begegnungen mit Menschen, Büchern, Städten》
  • 《時間與世界》
  • 《巴西:未來之國》
  • 《詩集》
  • 《文章與介紹》
  • 《日記與書信》

參考資料

  1. ^ "Stefan Zweig: The Secret Superstar"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12-08 by Julie Kavanagh, Intelligent Life, (northern) spring 200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