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衛星

中国从1958年开始的在大跃进中的一场急于求成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

放衛星,指的是中國從1958年開始的在大躍進中的一場急於求成的「社會主義建設運動」。在大躍進中各地浮誇風盛行,虛報誇大宣傳糧食產量,這些上報虛假「小麥衛星」、「水稻衛星」、「包穀衛星」、「烤煙衛星」等在各行各業中發生的類似行為統稱為「放衛星」。現在泛指不切實際、說大話、誇大聲勢。[1]

放衛星的宣傳海報

事件介紹

名稱由來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

主要過程

1958年,國家計委提出「二五計劃」所要達到的主要指標: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速度為53%左右,農業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速度為30%左右。

 
人民日報有關湖北麻城創出早稻畝產36956斤記錄的報導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報》登載了「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5畝小麥平均畝產達到2105斤」的浮誇報道,成為了大躍進運動放出第一顆畝產衛星。[2]

經過《人民日報》等媒體大張旗鼓的宣傳,政府組織的現場觀摩,各地群眾歡欣鼓舞地效仿,在隨後各地掀起了陸續放出小麥畝產衛星的高潮,虛報數字逐漸增大,例如:8月13日,新華社報道了湖北省麻城縣溪建園一社出現「天下第一田」的事蹟,該社早稻畝產達到了36900斤。隨後,各大廣播、報紙、雜誌的相關報道宣傳也進入了新的高潮,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還拍攝了《沸騰的廣西》、《豐收曲》將各地高產的新聞傳播到全國各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只要我們需要,要生產多少就可以生產多少糧食出來。」等錯誤口號也流行開來。[3]

截至放衛星的尾聲階段9月25日左右,小麥畝產最高數是青海柴達木盆地賽什克農場第一生產隊的8586斤,稻穀畝產最高數為廣西環江縣紅旗人民公社130435斤。

後續影響

幹部為個人利益虛報產量,導致整個社會「浮誇風」盛行,社會生產脫離實際。

參考文獻

  1. ^ 放卫星(汉语词典). www.icesh.com. [2024-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5). 
  2. ^ 劉衛. 当年“卫星吹上天”. 2022-06-22 [2024-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4). 
  3. ^ 邓小平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13)--邓小平纪念网--人民网. cpc.people.com.cn. 2017-08-01 [2024-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5).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