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讀之變
開讀之變,或稱周順昌事件,是明代蘇州人拒捕周順昌的事件。
歷史
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閹黨黨羽、巡撫毛一鷺、御史徐吉到蘇州逮捕東林黨人士周順昌等東林七賢。周順昌平日有德於蘇州人民,遂激起蘇州民眾的憤怒。當魏忠賢派的錦衣衛(雅稱「緹騎」)到蘇州逮捕周順昌時,蘇州民眾數萬人聚集衙門,文震亨、楊廷樞、王節、劉羽翰等諸生開始陳情,沒想到錦衣衛用「東廠」名號來恐嚇民眾,民眾反而大怒,把錦衣衛軍官們包圍痛打,打死一人,其餘錦衣衛負傷逃跑。毛一鷺躲到廁所而僥倖逃脫。知府寇慎、知縣陳文瑞委婉勸說民眾,民眾才解散。
事件發生以後,東廠特務誣告蘇州人造反,企圖截斷河流,搶劫漕運船隻。魏忠賢大驚,以蘇州人謀反為由,欲派兵鎮壓。顏佩韋等五名普通市民為保護多數人而投案,被判處死刑。這次事變以後,東廠錦衣衛士兵們甚至不敢跨出北京城門[1]。臨刑時,五人相顧笑談,痛罵魏忠賢,引頸就刃[2]。
天啟七年(1627年),崇禎帝朱由檢即位,魏忠賢畏罪自殺,五人被平反。蘇州民眾自發集資,拆毀了毛一鷺為魏忠賢所造的「普惠生祠」,在其舊址起墓合葬了五人的遺體,並書墓碑為「五人之墓」,即今五人墓。當時的復社領袖張溥有感於五義士的義舉,撰寫了《五人墓碑記》為墓志銘,以讚揚五義士的高風亮節,其文後被收入《古文觀止》做壓卷之作。
參考
- ^ 《明史》(卷245):「順昌好為德於鄉,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輒為所司陳說,以故士民德順昌甚。及聞逮者至,眾咸憤怒,號冤者塞道。至開讀日,不期而集者數萬人,咸執香為周吏部乞命。諸生文震亨、楊廷樞、王節、劉羽翰等前謁一鷺及巡按御史徐吉,請以民情上聞。旗尉厲聲罵曰:「東廠逮人,鼠輩敢爾!」大呼:「囚安在?」手擲鋃鐺於地,聲瑯然。眾益憤,曰:「始吾以為天子命,乃東廠耶!」蜂擁大呼,勢如山崩。旂尉東西竄,眾縱橫毆擊,斃一人,余負重傷,逾垣走。一鷺、吉不能語。知府寇慎、知縣陳文瑞素得民,曲為解諭,眾始散。順昌乃自詣吏。又三日北行,一鷺飛章告變,東廠刺事者言吳人盡反,謀斷水道,劫漕舟,忠賢大懼。已而一鷺言縛得倡亂者顏佩韋、馬傑、沈揚、楊念如、周文元等,亂已定,忠賢乃安。然自是緹騎不出國門矣。」
- ^ 《明季北略》(卷2):「公(周順昌)下獄,生員王節、劉羽儀、王景皋、殷獻臣、沙舜臣五人黜退,而顏佩韋、楊念如、沈揚、馬傑、周文元五人下獄。太守寇慎嘆泣語司獄曰:此俱是仗義人,不須拘禁,即家屬送飯亦不可阻。至十月,公柩至閶門河下,馬傑云:周吏部忠臣已死,速殺我等去輔彼作厲鬼擊賊。顏佩韋云:上本是毛都堂,今本下生殺在彼,我輩殺了先去尋他,毛聞之大怒,適報升兵侍,即委理刑斬五人於閶門吊橋,時顏佩韋等四人俱不畏,獨周文元本輿夫,大哭,馬傑笑曰:大丈夫譬如病死,與草本同腐,今我等為魏賊惡黨所害,未必不千載留名,去去。時法場上觀者數千人,佩韋笑謂眾曰:列位請了,我學生走路去了,歿後五人為神,蘇人有疾,必祭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