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勒斯道夫戰役
庫勒斯道夫戰役(Battle of Kunersdorf),是七年戰爭中普魯士與奧地利俄國聯軍在1759年8月12日的戰役。以奧俄聯軍勝利作結。
庫勒斯道夫戰役 | |||||||
---|---|---|---|---|---|---|---|
七年戰爭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普魯士 |
神聖羅馬帝國 俄羅斯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腓特烈大帝 |
恩斯特·馮·勞東 彼得·薩爾蒂科夫 | ||||||
兵力 | |||||||
50,900人 | 59,5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6,000人死 13,000人傷 |
5,000人死 10,000人傷 |
戰前形勢
1759年戰局開始,普魯士在各個戰場上有13萬軍隊,而聯軍總兵力接近40萬。年初,亨利親王出奇兵成功地燒毀了奧地利軍隊糧草囤積地,道恩按兵不動。7月份的整個戰略形勢是這樣的:西線能力超群的斐迪南親王元帥面對法軍,在明登戰役中又獲得一次勝利。南線腓特烈大帝當面,道恩的奧軍75,000人仍然按兵不動。東線俄軍總司令換了薩爾特科夫(Saltykov)上將,主力有6萬人。腓特烈自己領兵擋在道恩和薩爾特科夫之間,阻止俄軍南下或者奧軍北上會師。但是在俄軍當面,多納將軍節節敗退,腓特烈焦躁起來,派威德爾(Wedel)將軍接替,強逼著威德爾以28,000普軍進攻薩爾特科夫的6萬人。7月23日,威德爾在凱伊之戰(Battle of Kay)(又稱帕爾齊希之戰Battle of Paltzig)中失敗,損兵8,300人,東線危急。
腓特烈留亨利親王鎮守原地,警戒道恩元帥,自己帶兵北上,渡奧得河迎擊俄軍。同時,道恩本人雖然不動聲色,但是他分出24,000奧軍交給勞頓將軍指揮,讓他北上與薩爾特科夫的俄軍主力會合。8月12日,普魯士和俄奧聯軍之間爆發庫勒斯道夫戰役。
普軍大敗
庫勒斯道夫戰役俄奧軍的防線是東北-西南走向。腓特烈以芬克將軍的一個軍在北方俄軍左翼頂端列陣佯攻,同時集中主力於正東和南方進攻。但是這次腓特烈的攻勢過於魯莽,戰前偵察不力,他不知道,他所選擇的進攻點,實際上是聯軍防禦最強的部分,而且防線正面有一片池塘,地面鬆軟,不利於作戰。上午11點半,普魯士主力發動炮擊,60門重炮分成3個炮兵群,猛轟聯軍戰線,俄軍40門大炮被炸毀。普魯士步兵在炮火掩護下,最初一小時進展順利,粉碎聯軍5個超大編制的團,拿下Muhl-Berge突出部。但是腓特烈不知道,這個突出部後面有一條山谷形成天然障礙,普軍繼續進攻必須越過這條山谷,俄軍就在山谷周圍站穩腳跟,憑險據守。普軍正面攻不上去,投入騎兵預備隊再攻,騎兵將軍塞德利茨受傷被抬出戰場,第二任騎兵指揮官符滕堡親王又受傷撤出戰鬥,第三任騎兵總指揮Platen中將變換攻擊點,將主力越過乾涸的池塘進攻,結果陷於鬆軟的地面,俄奧騎兵乘勢在炮火掩護下反攻,普軍陣形大亂,腓特烈的兩匹坐騎倒斃,一發子彈擊中腓特烈胸部,正好打在他的金質鼻煙盒上,腓特烈死裏逃生。
庫勒斯道夫戰役,腓特烈在不熟悉地形的情況下,以劣勢兵力魯莽發動進攻,結果成為他生涯最慘的一次失敗。普軍死傷逃亡損失慘重,在撤退之後,馬上能集中起來軍隊的少於3,000人,幾天之後,也不過才收攏了18,000人。此戰腓特烈共損失19,000人,包括6,000陣亡。薩爾特科夫不久晉升俄國元帥。腓特烈失敗的原因,除了低估對手,戰前偵察不力之外,軍隊素質也很關鍵:經過連番大戰,戰爭開始時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普魯士士兵,差不多全都損失掉了,為了彌補普魯士人力不足,腓特烈不得不把各次戰役中俘虜的德意志各邦(包括奧地利)的士兵補充進軍隊。普軍素質嚴重下降,這就是普魯士軍隊依靠棍棒和體罰維持紀律的深層原因,當時也是維持軍隊不得已而為之。
戰後影響
庫勒斯道夫戰役是一場腓特烈輸不起的戰役,因為這次失敗之後,薩爾特科夫的俄軍主力、道恩的奧軍主力、奧軍勞頓和哈迪克(Haddik)的獨立軍團,成環形雲集在普魯士本土周圍,給腓特烈套上了絞索。腓特烈本人以為一切已經結束,甚至準備在柏林堅守並戰死。但是盟國之間的分歧解救了他:薩爾特科夫和道恩之間嚴重不和,俄奧兩軍主力未能在柏林城外會合。同時,亨利親王的4萬普軍在道恩背後出擊,破壞道恩的交通線,道恩元帥不得不回師應付。而俄國在這場戰爭中,並不像奧地利那樣有切身的利益,奧軍一撤,攝於腓特烈往日威名,俄軍也覺得犯不著為了奧地利的政治目標火中取栗,於是也撤回奧得河以東,回營地過冬去了。
腓特烈尾隨道恩向南,與德累斯頓境內的亨利親王會師,總兵力又恢復到6萬,與道恩的奧軍主力對峙。時值隆冬,雙方的補給都困難,腓特烈派出芬克(Finck)將軍率一個軍15,000人穿插至敵後,破壞道恩的交通線,同時搜集補給。老謀深算的道恩元帥,表面上不動聲色,暗中派出32,000奧軍離開大營,分三路悄悄包圍了芬克的部隊,在馬克森之戰(Battle of Maxen)中於雪地裏發動奇襲,11月20日下午,芬克全軍投降,奧地利僅損失934人。兩星期以後,奧軍又消滅了另一支腓特烈派出來破壞交通線的支隊,殲滅Diericke少將的3個營。這樣的零散損失,都是普軍所承受不起的。
參看
參考文獻
- 顧劍《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生平戰役》
- Dennis Showalter "The Wars of Frederick the Great" 1996年英文版
- Christopher Duffy "Frederick the Great: A Military Life" 1985年英文版
- Theodore Dodge "Great Captains" 1889年英文版
- 富勒《西洋世界軍事史》1981年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