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之敬
岑之敬(519年—579年),字思禮,南陽棘陽人[1][2],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和文學家。
岑之敬的父親岑善紆是南梁吳寧縣令、司義郎,以經學聞名。他五歲讀《孝經》都會燒香跪坐,親戚都很驚嘆詫異。十六歲時,他奉旨寫下《春秋》、《左傳》、《孝經》意思的策論,考績獲提拔優等。御史上奏:「皇朝多文士,但只懂明經,如果有顏回、閔損的能力才應該高第。」梁武帝檢查岑之敬的策論說:「不妨我再有顏回、閔損吧?」於是召岑之敬入宮面試,令他舉行講座,下令中書舍人朱異手執《孝經》講士章,武帝親自質詢。他自有解釋,詳實應對,沒有人不嘆服,除授童子奉車郎,獲優厚賞賜[1][2]。到岑之敬十八歲,他參加重雲殿法會,當時武帝親自燒香,看到他就說:「很久不見,你已經成人了!」即日就讓他擔任太學限內博士,很快改任壽光學士、司義郎,又除授武陵王蕭紀的安西府刑獄參軍事。太清元年(547年),他上表請求試人官吏,除授南沙縣令。侯景之亂爆發,岑之敬率領部眾支援京師,到達至郡邊時得知臺城失陷,就離開部下回鄉。承聖二年(553年),獲授晉安王、宣惠將軍蕭方智的府中記室參軍,其時蕭勃據守嶺表,因此詔令他宣旨安撫,之後江陵失守,他滯留廣州[3][4]。
南陳太建初年,岑之敬回到朝廷,授與東宮義省學士,太子陳叔寶早聽聞他的名字,特意親自迎接;累遷鄱陽王陳伯山的中衛府記室、鎮北府中錄事參軍、南臺治書侍御史和征南府諮議參軍。岑之敬最初因常業任官,涉獵文史,文筆優雅,並非純粹儒者;他個性謙遜謹慎,沒有恃才傲物,待人接物恭恭敬敬,每次忌日行齋事,他都親自拜祭,整天哭泣,士人都稱他純正踏實。太建十一年(579年)他去世,虛歲六十一,陳叔寶嗟嘆惋惜,贈送豐厚的喪儀財物,有文集十卷流傳。他的兒子岑德潤有父親風範,官至中軍將軍吳興王陳胤的記室[5][6]。
引用
- ^ 1.0 1.1 《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岑之敬字思禮,南陽棘陽人也。父善紆,梁世以經學聞,官至吳寧令、司義郎。之敬年五歲,讀孝經,每燒香正坐,親戚咸加歎異。年十六,策春秋左氏制旨、孝經義,擢為高第。御史奏曰:「皇朝多士,例止明經,若顏、閔之流,乃應高第。」梁武帝省其策曰:「何妨我復有顏、閔邪?」因召入面試,令之敬昇講座,敕中書舍人朱異執孝經,唱士章,武帝親自論難。之敬剖釋縱橫,應對如響,左右莫不嗟服。乃除童子奉車郎,賞賜優厚。
- ^ 2.0 2.1 《南史·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二》:岑之敬字思禮,南陽棘陽人也。父善紆,梁世以經學聞,官至吳甯令,司義郎。之敬年五歲,讀孝經,每燒香正坐,親戚咸加歎異。十六,策春秋左氏、制旨孝經義,擢為高第。御史奏曰:「皇朝多士,例止明經,若顏、閔之流,乃應高第。」梁武帝省其策,曰:「何妨我復有顏、閔邪。」因召入面試。令之敬升講坐,敕中書舍人朱異執孝經,唱士孝章,武帝親自論難。之敬剖釋從橫,左右莫不嗟服。仍除童子奉車郎,賞賜優厚。
- ^ 《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十八,預重雲殿法會,時武帝親行香,熟視之敬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即日除太學限內博士。尋為壽光學士、司義郎,又除武陵王安西府刑獄參軍事。太清元年,表請試吏,除南沙令。侯景之亂,之敬率領所部,赴援京師。至郡境,聞臺城陷,乃與眾辭訣,歸鄉里。承聖二年,除晉安王宣惠府中記室參軍。是時蕭勃據嶺表,敕之敬宣旨慰喻,會江陵陷,仍留廣州。
- ^ 《南史·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二》:十八,預重雲殿法會,時武帝親行香,熟視之敬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即日除太學限內博士。尋為壽光學士、司義郎。太清元年,表請試吏,除南沙令。承聖二年,除晉安王宣惠府中記室參軍。時蕭勃據嶺表,敕之敬宣旨慰喻。會魏克江陵,仍留廣州。
- ^ 《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太建初,還朝,授東宮義省學士,太子素聞其名,尤降賞接。累遷鄱陽王中衛府記室、鎮北府中錄事參軍、南臺治書侍御史、征南府諮議參軍。之敬始以經業進,而博涉文史,雅有詞筆,不為醇儒。性謙謹,未嘗以才學矜物,接引後進,恂恂如也。每忌日營齋,必躬自灑掃,涕泣終日,士君子以篤行稱之。十一年卒,時年六十一。太子嗟惜,賻贈甚厚。有集十卷行於世。子德潤,有父風,官至中軍吳興王記室。
- ^ 《南史·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二》:陳太建初還朝,授東宮義省學士。累遷南台書侍御史,征南府諮議參軍。之敬始以經業進,而博涉文史,雅有詞筆,不為醇儒。性謙謹,未嘗以才學矜物,接引後進,恂恂如也。每母忌日營齋,必躬自灑掃,涕泣終日,士君子以篤行稱之。十一年卒。有集十卷行於世。子德潤,有父風,位中軍吳興王記室。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