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萊昂·麥肯齊

Mackenzie King的外祖父

威廉姆·萊恩·麥肯西William Lyon Mackenzie,1795年3月12日—1861年8月2日),是一位加拿大的記者、報刊創辦人和政治家。

威廉·萊昂·麥肯齊
第一任多倫多市長
任期
1834—1835
上加拿大議會議員
約克郡安大略省
任期
1829—1834
繼任愛德華·威廉·湯姆森英語Edward William Thomson
加拿大殖民地立法議會英語Legislative Assembly of the Province of Canada議員
哈爾迪曼德縣
任期
1851—1858
前任大衛·湯普森
個人資料
出生1795年3月12日
鄧迪、蘇格蘭
逝世1861年8月28日(1861歲—08—28)(66歲)
多倫多加拿大
墓地多倫多墓園英語Toronto Necropolis
政黨改革運動英語Reform movement (pre-Confederation Canada)
配偶伊莎貝爾·巴克斯特
兒女13
職業記者、政治家
簽名

威廉姆生於蘇格蘭,1820年時移民上加拿大。1824年—1834年中他在多倫多發行了《殖民地代言人》(Colonial Advocate)的雜誌,以達到批評政治組織家族化(Family Compact)的目地。1828年他被選中加入加拿大的政府,但是因為散播謠言他被開除了5次。1834年他成為首任多倫多市長,1836年他創辦了報紙《憲法》(The Constituion)以宣傳他的維新政黨。1837年他率領叛軍與政府作戰,但是失敗後逃往美國,1849年回到加拿大。

他是第十任加拿大總理威廉姆·萊恩·麥肯西·金的外祖父。

英國早年生活

威廉·萊昂·麥肯齊1795年3月12日出生於蘇格蘭鄧迪。他的祖父曾在卡洛登戰役中為斯圖亞特王室作戰,他的母親伊麗莎白·麥肯齊是一名織布女工和牧羊人,他的父親丹尼爾·麥肯齊比伊麗莎白·麥肯齊小17歲,也是一名織布工。在威廉·萊昂·麥肯齊出生幾周之後,父親丹尼爾·麥肯齊就去世了。母親伊麗莎白·麥肯齊守寡之後,獨力撫養威廉·萊昂·麥肯齊,引導他在長老教會學習,麥肯齊說他自小是在貧困環境中長大的。在他5歲時,他獲得了鄧迪教區的語文學校助學金。在他11歲時,他利用鄧迪廣告報的閱覽室,閱讀了975本書籍並且詳盡地做了記錄和總結。1811年,他成為從事科學探討的「鄧迪理性研究俱樂部」(Dundee Rational Institution)的創始人之一。

1813年,麥肯齊搬到了蘇格蘭的埃利斯(蘇格蘭)英語Alyth,幫助母親開了一家雜貨店。在那裡,他與一個叫伊莎貝爾·里德(Isabel Reid)的女人發生了關係並生了一個私生子詹姆斯。為此,作為不名譽的私生子父親,他向教會支付了13先令罰款(相當於2021年的50英鎊)之後,公眾同意為他的私生子詹姆斯洗禮。1815年拿破崙戰爭之後伴隨着經濟的蕭條,麥肯齊的商店也破產了。之後他搬到了英格蘭南部,在一家商號擔任簿記員,在此期間,他幾乎沉湎在賭博之中。

北美的生活

1820年,在朋友的建議之下,麥肯齊和朋友一起移民加拿大。到了加拿大之後,先是在拉欣運河公司做簿記員,之後又在蒙特利爾一家報社做記者,並經常以「麥克托」(Mercator)的筆名為「約克觀察家」(York Observer)撰寫文章。除此之外,他又受詹姆斯·萊斯利英語James Lesslie家族僱傭,負責推銷圖書和經營商店。1822年,他的母親伊麗莎白也移民到了加拿大與兒子團聚,並拉上了他的同學,英國女子伊莎貝爾·巴克斯特一起來到加拿大,兩個人於1822年7月1日在蒙特利爾結婚,婚後共生有13個孩子。

創辦《殖民地代言人》

1824年麥肯齊搬到了昆士頓鎮,在那裡他自己創辦了《殖民地代言人》(Colonial Advocate)的政論雜誌。並向當地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免費派發雜誌。他在雜誌上發表文章,支持上加拿大地區的大改革運動英語Reform movement (Upper Canada),並經常在該報上抨擊政府官員。1824年11月,麥肯齊與家人連同報社一起遷到約克,在那裡繼續發行報刊,雖然發行量很高,但是大部分由於是免費派發以及訂閱讀者也不按時付款,報社虧損嚴重。由於麥肯齊以抨擊地方政府官員而聞名,為此感到頭疼的地方官員於是以麥肯齊有不正當的商業行為對他提出指責。為此,1826年5月麥肯齊名義上宣布從《殖民地代言人》退休,找了另外一個人接替他的職位,然而他又以另外的一個「斯威夫特(Swift)」的化名繼續發表文章。

1826年春天,麥肯齊以斯威夫特的筆名在《殖民地代言人》雜誌上發表文章,對殖民地的治理提出質疑,並披露了政府官員個人及其家人的生活。1826年6月8日,一群暴徒襲擊了《殖民地代言人》的辦公室,搗毀了印刷機,將印刷鉛字丟棄到海里,並對麥肯齊家人以及雇員發出恐嚇。對此,麥肯齊聘請了律師馬歇爾·斯普林·比德威爾英語Marshall Spring Bidwell對肇事者提出了民事起訴。最後法院判決,命令肇事者向麥肯齊支付625英鎊(相當於2019年的56,000英鎊)的賠償。

參選議員

1827年12月,麥肯齊宣布參加上加拿大約克郡選區的議員競選,當時很多加拿大政客向支持者送酒、請客等變相賄賂方式撈取選票。麥肯齊以獨立人身份參選,拒絕以賄賂方式拉攏選民,而是以此作為加拿大政壇的腐敗現象加以抨擊。他利用《殖民地代言人》的雜誌連續發表自己的文章,揭露官方的腐敗行為。最後,他在選舉中的得票率列為第二,成為代表約克郡選區的議員之一。

當選議員後,麥肯齊主持了多個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對郵局的效率進行了評估,麥肯齊建議地方官員自主決定當地的郵資;還評估了上加拿大地區管理選舉官員的任命程序以及對上加拿大的銀行貨幣條例、道路狀況、英格蘭教會的權力。

1830年在議會改選期間,麥肯齊為預算的立法控制權、獨立法官以及基督教各教派平等為綱領參選。他再次當選之後,麥肯齊主持了一個委員會,建議增加上加拿大城鎮的代表議席,並提出以書面投票方式的替代以口頭表達方式和單日投票制。

市政政治

1834年,約克更名為多倫多,並舉行了第一屆市議會選舉。麥肯齊代表聖大衛區(St. David's Ward)參加了市議員的選舉。3月27日,他在所有的市議員候選人當中以148票高票贏得選舉,並成為多倫多市市長。在當選之後,為了修建一條沿國王街的木質棧道,市議會和麥肯齊不顧市民的反對,批准增加稅收。他還為多倫多設計了第一枚紋章,並擔任該市專門用來審理酗酒、虐待兒童和婦女以及違反城市法規的案件城市警察主審官。

1834年7月,多倫多宣布第二次爆發霍亂。麥肯齊以市長身份主持了多倫多衛生委員會的工作,該委員會的任務應對該市發生的霍亂。但在此期間,就公共衛生防疫問題,衛生委員會當中爭論不休。兩周之後,他辭去了該委員會的主持工作。在霍亂爆發期間,他本人也被感染以至於不得不在家休養。

1834年之後,他將《殖民地代言人》雜誌轉讓出去,以便全身心地投入政治活動。

上加拿大地區政治活動

在1834年的上加拿大第12屆議會選舉中,麥肯齊所在的多倫多選區被分為四選區,每個區選出一名議員。麥肯齊在第二選區以334票對178票當選。

當選之後,議會任命麥肯齊為申訴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對幾位「家族化」(Family Compact) 的政府官員提出質疑,委員會在《上加拿大議會申訴問題特別委員會第七次報告》中記錄了他們的調查結果。在報告中麥肯齊對上加拿大行政權力過大以及政府官員在選舉期間過分偏袒保守黨立場的擔憂。報告還批評了那些對政府提供的資金管理不善的公司以及那些得到贊助人的任命拿政府薪水的官員。在此期間,麥肯齊利用申訴委員會調查威蘭運河公司,上加拿大政府擁有該公司的部分股份,並任命了董事會董事。1835年,他發現了該公司的幾塊土地以低價給與「家族化」成員或聖公會成員,為此,麥肯齊在尼亞加拉半島創立的報刊《威蘭運河》(The Welland Canal)刊登了他的這方面的調查報告。

當新任副總督弗朗西斯·邦德·海德英語Francis Bond Head抵達上加拿大時,麥肯齊認為邦德會站在改革運動一邊。[91] 邦德在會見改革者後,卻認為他們是大英帝國的不孝臣民。他寫道,「麥肯錫的思想似乎讓其臣民感到噁心,……這傢伙性格古怪多變,像個瘋子那樣大放厥詞。[1] 在1836年7月舉行選舉期間,弗朗西斯·邦德·海德呼籲公民通過投票給保守黨政治家來表示對英國君主的忠誠,選舉結果,改革派在選舉中失利,愛德華·威廉·湯姆森擊敗了麥肯齊。麥肯齊對這次失利感到很難過,為此,麥肯齊對上加拿大的政治制度感到失望,並於1836年7月4日創辦了一份名為《憲法》(Constitution)的新報紙。該報紙指責政府及其支持者的腐敗行為,並鼓勵公民準備「採取比我們的暴君所暴君夢寐以求的更為崇高的行動」("for nobler actions than our tyrants can dream of)"[2]

「1837年叛亂」

 
懸賞通緝麥肯齊的公告

1837年3月,英國政府拒絕了上加拿大的改革方案,重新確認了副總督的獨斷權力。7月,麥肯齊為此組織了一次被稱為 "警戒委員會 "的改革者會議,麥肯齊被選為該委員會的聯絡秘書。麥肯齊發表了一篇對邦德·海德的批評文章,將他描述為維護腐敗政府的暴君。並建議上加拿大殖民地實行自治,而不是由大洋彼岸的英國議會來管理。他的號召吸引了大量人群,但也面臨着「家族化」支持者的人身攻擊。1837年秋天,他訪問了下加拿大,並會見了以愛國者而知名的反叛領導人。

到了10月,麥肯齊收到了來自那些愛國者們傳來的口信,要求他發動上加拿大的武裝行動。麥肯齊召集了改革之士的會議,提議用武力奪取上加拿大政府的權力,但是會議沒有達到共識。於是麥肯齊說服另外兩位改革運動領導人約翰·羅爾夫英語John Rolph (politician)托馬斯·大衛·莫里森英語Thomas David Morrison,建議在上加拿大政府軍鎮壓下加拿大的叛亂時候,可以乘虛進攻多倫多以奪取政府的權力。並遊說了農村地區的有意參與反叛行動的人們,商定將起事日期定為1837年12月7日,並將這個計劃告知了約翰·羅爾夫和托馬斯·大衛·莫里森。

12月1日,麥肯齊起草了一份獨立宣言,上加拿大政府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對麥肯齊發出了逮捕令,並懸賞1000英鎊;5日,麥肯齊在尼亞加拉河中的海軍島英語Navy Island宣布成立加拿大共和國,自任總統;7日,政府軍襲擊了反叛軍聚集的「蒙哥馬利酒館」[3]。交手之後,叛軍潰敗。麥肯齊也乘船從水路逃到了美國。

美國避難期間

麥肯齊於1837年12月11日抵達布法羅,並發表了希望加拿大效法美國從英國獨立出來的演講。他將叛亂失敗的原因歸咎於缺乏武器裝備,他希望美國能夠提供這方面的協助。12月14日,麥肯齊與一些同情加拿大反叛者的美國志願人員占領了屬於安大略省的「海軍島英語Navy Island」,宣布成立「上加拿大國」並從大英帝國分離出來,麥肯齊自封為新政府首腦,並為此起草了新憲法。但是,麥肯齊涉嫌違反了美國的1794年中立法英語Neutrality Act of 1794,在返回布法羅時遭到逮捕,因為該法禁止參與入侵美國政府未宣戰的國家。麥肯齊為此支付了5,000美金的保釋金(相當於2021年的127,000美金)。1838年1月4日,英國軍隊占領了海軍島,反叛者們四散到美國本土。之後,麥肯齊依然不放棄,希望在美國人的幫助下,並組織叛軍試圖從底特律入侵加拿大,但被英軍擊退。

1838年5月12日,麥肯齊和妻子抵達紐約市,並創辦了《麥肯齊公報》(Mackenzie's Gazette)。通過這份報紙吸引公眾對加拿大話題的注意,並建立了加拿大協會發展成員來重組其勢力。

「中立法」審判

對麥肯錫違反美國中立法的審判於1839年6月19日開始。在法庭上他為自己辯護。檢察官認為,麥肯齊招募成員,建立軍隊,並為入侵偷竊武器已構成違反中立法。麥肯齊辯稱,英國和美國處於戰爭狀態,因為英國在海軍島擊沉了一艘美國船隻的「加洛林事件英語Caroline affair」,《中立法》並不適用。麥肯齊想提交證據證明上加拿大叛亂是一場內戰,因為如果國家正在進行內戰,一個人不能被判定為違反《中立法》的。法官拒絕允許這一證據,因為根據美國法律,只有美國國會可以宣布一個國家是否處於內戰狀態,但是美國國會並沒有這樣做。法院最後判決麥肯齊入獄18個月、罰款10美元(相當於2021年的253美元)。1840年5月10日,麥肯齊獲得了美國總統范布倫發布的特赦。

重返加拿大

 
1852年12月創辦的《麥肯齊多倫多周報》(1859年7月16日)

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後,愛爾蘭也醞釀着獨立運動。英國的加拿大總督額爾金伯爵擔心會造成連鎖反應,導致加拿大人脫離大英帝國。因此希望以英王名義對1837年叛亂的參與者實行大赦,1849年,加拿大議會通過了這項大赦法案,麥肯齊於1850年5月與家人回到了多倫多,回到加拿大後,分別為《論壇報》(Tribune)《考查者》(Examiner)《尼亞加拉郵報》(The Niagara Mail)撰文投稿。多倫多市和安大略省政府也補發了他在1830年代作為公務員時的欠薪。

1851年2月,麥肯齊參加了加拿大議會的補缺空位的選舉,在三位候選人中,麥肯齊以294票贏得了選舉。當選之後,他在議會中提議廢除羅伯特·鮑德溫英語Robert Baldwin重組大法官法院英語Court of Chancery,他認為維持這個法院開銷太大,並且批評該法院庭審時不以律師在庭審時的陳詞作為書面證詞[4]。大多數上加拿大的議員支持麥肯齊的提議。但鮑德溫的同事不支持他的提案,他從內閣辭職。 在1851年10月的選舉中,麥肯齊在選區內以63%的票數獲勝。

1852年12月,麥肯齊自己又創辦了《麥肯齊周報》(Mackenzie’s Weekly Message),後改為《多倫多周報》(Toronto Weekly Message)[5]

加拿大省第五屆議會英語5th Parliament of the Province of Canada中,麥肯齊對麥克納布英語Allan MacNab莫林英語Augustin-Norbert Morin組成的聯合政府提出批評。他認為,總督額爾金伯爵在接受保守黨組建聯合政府之前沒有給其他改革派議員組建政府的機會,構成了違憲。另外,他也是公共賬目委員會主席,他在該委員會的報告中,對加拿大省的混亂財務狀況提出了批評包括未經議會批准的政府開支,並提交一個譴責前政府的類似行為的決議,但是麥肯齊為此遭到報復而被從該委員會出名。

在1857年的選舉中,麥肯錫以38%的選票以微弱優勢再次當選為霍爾迪曼德選區的議員。

晚年

1858年至1861年期間,他希望解散加拿大省,並為此收集請願書和籌款行動,但是沒有成功。在他最後幾年,他寫了《1860年獨立與自由之年鑑》(An Almanac of Independence & Freedom for the Year 1860)[6]。其中陳述了解散加拿大省的觀點。他創辦的最後一份報刊《多倫多周報》(Toronto Weekly Message)由於訂閱量下降,他於1860年9月15日結束了這份報刊的發行 。1861年,他的健康狀況惡化,但他絕服藥,8月28日去世。據說為他送葬的隊伍綿延半英里(0.8公里),送葬隊伍中包括他生前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他被埋葬在多倫多墓園英語Toronto Necropolis,一個由灰色花崗岩製成的12英尺高的凱爾特十字架作為墓碑,他的妻子以及後代家人後來也埋葬在這裡。

參考來源

  1. ^ The Firebrand : William Lyon Mackenzie and the rebellion in Upper Canada
  2. ^ William Lesueur, McKillop · 1979 · Biography & Autobiography.P.282. [2023-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9). 
  3. ^ Montgomery's Tavern. [2023-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9). 
  4. ^ After the Rebellion. [2023-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1). 
  5. ^ Mackenzie’s Toronto Weekly Message. [2023-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0). 
  6. ^ Google Book. [2023-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外部連結

前任:
多倫多市長
1834年
繼任:
Robert Sulli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