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繁街道,與四川省第一退役軍人醫院、四川榮軍博物館為一套班子、三塊牌子,隸屬於四川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占地342畝,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1]該醫院收治負傷致殘的特、一等傷殘軍人2800多名,其中朝鮮戰爭傷殘老兵約2200人。[2][3]

歷史沿革

1950年11月,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民政廳革命榮譽軍人學校川西榮校)成立。當時位於成都市觀音橋,並在溫江綿陽各設一分校。1951年9月遷至新繁龍藏寺。1952年9月,更名為四川省第一革命殘疾軍人速成中學榮一中)。[1]

1953年2月,四川省民政廳在重慶市北碚區設立四川省革命殘廢軍人教養院。1954年4月1日,四川省民政廳在合川縣沙溪鎮建立四川省第二革命殘疾軍人教養院。1956年8月20日,四川省第二革命殘疾軍人教養院併入四川省革命殘廢軍人教養院,同時四川省革命殘廢軍人教養院遷至新繁龍藏寺。1963年10月更名為四川省革命殘疾軍人休養院。1991年,四川省革命殘疾軍人休養院更名為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1]

1951年3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川北軍區附屬休養所在四川省蓬安縣成立。1952年8月1日,休養所轉移到南充專區。1952年8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川北軍區附屬休養所與達縣遂寧軍分區的陸軍醫院合併,成立南充專區慢性病療養院。1953年12月1日,南充專區慢性病療養院交由四川省衛生廳領導,並更名為四川省衛生廳第五康復醫院,主要收治朝鮮戰爭的部隊傷病員。1954年4月,該院交由四川省民政廳管理。後又以四川省衛生廳第五康復醫院為主體,從第一、二、四、六康復醫院抽調部分人員,組建四川省革命殘廢軍人學校醫院,1955年4月1日交由民政廳榮軍總校管理,後遷往新繁龍藏寺。9月,四川省第一革命殘疾軍人速成中學衛生所併入該醫院。1959年4月1日,四川省革命殘廢軍人學校醫院更名為四川省革命殘廢軍人醫院。1962年8月21日,四川省革命殘廢軍人醫院併入四川省革命殘疾軍人休養院合併,對外仍掛兩塊牌子。四川省革命殘廢軍人醫院幾經更名後,於1991年更名為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醫院,與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隸屬四川省民政廳。1990年前,醫院主要為休養院的傷殘軍人服務。1990年醫院設立對外門診部,開始為社會病人服務。2000年12月20日,醫院被評為國家二級乙等綜合醫院。[1]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建院不久便成立傷殘軍人課餘演出隊。1958年5月,課餘演出隊赴北京演出,受到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人接見。不久休養院在課餘演出隊的基礎上成立老戰士宣講團。[4]2020年10月21日,習近平回信給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的全體人員。[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