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屬學名Pica)是雀形目鴉科的一個屬,包含七個已知種類,廣泛分布於新大陸舊大陸。該屬是鴉科中多個被稱為「喜鵲」(英語magpie)的類群之一。

喜鵲屬
歐亞喜鵲 (P. pica)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鴉科 Corvidae
亞科: 鴉亞科 Corvinae
屬: 喜鵲屬 Pica
Brisson, 1760

見正文。

喜鵲屬的鳥類以長尾和黑白相間的羽毛為主要特徵。

特點

喜鵲是鴉科(Corvidae)中的多個物種。與鴉科其他成員一樣,喜鵲普遍被認為是聰明的生物。例如,歐亞喜鵲被視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是少數能通過鏡子測試的非哺乳動物。喜鵲展現出製作和使用工具、模仿人類語言、哀悼、玩耍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因其鳴叫聲尤為著名,曾一度被作為籠中鳥類飼養。

除了喜鵲屬(Pica)的成員外,其他被視為喜鵲的鴉科鳥類還包括綠鵲屬Cissa)、藍鵲屬Urocissa)和灰喜鵲屬Cyanopica)。

分布

喜鵲屬(Pica)的喜鵲主要分布於歐洲亞洲北美洲西部的溫帶地區,也見於西藏克什米爾的高海拔地區。灰喜鵲屬的喜鵲分布於東亞和伊比利亞半島。

澳大利亞的「喜鵲」(澳洲鐘鵲)與其他地區的喜鵲無親緣關係。

分類

喜鵲屬由法國動物學家馬蒂蘭·雅克·布里松於1760年命名。布里鬆通過復名法將歐亞喜鵲的種加詞pica用作屬名,該物種最早由林奈於1758年描述。「Pica」在拉丁文中即為歐亞喜鵲的名稱。

在2018年,分子系統發生學研究表明,傳統上的歐亞喜鵲實際包含多個獨立的物種,包括北非喜鵲阿拉伯喜鵲青藏喜鵲普通喜鵲

一些研究表明,喜鵲並不像傳統上認為的那樣構成一個單系群;鴉科鳥類的尾羽長度在多個譜系中獨立演化(延長或縮短)。

在傳統定義的喜鵲中,存在兩個明顯的進化支系:一支包括北方黑白羽色的物種,可能與烏鴉松鴉關係密切;另一支則包括分布於南亞至東亞的多個物種,其羽色鮮艷,主要為綠色或藍色。曾被認為是分布異常的單一物種——灰喜鵲伊比利亞喜鵲(Iberian magpie,),現已確認是兩個獨立物種,並歸入灰喜鵲屬(Cyanopica)。

其他研究對喜鵲屬(Pica)的分類提出質疑,黑嘴喜鵲P. hudsonia)和黃嘴喜鵲P. nuttalli)可能並非不同物種,而P. pica的韓國種群在遺傳上與其他歐亞(以及北美)種群差異顯著。目前的分類學觀點是,要麼將北美、韓國和其他歐亞種群視為三個或四個獨立物種,要麼認為僅有一個單一物種,即Pica pica

物種

喜鵲屬的物種[1]

馬洛卡上新世更新世交界層中發現了一種已經滅絕的喜鵲屬動物的化石:Pica mourerae

名稱

古英語中,喜鵲被稱為「pie」,其名稱源自拉丁語「pica」,與法語的「pie」同源,但該詞現已不再使用。

在過去幾個世紀,人們常為鳥類賦予暱稱,如「robin redbreast」(現稱為知更鳥)和「jenny wren」(現稱為鷦鷯)。喜鵲最初被稱作「maggie pie」或「mag pie」。

用於描述人類強迫性進食非食物物品的「異食症」(pica)一詞,來源於拉丁語「pica」,指喜鵲因其雜食性而得名。

其他喜鵲

黑喜鵲(Platysmurus)實際上是樹鵲;它們既不是喜鵲,也不是曾經認為的松鴉。樹鵲是鴉科中一個獨特的類群,外觀上與喜鵲相似。

澳大利亞喜鵲Cracticus tibicen)有明顯的黑白相間羽毛,外觀類似歐亞喜鵲,但它屬於燕鵙科(Artamidae),並非鴉科成員。

鵲鴝(Magpie-robin)也有類似的黑白羽色,但它們是舊大陸的鶲科鳥類,與鴉科無關。

參考資料

  1. ^ Gill, F., Donsker, D. & Rasmussen, P. Crows, mudnesters, melampittas, ifrit, birds-of-paradise. IOC World Bird List v11.1. 2021-01-19 [2021-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2. ^ 2.0 2.1 2.2 鄭光美.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 第二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 211. ISBN 978703031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