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會 (慈善團體)

善會是中國南宋時期萌芽,明清時期開始興盛的、民間經營的慈善團體,其辦事處及行善舉的設施稱「善堂」。主要從事救濟、救荒、育嬰、診療、恤嫠、贍老、施棺、義冢等善舉。早期的善會也會舉行教化民眾的演講,稱「會講」。善會源於明代末年,最早的善會是1590年的同善會,由楊東明於河南虞城縣設立,其後數十年推廣到全國各省,後來許多善會仍沿用「同善會」名稱。

位於汕頭外馬路存心善堂

善會有會規會則,權責分工,接受會員監察。經費來自會員會費、定期捐獻和善會本身的土地房產。善會往往各自編印年度報告交代收支及活動,稱「徵信錄」。善會大多設於富庶城市,如北京、江蘇、浙江、廣東三省的城鎮,在河北和山東則較少出現。著名的善會有上海同仁堂輔元堂、廣州愛育善堂、瀋陽同善堂、寧波行仁會等等。有些在河北、山東、福建的官員會下令設置善堂,但往往未能久存。

各地情況

潮汕

宣和七年大峰祖師從福建雲游到現今的潮汕和平地區。時逢乾旱,瘟疫流行,不時可見陳屍在路上,釋大峰看到這種情形,於是設壇於「獅尾石」一邊念經為百姓祈福,一邊清潔飲水,並採藥為民治病。並至福建募款在練江起造16孔和平橋,此後潮汕地區有善會、善堂三百餘處,均以大峰祖師為號召。此為善堂有史可考之濫觴。

廣州

背景

紳商主辦的慈善機構相繼出現在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在此之前,官府倡導或主持的慈善機構包括育嬰堂(1744年落成)、恤嫠公局(1818年設)、普濟院(1722年設)等,它們均坐落於東城和東郊,經費主要來自官府,士紳參與經理。但這些慈善機構相對於迅速擴大的城市,不僅數量太少,而且規模均較小,發揮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其中恤嫠公局雖於道光年間在新城東部建有局所,但光緒中期張之洞督粵時改建南園,局廢后一直無力重建,此後的實際職能只是每季借文瀾書院發恤銀而已。這些官辦機構遠遠無法滿足太平軍之役後城市社會救濟的需求,因而以紳商為主導的善堂紛紛興起。

發展

從1896年至20世紀初,先後設立於廣州的各種善堂共有15家以上,其中潤身善堂愛育善堂廣仁善堂廣濟醫院方便醫院崇正善堂述善善堂明善善堂惠行醫院,是清末民初著稱一時的廣州「九大善堂」。它們多分布於西關人口密集、工商業繁盛的地區;其餘六家善堂的影響力較這九家小,分布在南關河南東關。從善堂的創辦人及資金來源來看,它們的存在均是由商人行會及富有的紳商支持的。位於西關十一甫的崇正善堂,由商人陳基建陳啟沅(創建中國第一家機器剿絲廠的商人)等創辦,其章程規定,「堂內同人凡創辦善事,俱歸商人料理」。善堂的創辦和經營,也促使商人打破行業界限走向橫向協作。方便醫院最初由善董吳玉階等籌設,規模不大,後得到各行商人資助,列名的倡建總理值理為董事,另外每年再從七十二行中推舉兩行為總理,兩行為協理。「院中錢銀各事,概歸當年總理專管,協理幫同兼顧,以佐其成;董事參理其間,集思廣益」。各行商人顯然要為此相互協作。得到商人行會支持的方便醫院,規模不斷擴大,「數年間擴充留醫房舍,招待中外病人,年以萬計,以至今日為九大善堂之冠」。

善堂也是廣州商界與紳界合作維持的重要領域,一些出頭露面的善董,不少是有功名、官銜的紳商或省中大紳,如廣仁善堂(全稱兩粵廣仁善堂)的倡設,「系兩粵諸人士合力維持」,列名倡建總協理名單的,幾乎包括了所有廣州的著名大紳和紳商。該善堂以宣講聖諭為首務,延聘「通儒」,編輯《聖諭廣訓疏義》作為宣講讀本。但堂內經費仍主要來自商人,規定「凡捐款至十元以上者,俱為堂內同人,可以隨時公舉當總協值理之職,辦理堂內各事」。據稱堂內的「辦事人等自總理以逮司事概系商賈殷實之家」。

善堂以贈藥施醫、救災善後、救助貧困殘疾、撫養棄嬰、施粥施衣等善舉為其主要功能,但各善堂種類不同,各有所側重。大多數善堂還兼宣講聖諭善書以勸善,各善堂章程通常都明確規定,除辦善舉外,「所有地方公事概不干涉」,或「概不干預他事」等。善堂自覺擔負清朝鄉約所承擔的宣揚皇朝教化的職能,起着減少社會衝突與動亂的作用。因此,它獲得官府的合法性認可。然而,既然善堂已成為各行商人之間及商與紳擴大社會聯繫的一個場所,各行董、商董和紳界領袖可為地方善事商議協調,那麼,在一定條件下,他們就將會超越善舉的界限,涉足地方公事,其成員甚至可能轉化為政治社團的創辦者。

價值

黃花崗廣州起義,七十二烈士屍骨一直無人敢收,這時方便醫院出面收殮了烈士。方便醫院是當時廣州九大善堂之首,它是由廣州南北行(中藥業)、金絲行(絲綢業)、三江行(土雜貨業)發起募捐建設的,事業種類包括:「留醫、贈藥、急賑、斂葬」。1938年以後方便醫院成為了西醫院(現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此外還有位於廣州西關第十甫的崇正善堂,廣州西關蟠龍南的四廟善堂,廣州西關十八甫南的愛育善堂,四善堂以內兒科出名;惠行善院以瘡瘍科聞名,所制丸丹膏散,很有功效,附近貧困鄉民,求醫甚眾。另外還有廣州一德路的廣濟醫院,廣州河南德興直街贊育醫社……九大善堂雖然離現代意義上的醫院尚有差距,但他們對於中醫中藥廣東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