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魂洋才
和魂洋才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一個思想。顧名思義,「和魂」指大和民族的精神,「洋才」便是指西洋的科技。和魂洋才的精神,鼓勵日本國民學習西方文化,同時要求國民保留傳統文化。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和魂洋才 |
假名 | わこんようさい |
平文式羅馬字 | wakon yōsai |
1854年,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在獄中所作的《省諐錄》[1]提出「東洋道德,西洋藝術,精粗不遺,表裡兼該(賅),因以澤民物、報國恩。」,認為以東洋道德為主體並善用於西洋科技,就能使日本富強、抵禦西方列強。
和魂洋才主要體現在社會和軍事上。社會方面,很多學者學習西方文化,以西式髮型裝扮,但堅持穿著日本傳統服飾。軍事方面,日本軍以西式軍事訓練,但裝備仍然保留武士刀。
分析
作家李敖分析,和魂洋才的定義是「西學為體,日學為用」,這是一種「如意算盤」,把西方近代文化看成一種百貨公司,可以任由日本人挑「好」的、不要「壞」的,然後加上日本自己的「好」的,創造出一種日本新文化,「就這樣的,日本選了西方的船堅炮利,丟了西方的良法美意;選了西方的帝國主義,丟了西方的民主基礎;選了西方的近代學術,卻加上町人本位解釋,生吞活剝出『東洋統計學』」[2]。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許介鱗分析,佐久間象山一方面將儒學的「仁義道德」當作維持秩序的教義而保留,另一方面把朱子學「格物窮理」的邏輯重新闡釋為西洋的實證科學技術,並使之更替發展,遂誕生了和魂洋才;然而對佐久間象山來說,這個促使「皇國變成世界第一等強國」的妙策,從此一開始就侷限於日本的「一國強國」論,「以致仁義道德在科學技術之前遜色,而喪失其正義力和抗衡性」[3]。
參見
參考資料
參見
這是一篇與日本歷史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