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空論
《十八空論》,佛教論著,全一卷,原作者不詳,陳朝真諦譯,隋《仁壽錄》最初著錄,今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一冊瑜珈部下。[1]
內容
十八空論內容可分三段,解釋十八空,次釋七種真如,詳說十勝智真實之義。
初段
解釋十八空的含義。內、外等前六空說明空體,又解行、非行等後十二空說明空用。次後說第十三至第十六共四種空(有法空、無法空、有法無法空、不可得空),即成十六空或十四空。
第二段
解釋七真如,引釋《解節經》所說七種真如,以七真如皆是第一義諦,同歸一味,即是七種真實的異名。
第三段
解釋十勝智,說明建立蘊、界、處等十種勝智,是為了用來破除執一者、因者、受者等十種我見,但只解說了一、二、三、四種勝智,其餘文缺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