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克羅地亞邦聯
匈牙利-克羅地亞邦聯(拉丁語:Regnum Croatiae; 克羅埃西亞語:Kraljevina Hrvatska)是克羅地亞歷史上的一個時期,與獨立的匈牙利王國組成的共主邦聯。它始於1102年匈牙利國王卡爾曼在比奧格勒納莫魯的加冕典禮[1] ,並以1526年國王路易二世的去世和克羅地亞議會選舉斐迪南一世[2]為國王而結束。正式名稱是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王國,十二世紀起聯被稱為大匈牙利王國(Великое Венгерское королевство)。
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王國 Regnum Croatiae (et Dalmatiae) Kraljevina Hrvatska (i Dalmacija) | |||||||||
---|---|---|---|---|---|---|---|---|---|
1102—1526 | |||||||||
地位 | 與匈牙利王國的共主邦聯 | ||||||||
首都 | 比奧格勒納莫魯 (until 1125) 克寧 (until 1522) | ||||||||
常用語言 | 拉丁語、克羅地亞語、匈牙利語 | ||||||||
宗教 | Roman Catholicism | ||||||||
政府 | 君主制度 | ||||||||
國王 | |||||||||
• 1102–1116 (first) | 卡爾曼 | ||||||||
• 1516–1526 (last) | Louis II | ||||||||
Ban (Viceroy) | |||||||||
• 1102–1105 (first) | Ugra | ||||||||
• 1522–1526 (last) | Ferenc Batthyány | ||||||||
立法機構 | Sabor | ||||||||
歷史時期 | 中世紀 | ||||||||
• 卡爾曼登基 | 1102 | ||||||||
18 February 1358 | |||||||||
9 September 1493 | |||||||||
29 May 1522 | |||||||||
• 摩哈赤戰役 | 152629 August | ||||||||
貨幣 | Frizatik (12th–13th century) Banovac (1235–1384) | ||||||||
| |||||||||
今屬於 | 克羅地亞 波赫 |
背景
1089 年德米特里烏斯·茲沃尼米爾(Дмитар Звонимир)國王去世後,多病的斯捷潘二世被推選為國王但很快於1091年去世,特爾皮米羅維奇王朝宣告終結。埃琳娜王后(德米特里烏斯·茲沃尼米爾的遺孀)使她的兄弟匈牙利國王拉斯洛一世登上克羅地亞王位。1091年,拉斯洛一世占領了潘諾尼亞克羅地亞的大部分地區,並任命他的侄子阿爾莫什王子為克羅地亞國王。
克羅地亞貴族在大會上選舉彼得·斯瓦契奇為國王(都於克寧),他通過驅逐匈牙利人而取得了暫時的成功。 1097 年,匈牙利新王「學者」卡爾曼在格沃茲德山(今彼得里尼亞附近)戰役中取得了對克羅地亞人的決定性勝利,這導致了克羅地亞的滅亡。
Pacta Conventa條約 (1102)
1102 年,在一項通常被稱為 Pacta Conventa 的條約中,克羅地亞貴族承認與匈牙利的邦聯。該條約標誌着由克羅地亞與匈牙利正式組成共主邦聯。國王承諾不讓匈牙利人居住在克羅地亞的土地上,保證在國王任命的班領下實行自治,並尊重克羅地亞貴族的特權。「學者」卡爾曼於1102 年在比奧格勒納莫魯(當時克羅地亞的都城)加冕,成為匈牙利和克羅地亞的國王。
內容: [3]
- 克羅地亞貴族不納稅。
- 克羅地亞人只在克羅地亞境內服兵役;如果他們被派往匈牙利服役,他們將獲得額外的薪水。
- 匈牙利國王承諾保護克羅地亞免受外部威脅。
- 匈牙利國王的權力在克羅地亞由班領行使。
- 克羅地亞有自己的議會(撒博 )。
特羅吉爾協議 (1105)
通過締結條約(Pacta Conventa),克羅地亞貴族承認「學者」卡爾曼為國王,但富庶的達爾馬提亞(斯普利特、特羅吉爾、扎達爾等)拒不承認。因此,國王再次率軍來到達爾馬提亞,並於 1105 年與達爾馬提亞[4] [5]簽訂了特羅吉爾協議:
特羅吉爾協議條款
- 匈牙利人不在薩瓦河以南的克羅地亞土地上定居。
- 經國王批准後城市有權選擇自己的主教
- 城市不納稅,關稅除外。
- 匈牙利軍隊撤回匈牙利。只留下一名皇家官員和少量士兵監督稅收。根據《特羅吉爾協定》,從達爾馬提亞進出口貨物的所有稅收的 2/3 都需要上繳皇家國庫。
在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締結兩項協議後,從 1108 年起,「學者」卡爾曼被正式稱為「匈牙利、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之王」 [6] [7] 。由於斯拉沃尼亞自 1091 年以來一直處於匈牙利的控制之下,因此不受條約和特羅吉爾條約的約束。禁止匈牙利人在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居住的禁令不適用於斯拉沃尼亞。
條約歷史性爭議
對於《Pacta Conventa》的歷史準確性,歷史學家有不同的看法[8] 。該文件最古老的副本可以追溯到 14 世紀,但許多歷史學家[來源請求]認為,這份副本充其量只是部分條約內容和14世紀的時政的混合體。克羅地亞的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這份14 世紀的充分地解釋了 1102 年的協議。
有一份日期為1142年的文件證實了條約的簽署。在其中,匈牙利國王蓋薩二世談到了他將遵守的協議,但並沒有提到條約的內容[9] [10]
地理及行政區劃
克羅地亞王國的西部邊界直達亞得里亞海,在東南部的弗爾巴斯河和內雷特瓦河的河道作為邊界,北部邊界靠近卡佩拉山口(克羅地亞中部)和庫帕河[11] [12] 。達爾馬提亞和內雷特瓦河之間的領土,西胡姆(Хум),並不總是為克羅地亞所有。
達爾馬提亞最初指的只是沿海的幾個城市和島嶼,有時會用作克羅地亞的同義詞,在 15 世紀隨着威尼斯共和國的擴張其範圍才進一步向內陸延伸。 15 世紀下半葉-16 世紀初,克羅地亞的邊界向北延伸,包括薩格勒布及其周邊地區的領土[13] 。
克羅地亞由一位總督(班)統治。 1196年伊姆雷繼位後,他的弟弟安德拉斯二世於1198年成為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公爵。因此,從 1198 年起,克羅地亞和斯拉沃尼亞由克羅地亞公爵統治,即使作為半獨立的統治者,仍被稱為克羅地亞王國。公爵設置總督(班)管理當地,他們通常由克羅地亞人或匈牙利人大貴族擔任。一個總督(班)統治着整個克羅地亞,直到 1225 年,克羅地亞被分為兩個總督管理:克羅地亞和達爾馬提亞總督和斯拉沃尼亞總督,到 1476 年正式合併為一個。克羅地亞的領土被劃分為縣(克羅地亞語:županija),每個縣都隸屬於一個王子(Županъ)。根據克羅地亞的習俗[12] ,克羅地亞的王子由當地貴族擔任,他們的權力像 1102 年以前一樣依靠世襲。在宗教事務上,卡佩拉山口以南的克羅地亞由斯普利特主教管轄,而斯拉沃尼亞則由考洛喬主教管轄[14] 。
邦聯的政治
在最初的150年間,匈牙利王室會分別在匈牙利和克羅地亞舉行加冕禮,但之後便僅在匈牙利舉行,並在儀式結束後通知克羅地亞議會。議會有權拒絕國王上任,1490年雅蓋洛王朝的烏拉斯洛二世在加冕後直到1492年克羅地亞議會才承認他的合法性。
蒙古襲來
在貝拉四世統治期間,蒙古人征服了基輔羅斯,於 1241 年入侵匈牙利。在 1241 年 4 月 11 日蒂薩河之戰,蒙古人擊敗了匈牙利軍隊[15] 。拔都派他的表弟合丹率軍追捕逃往克羅地亞的貝拉國王[16] 。
1242年蒙古人越過德瓦拉河開始在克羅地亞劫掠,貝拉四世逃至斯普利特。然而隨着窩闊台的駕崩,蒙古軍隊迴轉馬頭,通過塞爾維亞經澤塔返回保加利亞。
結局
1453年征服君堡後,奧斯曼人迅速向西向北侵略,這也威脅到了克羅地亞。 [17] 1463 年波斯尼亞淪陷後,馬加什一世強化了克羅地亞的防禦體系,因此奧斯曼人難以突破防線,但他們經常對克羅地亞和匈牙利南部防禦薄弱地區進行掠襲。在 1482 年他們征服了黑塞哥維那的大部分地區和克羅地亞南部的一些要塞。 [18]
在摩哈赤戰役敗給奧斯曼人外加拉約什二世的死亡,邦聯在實質上已然破裂。1527年1月1部分貴族推舉扎波堯伊·亞諾什為匈牙利國王,但並未得到廣泛承認。終於在1570年哈布斯堡王朝被承認為匈牙利國王。至此有關匈牙利王位長達43年的紛爭結束了。克羅地亞再與匈牙利結為邦聯;在奧地利的統治下,在 18 世紀和 19 世紀,這些土地被稱為聖史蒂芬王冠領地。
- ^ R. W. Seton-Watson:The southern Slav question and the Habsburg Monarchy
- ^ Od narodnih zborovanja do građanskog Sabora 1848. godine. [2010-0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2).
- ^ John Van Antwerp Fine: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A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page 21
- ^ Florin Curta:Southeastern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 500—1250 p. 266
- ^ N.Klaić:Još jednom o privilegijama takozvanog Trogirskog tipa, Istorijski časopis vol 20. 1973. godine
- ^ В. И. Фрейдзон. История Хорватии. Стр. 25
- ^ Pál Engel,Andrew Ayton,Tamás Pálosfalvi:The realm of St. Stephen: a history of medieval Hungary, 895—1526 page 36
- ^ В. И. Фрейдзон. История Хорватии. Стр. 20
- ^ Nada Klaić:Srednjovjekovna Bosna from 1989. page 344
- ^ Codex diplomaticus regni Croatiae, Dalmatiae et Slavoniae. [2022-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8).
- ^ Ferdo Šišić - Povijest Hrvata, pregled povijesti hrvatskog naroda 600. - 1526., p. 249
- ^ 12.0 12.1 John Van Antwerp Fine: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A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to the Ottoman Conque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94, p. 22-23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Fine」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Ferdo Šišić, Povijest Hrvata; pregled povijesti hrvatskog naroda 600. - 1918., Zagreb, p. 250
- ^ John Van Antwerp Fine: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A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to the Ottoman Conquest, 1994, p. 151-152
- ^ John Van Antwerp Fine: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A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to the Ottoman Conquest, 1994, p. 145
- ^ Thomas J. Craughwell: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Second Largest Empire in History: How Genghis Khan's Mongols Almost Conquered the Worl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0, p. 200, 204
- ^ Alexander Mikaberidze: Conflict and Conquest in the Islamic World: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2 volumes: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1, p. 491
- ^ Anđelko Mijatović: Bitka na Krbavskom polju 1493. godine; Zagreb, 2005, p.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