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明朝)
劉寧(?—1504年),字世安,明朝軍事將領。
生平
先祖為山陽郡高平縣人,襲世職,為永寧衛指揮使,其勇敢善戰。當時恰逢延綏用兵,其上疏請效死,兵部尚書白圭贊許批准。後因功遷都指揮使,充宣府遊擊將軍。成化十八年(1482年),劉寧在塔兒山以及周璽、董昇在黑石崖作戰有功,劉寧升至都督僉事,改左參將,分守陽和。成化十九年(1483年)秋,亦思馬因入侵,大同總兵官許寧分遣周璽守懷仁,劉寧與董昇營西山,自將中軍,擊之夏米莊,敗績。劉寧與董昇被團團包圍,幾乎淪陷。之後發巨炮擊之,敵多死,方才解圍。周璽聽聞中軍失利,亟還兵援,並乘勝追擊。隨後劉寧重整部隊,接連獲勝。當時許寧因作戰失利獲罪,唯獨劉寧與周璽有功,劉寧遷都督同知[1]。
劉寧隨後改為左副總兵,協守大同。弘治年間,佩平羌將軍印,鎮甘肅,後擊退入寇,進右都督。弘治八年(1495年),與巡撫許進襲破吐魯番,進左都督,增俸百石,以疾還京。弘治十三年(1500年),大同告警,命劉寧為副總兵,從平江伯陳銳抵禦,兩人有矛盾,致使敵軍撤退。遂坐停半俸閑住,之後詔還全俸。弘治十七年(1504年)去世,贈廣昌伯[2]。
參考文獻
- ^ 《明史》(卷174):「劉寧,字世安,其先山陽人。襲世職,為永寧衛指揮使。勇敢善戰。自以散無所見,會延綏用兵,疏請效死。尚書白圭許之。屢以功遷都指揮使,充宣府遊擊將軍。時邊寇無虛歲。十八年分道入掠,周璽與遊擊董昇戰黑石崖,寧戰塔兒山,皆有功。璽進署都督僉事,遷大同副總兵。寧進都督僉事,改左參將,分守陽和。十九年秋,亦思馬因大入。大同總兵官許寧分遣璽守懷仁,寧與董昇營西山,自將中軍,擊之夏米莊,敗績。寧、昇被圍數重,幾陷。亟發巨炮擊之,敵多死,圍乃解。璽聞中軍失利,亟還兵援。夜遇敵,乘勝前,銳甚。璽厲將士曰:「今日有進無退!」大呼陷陣,敵少卻。久之,短兵接。臂中流矢,拔鏃戰益急,與子鵬及麾下壯士擊殺數十人。會寧兵至,中軍潰卒亦稍集,敵乃退,許寧等亦還。無何復入掠。寧將兵三千,遇之聚落站西,連戰敗之。復敗之白登、柳林,又追敗之小鵓鴿谷。而大同西路參將莊鑒亦邀其歸路,戰於牛心山,敵遂遁。時諸將多失利,許寧以下獲罪,而璽以功予實授,寧超遷都督同知,莊鑒以所部無失亡,亦賚銀幣。」
- ^ 《明史》(卷174):「璽歿後三年,而寧佩平羌將軍印,鎮甘肅。其冬,寇犯涼州,寧與戰抹山墩,擒斬五十餘,相持至暮,收輜重南行。寇復來襲,擒其長一人。明日,參將顏玉來援,副將陶禎兵亦至,寇乃遁。俘其稚弱,獲馬駝牛羊二千,進右都督。明年,與巡撫許進襲破土魯番於哈密,進左都督,增俸百石,以疾還京。十三年,大同告警,命寧為副總兵,從平江伯陳銳禦之。銳無將略,與寧不協,止毋戰,寇遂得志去,坐停半俸閑住。尋以參將贊畫朱暉軍務,亦無功。寧自陳哈密功,乞封伯,詔還全俸。寧有膽智,為大同副將時,入貢者數萬人懷異志。寧率二十騎直抵其營,眾駭愕。有部長勒馬引弓出。寧前下馬,與諸部長坐,舉策指畫,宣天子威德。一人語不遜,寧摑其面,奮臂起,其長叱之退。寧復坐與語,呼酒歡飲,皆感悟,卒如約。嘗仿古番上法,以五十八人為隊,隊伍重為陣,建五色幟。又各建五巨幟於中軍,中幟起,五陣各視其色應之,循環無端,每戰用是取勝。晚再赴大同,已老病,帥又怯懦,故無成功,然孝宗朝良將稱寧。十七年卒,贈廣昌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