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斯·馮·史陶芬貝格
克勞斯·菲利普·瑪麗亞·尤士丁尼安·申克·馮·施陶芬堡伯爵(德語:Claus Philipp Maria Justinian Schenk Graf von Stauffenberg,1907年11月15日—1944年7月21日),納粹德國陸軍上校,他在1944年7月20日密謀案的行動中是主要執行人物之一。他與漢斯·奧斯特和海寧·馮·特雷斯科夫,密謀刺殺希特勒並把納粹黨清除出政府。他是國防軍內的抵抗組織核心人員。他加入抵抗組織後,立即採取刺殺行動,其中最後一次行動就是女武神行動。
克勞斯·菲利普·瑪麗亞·申克·馮·施陶芬堡伯爵 Claus Philipp Maria Schenk Graf von Stauffenberg(德文) | |
---|---|
出生 | 德意志帝國巴伐利亞王國耶廷根 | 1907年11月15日
逝世 | 1944年7月21日 納粹德國柏林 | (36歲)
死因 | 行刑槍決 |
國籍 | 納粹德國 |
知名於 | 7月20日密謀案策劃者 |
家鄉 | 德國阿爾布斯塔特 |
頭銜 | 陸軍上校 |
信仰 | 羅馬公教 |
配偶 | 妮那申克·馮·史陶芬堡 |
兒女 | Berthold Franz-Ludwig Konstanze |
父母 | Graf Alfred Schenk 卡洛琳Schenk Gräfin (Stauffenberg |
親屬 | Alexander(兄弟) Berthold(兄弟) |
行動失敗後,1944年7月21日晚,施陶芬貝格與他的心腹阿爾布雷希特·梅爾茨·馮·奎恩海姆、弗里德里希·奧爾布里希特和維爾納·馮·哈夫滕一起在柏林本德勒館的庭院中被草率槍決。
生平
早年生活
克勞斯·馮·史陶芬貝格是阿佛烈伯爵(Alfred Schenk Graf von Stauffenberg)和卡洛琳伯爵夫人(Caroline Schenk Gräfin von Stauffenberg)的兒子,在四個孩子之中排行老三,史陶芬堡出生在位於耶廷根的史陶芬堡城堡。它位於烏爾姆和奧格斯堡之間,在當時是巴伐利亞王國,德意志帝國的一部份。史陶芬堡的家庭是德國南部最古老和最有名的天主教貴族。在他母親的祖先有幾位新教知名的普魯士人,包括元帥奧古斯特·奈哈特·馮·格奈森瑙。
年少時期他和兩位兄長都是德國童軍協會(Neupfadfinder)的成員,並且參加了一些青年活動。和他哥哥們一樣,他早年接受了細緻的教育,但最終走上了軍事生涯。1926年,他加入了家族傳統軍團在班貝格的第17騎兵團(德語:Bamberger Reiter- und Kavallerieregiment 17)根據傳統三兄弟被阿爾布雷希特·馮·布魯門撒爾介紹進了詩人圈子,後來許多重要德國抵抗組織成員出現在其中。1930年克勞斯是現役陸軍少尉,在柏林戰爭學院學習現代武器,
戰前
史陶芬貝格在1930年以陸軍中尉階級任用。他在柏林-莫阿比特的軍校學習現代武器,雖學習到現代化的兵器,但是在整個二次大戰期間,還是絕大部份使用馬匹運輸。
在1932年德國總統大選期間,他表示暫時支持希特勒:
“ | 元首原則的思想與人民共同體、「集體利益優先於個人利益」的原則、以及反腐敗鬥爭、反對大城市精神、種族思想的鬥爭結合在一起。並且對德國形成的新法律秩序的意願在我們看來是健康和有利的。 | ” |
施陶芬堡對希特勒的看法是矛盾的。他在對希特勒政策的強烈厭惡和對他認為的希特勒軍事智慧的尊重之間搖擺不定,然後在長刀之夜和水晶之夜之後與該黨更加疏遠,他認為這證明希特勒無意追求正義。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人們注意到,對猶太人的系統性虐待和對宗教的鎮壓日益嚴重,冒犯了施陶芬堡強烈的天主教道德和正義感。
不久之後他納編於埃里希·赫普納將軍德軍第1輕裝師旗下的一部份,埃里希·赫普納將軍在1938年9月參與反抗德國政變的計畫。由於當時的慕尼黑協定,英法兩國同意希特勒取得講德語佔多數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領土以換取短暫的和平。因此德國取得意料外的勝利而打斷。協議中,規定德國軍隊進入蘇台德地區。但是史陶芬貝格不喜歡強占蘇台德的方法,反對入侵布拉格。
第二次大戰
隨着1939年戰爭爆發,史陶芬貝格隨他的軍團進攻波蘭。他支持進攻波蘭,因為納粹政權不但可以利用波蘭勞工促進德國繁榮,還可以殖民開發波蘭。當時在上層社會普遍認為,德國東邊主要由波蘭人居住,部分屬於普魯士的波蘭領土,是一戰後從德意志帝國劃分出去的,應該被德國人占領,就像條頓騎士團在中世紀所作的那樣。史陶芬貝格說:「將波蘭系統的德意志化是必要的,並且我不害怕這不會發生。」我們確定在戰爭初期他還有着帝國時代貴族的普遍思想。儘管施陶芬堡支持德國對波蘭的殖民統治,並對波蘭猶太人發表極端主義言論,但他沒有加入納粹黨。
他的叔叔尼古拉斯·格拉夫·馮·於克斯庫爾·吉倫班德曾與他接觸,在他參加抵抗組織,反抗希特勒政權之前。當波蘭戰役結束之後他才開始考慮這些,彼得·約克·馮·瓦滕堡和烏爾里希·施韋林·馮·施瓦嫩菲爾德勸他做最高指揮官瓦爾特·馮·布勞希奇的副官,目的是參加政變。但當時他拒絕了,理由是德國士兵對阿道夫·希特勒本人效忠,而不是德國的總統制度。
史陶芬貝格的單位被改編進第6裝甲師,在對法作戰時,他擔任總參謀部官員。在此他獲得一級鐵十字勳章,像其他許多人一樣。希特勒領導的壓倒性勝利對他觸動極大。
巴巴羅薩行動,德國進攻蘇聯,1941年開始,對俄國人、烏克蘭人、猶太人和其他民族的大規模處決,以及德國軍隊越來越明顯的缺陷,最終使史陶芬貝格在1942年決定加入國防軍內的反抗組織。這是唯一有機會推翻希特勒的蓋世太保、安全警察、黨衛隊的力量。在法國戰役前的所謂假戰的幾個月,他已經被調入到負責東線作戰的國防陸軍總司令部(OKH)的組織部門。他反對政委法令(希特勒頒布它,一年後又廢除。)他試圖軟化德軍對蘇聯占領區的占領政策,比如提出對擔任志願者的福利。
1942年11月,盟軍在法屬北非登陸,第10裝甲師佔領了維希法國(安東方案),然後被調往突尼斯戰役中,作為非洲軍團的一部分。1943年施陶芬堡晉升為中尉(總參謀部中校),並被派往非洲加入第10裝甲師,擔任總參謀部的作戰官。2月19日,隆美爾在突尼斯對英、美、法軍隊發動反攻。軸心國指揮官希望迅速突破斯比巴山口或卡塞林山口,進入英國第1軍團的後方。對斯比巴的攻擊停止了,因此隆美爾將注意力集中在卡塞林山口,意大利第7步兵團和第131半人馬裝甲師在這裡擊敗了美國守軍。在戰鬥中,施陶芬堡開車前往與第10裝甲師的先頭戰車和部隊會合。該師與第21裝甲師於4月8日在梅佐納附近佔據防禦陣地。
1943年4月7日,在梅佐納附近,施陶芬堡的車輛遭到了沙漠空軍P-40小鷹戰鬥轟炸機掃射(很可能來自澳洲皇家空軍第3中隊),他受了多處重傷。施陶芬堡在慕尼黑的醫院接受了費迪南德·紹爾布魯赫的治療三個月。施陶芬堡失去了左眼、右手和左手的兩根手指。他開玩笑地對朋友們說,當他還有那麼多手指的時候,他從來不知道該用這麼多手指做什麼。由於受傷,施陶芬堡於4月14日被授予金色受傷徽章,並於5月8日因其勇氣而被授予金色德國十字勳章。
7月20日事件
史陶芬堡與許多反對希特勒的將領一樣都曾親眼目睹納粹在東部戰事的暴行,尤其是屠殺猶太人之事對他的刺激相當大,再加上他認為希特勒敗象漸露,已無法領導德國,於是他協助修訂「瓦爾基里計劃」——於希特勒死亡時接管德國政權,並且打算刺殺希特勒。其他參與政變的人包括維茨萊本元帥、貝克大將、赫普納大將等人。而這場兵變不但未能成功,還株連了隆美爾和克魯格等兩名德軍元帥。
史陶芬堡在自己的日記中寫下,「做這件事的人需要明白,人民可能會說我們是叛徒,但如果不做,我們就是良知的叛徒」。
早在1942年史陶芬貝格就打算用漢斯·格奧爾格·施密特·馮·阿爾滕施塔特代替希特勒。從1943年9月至1944年7月20,他都是刺殺行動的主導者。他的決心,組織能力,激進的手段結束了該組織中的懷疑情緒和對希特勒破壞傳統軍事道德的冗長討論。在他朋友海寧·馮·特雷斯科夫少將的幫助下,他團結了組織者們,並讓他們開始行動。
史陶芬貝格意識到在德國法律下,他的行為是犯叛國罪的,並且他也這樣告訴年輕的共謀者阿克塞爾·馮·德·布謝,他又援引自然法來證明自己是對的,是為了保護百萬人免受希特勒的侵略行為。
當赫爾穆特·史蒂夫在1944年7月7日宣布他沒能在薩爾茨堡的制服展覽上殺死希特勒後,史陶芬貝格決定親自刺殺希特勒,並且在柏林開始行動。但那時候史陶芬貝格十分懷疑成功的可能性。但是特雷斯寇堅信即使計劃沒有成功的可能也要付諸實施。「計劃必須實施,即使失敗我們也要在柏林採取行動。」他說。這是唯一的方法向世界證明不是所有德國人都支持希特勒政權。
在計劃中,史陶芬貝格要呆着柏林的本德勒館來通過電話來通知勸說歐洲各地的正規軍逮捕納粹黨機構人員,如黨衛隊保安處和蓋世太保。可不幸的是赫爾穆特·史蒂夫(他是陸軍最高統帥部的主管人員,定期覲見希特勒。)收回他先前參與密謀的決定。史陶芬貝格被迫接受兩個危險的角色,在遠離柏林的地方刺殺希特勒並啟動在柏林軍隊機器,奪取政權,在同一天的工作時間內。沒有了史蒂夫,這個唯一能定期見到希特勒,並且有能力說服德國軍事領導人一旦宣布希特勒死亡就參與政變的人,行動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史陶芬貝格在等待希特勒、希姆萊、戈林一起出現時進行刺殺,但機會幾次都沒有出現,於是他繼續於1944年7月20日在狼穴進行活動。史陶芬伯格帶着一個裝有2包炸藥進入簡報廳,但是因為天氣太熱的緣故會議地點不幸由堡壘混凝土建築內改到了施佩爾的小木屋。史陶芬貝格藉口進入凱特爾辦公室的洗手間,用準備好的鉗子剪斷原子筆型的雷管(啟動),再將其插入一塊1公斤的炸藥塊,但由於他失去了右手,左手又只有3個手指,使用鉗子遇到困難。一個警衛敲門催促他快點,因為會議馬上開始了,並且他打開了門,因此他沒能啟動第二塊炸藥,把它留給了副官維納·馮·海夫頓。他回到會議室,把公文包放在會議桌下,儘可能靠近希特勒。幾分鐘後,藉口接電話離開會議室。他離開後公文包被海因茲·布蘭德上校挪動了,從原位移到另一邊會議桌角後,從而讓炸彈在爆炸時威力減弱,使希特勒逃過一劫,而布蘭德則被炸彈炸斷了一條腿,後來不治。12點40至50分期間,炸彈引爆,將會議室整個摧毀。三名軍官和一位速記員因此死亡,然而主要目標希特勒就和其他人一樣因為桌角之厚實而只受了輕傷:褲子被燒焦且耳膜被震破,如同會議室內另外24人。但是史陶芬貝格認為屋中沒有人能倖存。
之後史陶芬貝格和海夫頓快速離開,到了最近的機場飛回柏林,之後他和同謀者們立即開始第二階段行動——發動軍事政變對抗納粹領導人。但隨着戈培爾在廣播中宣布希特勒沒有死,隨後希特勒本人出現在廣播裡,同謀者意識到政變失敗了。他們沿着本德勒館的走廊前行,與鎮壓政變的奧托·恩斯特·雷莫等人發生槍戰,隨後被擒,在槍戰中史陶芬貝格肩部受傷。7月21日史陶芬貝格被槍決。
紀念
德國國防部柏林辦公室駐地本德勒館所在的本德勒大街更名為施陶芬貝格大街。此地還建有德國抵抗運動紀念館。
8171號小行星「史陶芬貝格」以他的名字命名。
西格馬林根的聯邦國防軍軍營自1961年7月20日命名為施陶芬貝格兵營以紀念馮·施陶芬貝格。1964年,一塊紀念石在其原址揭幕。儘管西格瑪林根的軍營關閉了,但為了繼承這個名字,德累斯頓的阿爾伯特施塔特軍營於2013年更名為格拉夫-斯陶芬貝格軍營。
戰後,一名曾參與審訊納粹軍官的美國情報軍官厄尼·布萊克在新墨西哥州陶斯建立了一個滑雪場,並將其中一條雪道以施陶芬貝格命名以資紀念[1]。
相關
參考資料
- ^ Taos lift and trail maps. [30 April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5).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克勞斯·馮·史陶芬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