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萬戶工人住宅,一般稱作二萬戶兩萬戶,是上海於1950年代興建的工人住宅群,「二萬戶」住宅由國家投資,總設費用5821萬元人民幣,共1052幢,建築面積552671平方米,每戶平均27.675平方米,分布在滬東、滬西、滬南工業區附近的9個基地中,建成曹楊、長白、鳳城、鞍山、日暉、玉田、志丹、天山等9個工人新村,10萬戶職工家庭遷入新居。[1][2]

歷史沿革

建設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上海工人居住狀況頗為糟糕,棚戶與草房連成片形成大量的棚戶區。為了解決大批產業工人住房困難的燃眉之急,1952年4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辦公會議決定當年興建「二萬戶」工人住宅,按前蘇聯集體農莊的理念進行設計。8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華東軍政委員會建築工業部和市總工會召開了二萬戶工人住宅建築工程開工慶祝大會,時任上海市副市長方毅等市領導及上海各界5000餘名代表等出席了大會。[3]

建設情況

1953年,在滬西、滬東和滬南的工廠區附近開始建造一批工人住宅,共計2000個單元,每單元可住10戶,共計二萬套住房,解決了10萬工人的居住困難問題。兩萬戶的建設也開啟了上海工人新村建設的時代,這類被稱作老公房的居住生態影響了兩三代的上海人。[3]

房屋分配

「兩萬戶」新村住房首先分配到工業企業,然後再在企業內分配到具體職工。兩萬戶住房大部分都被分配到中央國企,剩餘的多數分到地方國企。具體分配如下:

「兩萬戶」住宅分配表(1952至1956年)[4]:95
單位性質 分配單位 分配住房套數
中央國企/單位 紡織工業部華東紡織局 10000
輕工業部 3220
第一機械工業部 2620
重工業部化工局 260
地方國企/單位 華東鋼鐵公司 810
工務局 250
海運管理局 220
派出所、管理所、區辦事處 180
上海水產公司 150
中國器公司 150
交通運輸管理局 150
公用局 100
新華印刷廠 50
交通部上海電訊局 40
私營廠 (具體分配未提及) 1000
其他 (具體分配未提及) 800

具體到個人,這一批住房大部分都被分配到勞動模範和工人領導,且總體數量太少,故一般工人難以獲得[4]:37-38

住宅現況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二萬戶住宅已經顯得破敗,十戶人家公用衛生與廚房的集體式居住環境也不再適合現代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1979年,上海市房地產管理局開始在二萬戶原有的二層樓上加建三層樓,並對廚房、衛生間進行分層設置,擴大居住面積。從1985年代政起政府開始對已有30餘年歷史的二萬戶住宅進行煤衛獨用改造與動遷拆除工程,至21世紀初,楊浦區大部分二萬戶住宅被拆除。[2][5]2016年,上海最後的一片二萬戶住宅區-楊浦區長白街道228街坊的200多戶居民搬遷,同時楊浦區當局進行規劃調整,保留12幢兩萬戶住宅[6]。該項目被列為城市更新試點項目。[7][8]

參考資料

  1. ^ 策划 画说天山新村. 社區晨報電子報. 2020-07-08 [2024-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9) (中文). 
  2. ^ 2.0 2.1 第二节 "二万户"住宅. 上海地方志.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3.0 3.1 “二万户”的温暖记忆. 解放日報. 2012-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3) (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4.0 4.1 楊辰. 从模范社区到纪念地:一个工人新村的变迁史.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608-8539-1. 
  5. ^ 万户居民告别“两万户”. 東方網-上海青年報. 2003-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6) (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李曉棟著,滬東風雲,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11,第159頁
  7. ^ 邵寧. 沪最后"二万户"全部搬迁,228街坊创旧改征收100%生效. 新民晚報. 2016-07-08 [2016-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 ^ 楊浦區規土局,上海營邑城市規劃設計院. 杨浦区长白街道N090702单元(长白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N1街坊、平凉街道C090101单元(平凉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01B4、01E4、01C5、01F2、平凉街道C090103单元(平凉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03B1街坊局部调整(公众参与草案). 2016-08-02 [2016-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4).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