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Jasonzhuocn/sandbox2

龙山里
龙山里在台南市东区的位置
龙山里在台南市东区的位置
国家 中华民国
县市台南市
乡镇市区东区
区划24邻
政府
 • 里长许福铭
 • 办公处东门路二段30号
面积
 • 总计0.3697平方公里
人口2010年12月
 • 总计4,860人
 • 密度13,145.79人/平方公里
 • 户数1,987
 性别比:表达式错误:无法识别标点符号“,”。
(男性2,234人,女性2,626人)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毗邻泉南里、崇學里、
富裕里、德光里

[[Category:|LatitudeJasonzhuocn/sandbox2]][[Category:|TelJasonzhuocn/sandbox2]][[Category:|LongitudeJasonzhuocn/sandbox2]]

龙山里为台湾台南市东区,台湾光复后由台南市政府所设立,位于台南市市中心的东门路,林森路一带,面积0.3697平方公里。

名称

 
龙山寺今貌

名称来源

“龙山”之名,始于台湾光复以后,以里内一座古刹台南龙山寺作为里名,龙山始成为该地的地名。“龙山”本为中国福建泉州晋江的山名,该处一座汉传佛教佛寺“普现寺”因位处龙山,遂被名为“龙山寺”。清康熙54年(1716年),泉州人建龙山寺于台湾府城东安坊,昭和二年(1927年),龙山寺迁至东门外的现址。

名称变迁

历史上,该地的名称曾经历过多次变迁。台湾府城东门两侧曾称东门大街、东门外街。日本殖民时期将其划为东门町四町目,城外分别属竹篙厝庄、虎尾寮庄、后甲庄。台湾省光复以后,始将该里定名为“龙山里”[1]。2002年2月4日台南市里邻编组调整划分为龙山、德光二里。

历史

 
 
台湾府城第一次筑城
 
新建东外城
 
清末
 
日治初期
 
日治后期
 
台湾光复后初设龙山里
 
1954年,安外里并入龙山里,析出东安里
 
2002年,龙山里析出德光里

明朝,承天府以东南面属万年县仁和里

清朝(1684-1985)

台南本无城池,朱一贵事件后,台湾知县周锺瑄修筑木栅,以木栅将街坊包围起来,成为最早的是台湾府城。龙山位于台湾城的大东门边缘,城外的部分属台湾县仁和里,城内则属台湾县东安坊。第一代的大东门是一座木造有楼台的栅门。吴福生事件之后,大东门改筑为一层门楼的砖石城门。1787年林爽文事件,林爽文与庄大田曾多次攻大东门,被守军击退,之后台湾府城的各门的城台被加高,台上建城楼,以加强府城的防御能力,并在其上建二层城楼。道咸同光年间,为防范蔡牵攻台,乃于大东门外加筑木栅,将门外的街肆纳入城内,为东外城。东外城的兴筑,使城防保障的范围由大东门向东拓展到了东郭门,原一部分城外街肆纳入城内[2]

台湾府城本地的民防,自林爽文事件后开始有境,是地方民防的基本单位,境以地方的庙宇为中心。鸦片战争时,总兵林向荣带走台湾府城的营兵义勇北征,府城防务空虚,巡道姚莹、总兵达洪河乃依靠台湾城的各个境组成10个联境来守卫城池。这些联境皆以寺庙作为签首,龙山寺属八协境的宫庙,而后来龙山里的位置也同属八协境的范围[3][4]

日治(1985-1945)

    • 东门町四丁目
    • 新丰郡
  • 射击场[6]
  • 农事试验场 棉花株式会社placesearch.moi.gov.tw/search/place_list.php?id=37109

民国(1945-今)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台湾光复。原东门町三丁目设置安内里,四丁目则设安外里与龙山里[7]。1954年,原安外里一部并入龙山里,并将东门路北边划为新成立之东安里。1975年,第四期市地重划区开始重划,至1978年完成[8],隔年东区区公所也迁入重划区内的崇学路[9]。随著四期重划区的发展,长荣路、林森路旁出现气派的大楼,崇善路、崇德街、德光街则以店铺、透天厝为主。2002年,崇善路以西、林森路以南析出为德光里。

  • 富强路:更名为东门路二段
  • 富德街
  • 长荣路:于民国六○年代陆续拓建。
  • 林森路:于民国六○年代由南而北陆续拓建。
  • 崇善路
  • 崇学路
  • 长荣中学
  • 德光女中
  • 崇学国小
  • 忠孝国中

里长:蔡霞、郑金龙、王宗怀、冯丁舜、黄金安、吴凌金凤、许三松、许福铭(资料不全)

龙山里人口以汉族为主,汉族占龙山人口的99%强,根据2010年8月的户口数据,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里总人口的0.14%,大部分为山地原住民。

地理

龙山里位于台湾岛西南,嘉南平原台南台地的中部[10],总面积0.3697平方公里[11],东经120度12分59秒至120度13分36秒,北纬22度59分13秒至22度58分50秒之间。东以崇学路与崇信里为界,西以长荣路一段、光华街、东门路一段212巷与泉南里为界,南以崇善路与德光里为界,北以东门路一、二段与东门里、东安里、中西里、新东里、富裕里为界。全境地势平缓,曾有小溪流由北而南注入西南方的竹溪。

占龙山里中间部分的原农业改良场土地,面积约10公顷,在农业改良场时期,虽位于台南市境,但土地产权属台南县政府所有。

气候

台南的气候属副热带季风气候[12],全年温和少雨、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23.8℃,最冷月(1月)17.1℃,最热月(7月)29.0℃。全年日照时数2421.3小时,居全岛之冠[13]。因为降水丰沛,日照时间长,官方曾将农业研究机构设立于里内。

台南 (1971-200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23.0
(73.4)
23.8
(74.8)
26.5
(79.7)
29.4
(84.9)
31.3
(88.3)
32.2
(90.0)
32.9
(91.2)
32.3
(90.1)
32.2
(90.0)
30.7
(87.3)
27.7
(81.9)
24.3
(75.7)
28.9
(84.0)
日均气温 °C(°F) 17.4
(63.3)
18.2
(64.8)
21.1
(70.0)
24.5
(76.1)
27.0
(80.6)
28.4
(83.1)
29.0
(84.2)
28.5
(83.3)
28.0
(82.4)
25.9
(78.6)
22.4
(72.3)
18.8
(65.8)
24.1
(75.4)
平均低温 °C(°F) 13.6
(56.5)
14.5
(58.1)
17.1
(62.8)
20.8
(69.4)
23.8
(74.8)
25.5
(77.9)
26.1
(79.0)
25.7
(78.3)
24.9
(76.8)
22.4
(72.3)
18.8
(65.8)
15.1
(59.2)
20.7
(69.3)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9.9
(0.78)
28.8
(1.13)
35.4
(1.39)
84.9
(3.34)
175.5
(6.91)
370.6
(14.59)
345.9
(13.62)
417.4
(16.43)
138.4
(5.45)
29.6
(1.17)
14.7
(0.58)
11.3
(0.44)
1,672.4
(65.84)
平均相对湿度(%) 78.3 78.7 77.4 77.3 78.0 80.1 78.8 81.2 78.6 77.4 77.0 77.5 78.4
月均日照时数 182.4 158.7 187.3 188.7 192.0 190.6 221.5 195.7 200.5 197.7 174.9 173.7 2,263.7
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局

经济

 
世界帝心暨好望角健康艺术广场
 
东方巨人大厦暨三角公园

辖内古迹及公家机关多处。举凡东门、龙山寺、审计处、粮食局、卫生局、学校、银行等。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粮署南区分署
  • 监察院审计部台南市审计处
  • 国泰世华银行东台南分行
  • 远东国际商业银行
  • 兆丰国际商业银行
  • 世界帝心
  • 宏观世贸中心大厦
  • 东门怡园
  • 大成长荣桂冠

文教

 
迎春门
File:忠孝国中外观.jpg
台南市立忠孝国中
 
原台南州立农事试验场宿舍
 
巽方炮台
  • 轻便车道(东车路)
  • 龙山社区活动中心
  • 龙山寺 佛 主祀观世音菩萨 康熙54
  • 净修禅院 佛 主祀三宝佛 民37@
  • 太保宫
  • 龙山殿 道 主祀北府千岁 民56
  • 圣德宫

社会服务

  • 台南市消防局东门消防分队
  • 台南市政府警察局东门派出所
  • 台南市私立扬明老人养护中心
  • 台南市私立爱惠老人养护中心

[16]

交通

北侧的东门路,在清代即为台湾府城的向东出城的孔道之一。日治时期,东门町构筑了轻便车轨道,延城墙外缘而西,从小南门入城。东缘的崇信街、裕丰街曾为糖业铁道,在裕丰街与东门路口曾设有车站。

自从第四期市地重划、台南市区扩张之后,里完全位处城市建成区内,成为市区干道的所包围的街廓。

台南市居民的自有小客车及机车相当普及,市内大众运输相对不发达,原台南市六区的大众运输使用率约为2%,以公共汽车为主。对外交通方面,该里距台湾铁路局台南车站约2.5公里,林森站0.8公里,台南机场约4公里,中山高速公路2.6公里,台湾高铁台南站约10公里。

[17]

参考文献

  1. ^ http://eastern.tacocity.com.tw/10.htm http://www.tneast.gov.tw/village_1a.php?id=%C0s%A4s%A8%BD
  2. ^ 洪敏麟. 台南市市区史迹调查报告书
  3. ^ 石万寿《台南府城的城防》
  4. ^ 东光里 本里于民国六十三年自后甲里分出,以中华东路三段为界,范围包括现今庄敬、裕农、东明三里,因人口激增,民国七十一年又分出南北各一里。本里在清代大多是辜厝角的耕地,昭和十四年(1939)被日本政府征作竞马场,是本地景观改变的开始。继之,光复之后省农会接收农地,又恢复农地景观,多属旱地,主要是甘蔗园、甘薯田。随著里内住宅、工厂增加,及民国四十四年被台南纺织厂收购,使本里的景观又开始变化。耕地渐渐变成建地,街廓一一形成,至今东光里已经是规划整齐的社区,仅有台南纺织厂北边的空地,正在兴建住宅。里内有东光国小、台南纺织
  5. ^ 东安里位居清代之大东门外街,因此临东门路的街廓,自清代已有街肆的形成,日治时代的店面也不少,因此街北的空地,也发展得很早。本里属于东外城内的地域,部份的东北里界就是东外城城墙旧址。本里的水泥建筑物比较老旧。
  6. ^ 日治时代于东门外沿东门路以南,设置射击场,即原外城南面。根据地籍图、土地台帐之地目转换、产权移转情形来看,射击场可能在大正二年(1913)就搬迁至北区。原址就改为农业试验场。
  7. ^ 台南市东区户政事务所日据时期住所番地与现行行政区域对照表
  8. ^ 许淑娟,从地名解读台南市的区域特色
  9. ^ 台南市东区区公所网站公所简介
  10. ^ http://www.dialogue-arch.com.tw/tainan/images/40-47/03.jpg
  11. ^ http://www.tneast.gov.tw/village_1a.php?id=%C0s%A4s%A8%BD 台南市东区区公所网站
  12. ^ 参考台南市政府网站,见 http://www.tncg.gov.tw/tour.asp?sub1=01&sub2=09
  13. ^ 1961-1990年资料,见台湾地区有关太阳能日照量之环境时空因素研究探讨,环境教育学刊第六期,徐天祐、曾鸿阳
  14. ^ 在现光华街1号,即林森路与光华街交会处。 日治时代在本处设有棉花株式会社,光复之后改为农试所棉麻分部,现今馆址尚保留办公厅舍,但已停止办公。俗称附近为棉仔部。
  15. ^ 位于林森路一段东侧。占地约九公顷多,创立于大正十二年(1923),就原射击场用地设立。民国三十五年改称“台南县农业试验场”,民国三十六年改为“台南县农林总场”,民国三十九年改为“台南区农林改良场”,属农林厅。民国四十九年再改名为“台南农业改良场”,沿用至今。(农业改良场简介,1992:1)目前农场分属云林县、嘉义县市、台南县市、改良场各单位,在台南市都市计划通盘检讨中,有意将该场变更为商业区、公共设施用地、学校用地。(中华日报,84.3.16)
  16. ^ 幅员辽阔,光复初期人口稀少,居民多为务农及其他外地来迁住者;大片土地,除了三所中小学校外,就是菜园、农地或荒地。直至后来开辟都市计划道路,发达交通,人口自然增加,发展成为目前之规模。本里全境地势平坦,无山林河川分布,不蕴藏矿物资源。由于人口相当集中,人力资源丰富,可供各行业需要,以从事加工生产,促进经济繁荣。
  17. ^ 位于东门路二段、崇学路、崇明街、长荣路一段接东门路218巷的不规则地域。地域广大,原本只有东门路一带才是人烟聚集的地方。因此,在民国四十三年就分出东安里。本里的旷野,也在民国六十六年进行的四期重划区的范围,所以近几年来本里出现了许多华丽;气派的大楼,尤其是长荣路附近更是明显。崇善路、崇德街、德光街则以店铺、透天厝为主。本里拥有广大面积,十馀年来却未急速增加新里,乃是因为里内有农业改良试验所,东区地政事务所、监理处等大型的农场及机关用地,所以人口密度较缓和。 《台湾地名辞书(卷廿一)台南市》,台湾省文献会
  • 台南市东区户政事务所日据时期住所番地与现行行政区域对照表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