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Aizag/工作区5

巴格拉基昂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苏战争的一部分

巴格拉基昂行动中于受到重创的德军第9军团于博布鲁伊斯克遗留的大量辎重车辆。
日期1944年6月22日-1944年8月20日
地点
结果

苏军决定性胜利

  • 德国中央集团军受到毁灭性打击
  • 纳粹集中营与灭绝营首次被解放
  • 间接促成德国反纳粹集团提早发动政变
参战方
 纳粹德国  苏联
指挥官与领导者
纳粹德国 恩斯特·布施
纳粹德国 瓦尔特·莫德尔
纳粹德国 汉斯·约旦
纳粹德国 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
纳粹德国 瓦尔特·魏斯
纳粹德国 库尔特·冯·蒂佩尔斯基希英语Kurt von Tippelskirch
苏联 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
苏联 格奥尔吉·朱可夫
苏联 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
苏联 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
苏联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
苏联 马特维·扎哈罗夫
兵力
800,000人[1]
553辆战车与突击炮[1]
831架飞机[1]
2,331,000人[2]
4,070辆战车和自走炮[2]
24,363门火炮[2]
5,327架飞机[2]
伤亡与损失
450,000人死伤或被俘[3]
1,000辆装甲战斗车辆
178,507人死亡或失踪[3]
587,308人受伤[3]
2,957辆战车与自走炮[3]

巴格拉基昂行动(俄语:Oперация Багратион,德语:Operation Bag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由苏军1944年夏季攻势中对白俄罗斯地区实施战略性进攻的代号,取自于1812年拿破仑战争中战死的俄国将军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昂[4][5]

此战于1944年6月22日展开,苏联以4个方面军打击德国中央集团军,使其共25至28个师被包围与摧毁,收复了白俄罗斯全境、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东北部的大部分领土,最终于1944年8月底因后勤到达极限而止于维斯瓦河西岸,为下一次进攻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创造了条件[6]。此战被认为是德军在二战中最惨重、代价最高昂的败战[7]保罗·卡雷尔称其为“中央集团军的坎尼[8]。同时也是苏军在整场战争中最巨大的胜利[9],此战被视作苏军“大纵深作战”理论的经典案例,被喻为“苏联版的闪击战[10]

“巴格拉基昂行动”不仅使德国承受巨大的军事失败,还对政治发展产生了长期的影响。至此,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已不可避免,原先国防军曾试图与苏军谈判和平的希望也破灭。苏军的胜利也鼓舞了德占波兰下的反抗组织——“波兰家乡军”,进而在行动期间展开起义英语Operation Tempest,以期驱逐德国占领军和抢在苏军攻占前解放波兰;同时也因为“巴格拉基昂行动”与西线盟军登陆的军事灾难,刺激了德国内部的反纳粹势力急于发动政变[11]。此外,此战中苏军也首次解放德军集中营灭绝营,使国际社会获悉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的情况。

背景

苏军:策划1944年夏季攻势

选择战略目标

自1943年夏季库斯克会战后,德军失去战略主动权,苏军接连发动大规模攻势,收复大量领土。1943至1944年冬季,苏军通过诺夫哥罗德-卢加进攻战役俄语Новгородско-Лужская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将德国北方集团军逐出列宁格勒一带,解除其封锁,而隶属该集团军的第16英语16th Army (Wehrmacht)第18军团在险遭围歼的情况下退至“黑豹阵地英语Panther–Wotan line”;南部,德国南方集团军自库斯克后接连历经苏军下第聂伯河攻势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攻势克里米亚攻势等大规模秋季攻势而损失惨重,其与中央集团军连结的枢纽城市科韦利险些被苏军突破、将南方集团军与德军另外两支集团军分割,直到4月雨季到来使战事停歇。在南北两战线接连重创德军的情况下,苏军同样对位居中部的中央集团军展开大规模正面进攻,然而尽管投入大批部队,还曾四度收复白俄罗斯主要城市奥尔沙,但因计画多变、执行凌乱,德军仍透过反复抽调部队屡次击退突入防线的苏军,化解其攻势、维持住防线[12][13][14]

根据1943年11月底英美苏同盟国领袖举行的德黑兰会议,英美盟军确定将于1944年5月1日于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苏联领导人约瑟夫·史达林认为届时纳粹德国即会崩溃,战争将在1944年夏季结束[15],而英美绝不会乐于见到苏联占领东欧,因此能在期间苏军能占领多少土地至关重要,特别是将势力范围向西尽可能地推进,使日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可能对苏联发动的入侵战争将从更远处发起、令其力量在到达苏联首都前消耗殆尽,这对苏联国家安全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6][15]。1944年4月,苏联国防委员会和总参谋部开始研究夏季攻势的计画,由于其紧握战略主动权与已形成有利的力量对比,苏军有很大的选择自由[17],且苏军记取战争初期的各战线同时发动战略攻势而失败的教训,采取透过4到5个方面军实施顺序性的进攻战役、构筑一次强大的打击的方式,苏军最高统帅部于4月15日提出各方案如下:[18][19][20][7][21][15]

  • 一,延续乌克兰方面的胜利,继续往南部进攻,进入巴尔干半岛,可逼使德国的轴心国盟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退出战争,也能抢在西方盟国进驻前占领巴尔干半岛大部。不过此举将使苏军主力过度拉伸,半岛险峻的地形加之遥远的距离将使南下部队与中央分离,侧翼将受到德军的威胁,且苏军当时全部的六支战车军团都集结于南部,已长期与德军主力的装甲部队交战,急需整补。最后,如果战争正如预期的于1944年夏天结束,届时苏联本土还有大片国土尚处于敌军控制之下。总体而言,巴尔干方面总体来说仍属次要战线。
  • 二、自乌克兰发起向西北方的一次大规模突击,沿科韦利华沙但泽方向穿越波兰、东普鲁士,直至波罗的海,以此将德军中央集团军与北方集团军合围,然而本案目标过于宏大,特别是在指挥、控制和后勤方面已超过苏军的极限,且有利于德军将装甲部队预备队集中应付,而非苏军早先多路同时进攻、使德军预备队长途奔袭、疲于应付的成功经验,且即使苏军成功包围德军,其军力仍足以对苏军侧翼形成威胁,亦能以潜舰继续控制波罗的海。
  • 三,选择北方作为夏季攻势主战场,迫使芬兰退出战争、重新占领波罗的海国家,然而在当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采取此一方案能获取的回报难与其成本相匹配,当前列宁格勒已解除围困,芬兰仅能牵制苏军部份力量,其军队最多只能构成骚扰,至于波罗的海国家本身价值有限,德军可能依托当地坚强防御长期抵抗,且即使最终胜利,其战略进展也将止于波罗的海沿岸。
  • 四,选择对中央地区,即中央集团军作为夏季攻势的主要打击目标,后者为德军仍保持完好建制的少数野战单位,其位置过于向前突出,易受苏军集中兵力多方面打击,且迄今莫斯科仍处于受自该集团军控制区机场起飞的轰炸机威胁之下(距离仅470公里)。苏军若打击该集团军,不仅将收复其本国最后被德军所占领的领土,将一路穿过普里皮亚季沼泽北部,直扑东普鲁士或波兰中部,得以在最短的直线距离布署日后对柏林的进攻,而正占领俄罗斯西北部的北方集团军也将被包围。

苏军最高统帅部反复权衡各案利弊,特别是检讨西方面军在春冬两季攻势的失败原因,被认为是并非德军阵地守备坚强,而是苏军组织进攻方面的缺失,最终基于轰炸机航程(距莫斯科仅470公里)以及对乌克兰第1方面军北翼的威胁、牵制大量苏军部队等理由而采取第四案[22],史达林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4月12日决定优先消灭白俄罗斯的德军部队[21]

布署

 
“巴格拉基昂行动”概要图

4月底,苏军总参谋部完成夏季计画的纲要,其战役构想是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使德军防线出现战略缺口,此项目标因白俄罗斯遍布森林与沼泽——有助德军潜逃与拖慢自军的进攻速度、无法透过类似于史达林格勒战役科尔逊-契尔卡塞攻势那样的大型包围歼灭战实现,但由于德军的布署兵力集中且靠近前线的要塞地带,使其容易受到炮火的集中打击和战术包围[23]。因此苏军战役计画制定者认为关键是实施同时在多数地带击溃德军,使其无法有序撤退到纵深阵地和维持防线的完整性[23],并大致制定两个主要目标:一、在7月15日之前抵达北至莫洛杰奇诺、南至斯托尔布齐一线,前进250到300公里;二、8月15日前抵达从陶格夫匹尔斯格罗德诺一线,即51天内需推进500到600公里[24]。5月中旬,总参谋部完成白俄罗斯攻势方面的详细规划,同月20日副参谋长阿列克谢·因诺肯季耶维奇·安东诺夫提交行动纲要至最高统帅部,而史达林给予白俄罗斯战役“巴格拉季昂”代号,以纪念1812年战争期间于博罗金诺战役重伤阵亡、与其同为乔治亚出身的俄国将军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昂[4]。5月22至23日,最高统帅部对计画进行全面讨论[25],经史达林正式批准后,“巴格拉季昂”于5月31日发往各方面军[26]。最终各行动、时间、目标制定依序如下:[27]

 
巴格拉基昂行动期间负责协调南部方面军群的协调员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大将

苏军集结四支方面军投入白俄罗斯方面,将对奥尔沙—明斯克和博布鲁伊斯克—明斯克两条轴线同时达成迅速突破,预计首先将歼灭中央集团军两翼部队、渡过别列津纳河[23],7月8日前抵达波洛茨克列佩利以西鲍里索夫别列津诺—博布鲁伊斯克—格卢斯克一线[23],7月15日前将抵至达德鲁亚莫洛杰奇诺斯托尔布齐日托科维奇一线[23],至8月中预计还将更进一步推至德文斯克维尔纽斯格罗德诺布列斯特卢布林一线[23]。苏军战线北面将发起主攻,包括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英语1st Baltic Front(司令员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大将)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英语3rd Belorussian Front(司令员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目标为维捷布斯克一带的德军第3装甲军团[26]。南部则为次要进攻,有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员马特维·扎哈罗夫上将)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部队(司令员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前者主要打击莫吉廖夫地区的德军第4军团,后者则为博布鲁伊斯克的德军第9军团[26]。在进展顺利时,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伊万·科涅夫元帅)与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左翼部队将分别发起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与卢布林–布列斯特攻势[29]。由于行动的复杂性,苏军总参谋部派遣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格奥尔基·朱可夫两位元帅分别担任南北两方面军群的协调员,与方面军司令员合作、监督计画的制定与实施[30]

苏军共有166个师投入“巴格拉基昂行动”,其中124个师(包括6个骑兵师)参与初期的进攻,编为13个诸兵种合成军团、1个战车军团、4个航空军团、7个战车与机械化军、4个骑兵军和数十个独立旅和独立团[23],加上后续增援的部队,其总兵力至233.2万人(约半数为作战士兵,占苏军野战部队总兵力三分之一),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炮则约有2.44万门、4,070辆战车与自走炮(约占苏军40至50%[31][32],空军则投入超过6,000架飞机,每支方面军都有一个直属航空军团(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有两个)提供空中支援,另外还有1000架远程航空兵俄语Авиация дальнего действия СССР的飞机自南俄基地起飞支援本次攻势[31]。在初期参与进攻的师中有97个将打击德军防线、制造六个突破区域,这些区域苏军将集结65%的兵力、63%的火炮和迫击炮、76%的战车和突击炮、73%的飞机,由于兵力高度集中,苏军将于突破区域对德军形成人员将3比1、火炮8比1、战车与突击炮10比1、飞机4比1的全面优势,而这些在战术上则将转化为10比1的优势[31]

欺骗措施

基于保密,计画全案仅五人得知,所有电话与电报皆受严格管制、密令皆以手书、各部队通讯关闭大功率无线电台,仅使用低功率设备,且禁止于前线20至30英哩范围内使用[33]

德军:目标错判与凌乱的防御策略

军事地理、游击队活动与镇压行动

战斗序列

战斗进程

初期攻击

第一阶段:战术突破(6月22日至28日)

维捷布斯克-奥尔沙

莫吉廖夫

博布鲁伊斯克

第二阶段:苏军包围与击溃德军主力(6月29日至7月4日)

波洛茨克

明斯克

斯卢茨克-巴拉诺维奇

第三阶段:追击(7月5日至7月16日)

斯奥莱

维尔纽斯

比亚维斯托克-奥索维茨

卢布林-布列斯特

后续行动

普斯科夫-奥斯特罗瓦

利维夫-桑多梅日

华沙

结果

伤亡损失、军事与历史意义

苏联境内的纳粹大屠杀结束

间接促成反纳粹政变

德军战俘莫斯科游行

纪念

相关条目

注解

注脚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