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军
黑山贼是东汉末年黄巾之乱随后兴起的民变势力。当时有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各自起兵,势力大的有二三万人,小的亦有数千人。汉灵帝未能平定他们,只好遣使安抚,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给予举孝廉及任计吏之权。但朝廷的软弱态度,令变民各占山为王的风气有增无减。[1][2]
历史
东汉光和七年(184年),适逢黄巾起,常山真定人堵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攻,还真定,众万馀人。博陵人张牛角亦聚众起事,自号将兵从事,与堵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一起攻打钜鹿郡瘿陶县。张牛角被箭重创将死,临终时命令众人今后跟从堵燕,告曰:“必以燕为帅。”堵燕遂改姓张。其后跟随张燕的人众越来越多,势力遍及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的山谷,众至百万,号曰黑山。汉灵帝束手无策,河北诸郡为黑山贼所侵害。张燕遣人至京都向朝廷乞求投降,朝廷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3][4]张燕后渐寇河内,逼近京师,于是出朱儁为河内太守,将家兵击却之。后来董卓专权,迁天子于长安,天下群雄并起,张燕遂以黑山势力与豪杰相结。[5]
初平二年秋七月(191年),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6]
冬,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爆发界桥之战。张燕遣将杜长等助公孙瓒,与袁绍战,为绍所败,人众稍散。[7]
袁绍因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初平三年春(192年),曹操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曹操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曹操要击眭固,又击匈奴於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8]
初平四年三月(193年),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等数万人共覆邺城,杀袁绍郡守栗成。原黑山贼陶升,自号“平汉将军”,因不忍邺城中的百姓受到伤害,于是独反诸贼,将部众逾西城入,闭府门,具车重,载袁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捍卫,送到斥丘。袁绍还,因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9][10]
六月,袁绍出军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于毒及长安所署任冀州牧壶寿,斩黑山贼众万馀级。[11]绍遂寻山北行,进击诸贼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复斩数万级,皆屠其屯壁。[12]
张燕召集剩馀黑山军,联合南匈奴屠各、雁门乌桓,与袁绍战于常山。张燕精兵数万,骑数千,袁绍此时亦得到吕布军助战,势均力敌。吕布领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13]连战十馀日,燕兵死伤虽多,绍军亦疲,遂各退。黑山军元气大伤,失去众多山贼将领、军马不计其数,从此黑山之势不复当年。
建安元年(196年),臧洪反袁绍,臧洪舍弃向附近的黄巾馀党求援,而向黑山军张燕请求发兵解围,并以书信回复袁绍说:阁下讥笑我期望以黑山为救兵,而没考虑与黄巾联合呢!加上飞燕之部属全部听受于王命。过去高祖取彭越于钜野,光武创基业于绿林,最终能龙飞中兴,以成帝业,如可辅佐君主中兴成就帝业,又何须计较呢!何况我是亲奉玺书,与他们行事的。[14]
建安四年(199年),公孙瓒派儿子公孙续引黑山贼为援兵,解易京之围。张燕率兵十万来救,但援兵还没到,书信被袁绍军截获,袁绍军遂将计就计,举火诱公孙瓒出击,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只好回到城内坚守。袁绍军于是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坏其望楼,渐渐到达中央的土丘。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先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姐妹,然后引火自焚。[15][16]公孙续后为屠各所杀。[16]
建安十年(205年),张燕见袁氏败亡,冀州易主,遂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到邺城拜见曹操,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自此张燕率众归降曹操,黑山贼不复存在。[17]
黑山诸阵营
综合《三国志张燕传》分别引《九州春秋》《典略》《汉纪》以及《后汉书朱儁传》记载,黑山诸阵营活跃于常山真定、博陵、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诸山谷相连,众至百万人,并由黑山张燕统领诸山贼阵营。
以《九州春秋》为主要资料,再按其他记载作补充,共整合出24个阵营:
- 黑山
- 白波
- 黄龙
- 左校
- 大贤
- 牛角
- 白骑
- 五鹿
- 羝根
- 苦蝤 (苦唒)
- 刘石
- 平汉
- 大洪 (大计)
- 司隶
- 缘城 (掾哉)
- 罗市
- 雷公
- 浮云
- 飞燕
- 白爵 (白雀)
- 杨凤
- 于毒
- 白绕
- 畦固
- 《九州春秋》
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
- 《典略》
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其饶须者则自称于羝根,其眼大者自称李大目。
- 张璠《汉纪》
左校、郭大贤、左髭丈八
- 《后汉书朱儁传》
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九州春秋》“大计”作“大洪”,“掾哉”作“缘城”。“苦唒”作“苦蝤”)
黑山将领
- 张牛角,博陵人。聚众起事,自号将兵从事,与褚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一起攻打瘿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临终时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
- 张燕,常山真定人。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攻,还真定,众万馀人。主帅张牛角死,褚燕遵从牛角遗命统领部众,重此改姓张。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众至百万,号曰黑山。
- 孙轻、王当,黑山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燕。
- 杜长,张燕派其率军支援公孙瓒战袁绍,被袁军击败。
- 杨凤,灵帝对黑山军束手无策,于是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得举孝廉计吏。后遂弥漫,不可复数。(白波杨奉亦归命朝廷,而二者读音相近,或为同一人)
- 于毒,河南人。曾与曹操于东郡大战及攻破袁绍的邺城,最终被袁绍出兵讨伐击杀。
- 白绕,东郡之战为曹操所败。
- 眭固,字白兔。东郡之战失败后投张扬,张扬部下杨丑杀杀害张扬后率众投曹操,被眭固击杀,眭固欲改投袁绍,被曹操派史涣等于射犬击杀。
- 郭大贤,郭泰,号大贤,起于白波。白波军被李傕等所败后,杨奉归李傕。
- 张白骑,即张晟,因爱骑白马,号张白骑。于弘农叛乱,被征南将军马腾派遣校尉庞德讨伐,大破张白骑于两崤间。
- 张雷公,因声音大,号张雷公。
- 李大目,因长有一双大眼,号李大目,被袁绍讨伐及诛杀。
- 于羝根,因长满胡须的特征,号于羝根,被袁绍讨伐及诛杀。
- 左髭丈八,为袁绍所击败。(关于左髭丈八的名号,按其他黑山将领皆以姓氏配上名号,推断姓左,因咀上长有长须,故号髭丈八,丈八为夸张长度的虚数,而非真实的长度。
- 青牛角,为袁绍所击败。(张牛角于黑山建立前已中箭伤死亡,因此非同一人。)
- 黄龙,为袁绍所击败。
- 左校,为袁绍所击败。
- 刘石,为袁绍所击败。
- 陶升,自号平汉将军,邺城之战保护了袁绍家属及衣冠百姓,最后归顺袁绍。
- 白雀,或为白爵,事迹不详。
- 浮云,事迹不详。
- 大洪,《朱儁传》作"大计",事迹不详。
- 苦蝤,事迹不详。蝤,意思是天牛幼虫,是一种破坏林木及建筑物的害虫;《朱儁传》“蝤”作“唒”,音才由反,唒即微笑的意思。
- 五鹿、司隶、罗市、缘城,此四势力应是以地方名作称号,(如郭泰号大贤,起事于白波,故称白波贼),无其他事迹记载。
- 五鹿,河北五鹿墟,又名沙鹿。相传周穆王狩猎于此,遇到五只鹿。《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杜预注:“五鹿,晋邑。”
- 司隶,京师长安和京畿七郡等地区,相当于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及陕西省渭河平原,事迹不详。
- 罗市,事迹不详。
- 缘城,《朱儁传》作“掾哉”,事迹不详。
资料来源
- ^ 《九州春秋》曰:张角之反也,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万,小者不减数千。灵帝不能讨,乃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得举孝廉计吏。后遂弥漫,不可复数。
- ^ 《后汉书朱儁传》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九州春秋》“大计”作“大洪”,“掾哉”作“缘城”。)、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之徒(《九州春秋》“唒”作“蝤”,音才由反。),并起山谷闲,不可胜数。其大声者称雷公,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轻便者言飞燕,多髭者号于氐根(《左氏传》曰:“于思于思,弃甲复来。”杜预注云:“于思,多须之貌也。”),大眼者为大目,如此称号,各有所因。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
- ^ 《三国志张燕传》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堵)。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攻,还真定,众万馀人。博陵张牛角亦起众,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瘿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
- ^ 《典略》曰: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其饶须者则自称于羝根,其眼大者自称李大目。张璠《汉纪》云:又有左校、郭大贤、左髭丈八三部也。
- ^ 《后汉书朱儁传》贼帅常山人张燕,轻勇趫捷,故军中号曰飞燕。善得士卒心,乃与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诸山谷寇贼更相交通,众至百万,号曰黑山贼。河北诸郡县并被其害,朝廷不能讨。燕乃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遂拜燕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燕后渐寇河内,逼近京师,于是出儁为河内太守,将家兵击却之。其后诸贼多为袁绍所定,事在〈绍传〉。复拜儁为光禄大夫,转屯骑,寻拜城门校尉、河南尹。
- ^ 《三国志武帝纪》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 ^ 《三国志张燕传》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助瓒,与绍战,为绍所败。
- ^ 《三国志武帝纪》三年春,太祖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魏书》曰:诸将皆以为当还自救。太祖曰:“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临菑。使贼闻我西而还,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其本屯,虏不能拔武阳必矣。”遂乃行。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於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魏书曰:於夫罗者,南单于子也。中平中,发匈奴兵,於夫罗率以助汉。会本国反,杀南单于,於夫罗遂将其众留中国。因天下挠乱,与西河白波贼合,破太原、河内,抄略诸郡为寇。
- ^ 《三国志袁绍传》:贼陶升者,故内黄小吏也,有善心,独将部众逾西城入,闭守州门,不内他贼,以车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捍卫,送到斥丘乃还。绍到,遂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乃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
- ^ 《后汉书袁绍传》: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干毒等数万人共覆邺城,杀郡守。坐中客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而啼泣,绍容貌自若,不改常度。贼有陶升者,自号“平汉将军”,独反诸贼,将部众逾西城入,闭府门,具车重,载绍家及诸衣冠在州内者,身自捍卫,送到斥丘。绍还,因屯斥丘,以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 ^ 《三国志袁绍传》:乃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
- ^ 《后汉书袁绍传》:六月,绍乃出军,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讨干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其众万馀级。绍遂寻山北行,进击诸贼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复斩数万级,皆屠其屯壁。遂与黑山贼张燕及四营屠各、雁门乌桓战于常山。燕精兵数万,骑数千匹,连战十馀日,燕兵死伤虽多,绍军亦疲,遂各退。麹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
- ^ 《后汉书吕布传》载:“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
- ^ 《三国志臧洪传》足下讥吾恃黑山以为救,独不念黄巾之合从邪!加飞燕之属悉以受王命矣。昔高祖取彭越于钜野,光武创基兆于绿林,卒能龙飞中兴,以成帝业,假苟可辅主兴化,夫何嫌哉!况仆亲奉玺书,与之从事。
- ^ 《三国志公孙瓒传》建安四年,绍悉军围之。瓒遣子求救于黑山贼,复欲自将突骑直出,傍西南山,拥黑山之众,陆梁冀州,横断绍后。长史关靖说瓒曰:“今将军将士,皆已土崩瓦解,其所以能相守持者,顾恋其居处老小,以将军为主耳。将军坚守旷日,袁绍要当自退;自退之后,四方之众必复可合也。若将军今舍之而去,军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将军失本,孤在草野,何所成邪!”瓒遂止不出。救至,欲内外击绍。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绍侯者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兵至,遂出欲战。绍设伏击,大破之,复还守。绍为地道,突坏其楼,稍至中京。瓒自知必败,尽杀其妻子,乃自杀。
- ^ 16.0 16.1 《后汉书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绍设伏,瓒遂大败,复还保中小城。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绍兵趣登台斩之。 关靖见瓒败,叹恨曰:“前若不止将军自行,未必不济。吾闻君子陷人于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乃策马赴绍军而死。续为屠各所杀。田揩与袁绍战死。
- ^ 《三国志张燕传》: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