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棘鲷
黄鳍棘鲷(学名:Acanthopagrus latus),同种异名黄鳍鲷(学名:Sparus latus[2]),俗名黄鳍,在香港及华南地区又称黄脚鱲,是辐鳍鱼纲鲈形目鲷科棘鲷属的其中一种鱼类。
黄鳍棘鲷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鲷形目 Spariformes |
科: | 鲷科 Sparidae |
属: | 棘鲷属 Acanthopagrus |
种: | 黄鳍棘鲷 A. latus
|
二名法 | |
Acanthopagrus latus | |
异名 | |
|
分布
本鱼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北部沿岸、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模里西斯、塞席尔群岛、马尔地夫、亚丁湾、波斯湾、斯里兰卡、印度、安达曼海、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马里亚纳群岛、诺鲁、帛琉、密克罗尼西亚、澳洲,北至朝鲜日本、韩国,以及中国沿海如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
深度
水深3至50公尺,属于浅海底层鱼类。其多生活于岩礁海区。[1]
特征
本鱼外观轮廓和黑棘鲷类似,但可从其侧线上方至背鳍硬棘中间部位仅有鳞片4至5枚而加以区分。腹鳍黄色;臀鳍基底黑色,尾鳍下半部黄色。两眼间具黑带,侧线起点仅具一小黑斑。背鳍硬棘11枚,软条11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8至9枚。侧线鳞片数44至47枚。体长可达50公分。
生态
本鱼属于热带、温带沿岸杂食性底栖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质水域,有时会进入河口内湾。幼鱼期全为雄性,到3至4年生才转变成雌性。每年9至11月为产卵期。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强。
经济利用
高级的食用鱼,可用烧烤或煮汤或红烧食用。是重要的养殖鱼类,具高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