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驒山脉

tuó山脉(日语:飛騨山脈ひださんみゃく Hida sanmyaku */?[a]日本横跨富山县岐阜县长野县新潟县山脉,又称北阿尔卑斯。飞驒山脉与木曾山脉(中央阿尔卑斯)、赤石山脉(南阿尔卑斯)共同组成日本阿尔卑斯山脉

飞驒山脉
飛騨山脈
伪乌帽子岳眺望乌帽子岳
别名北阿尔卑斯
最高点
山峰奥穗高岳
海拔3,190米(10,470英尺)
坐标36°17′21″N 137°38′53″E / 36.28917°N 137.64806°E / 36.28917; 137.64806
规模
长度105千米(65英里)
宽度25千米(16英里)
地理
飞驒山脉在日本的位置
飞驒山脉
飞驒山脉
飞驒山脉在日本的位置
国家 日本
州或邦富山县岐阜县长野县新潟县

山脉主要部分皆属于中部山岳国立公园[b]。山脉最高峰是标高3,190公尺的奥穗高岳,是仅次于富士山北岳的日本第三高山

地质

相较于木曾山脉赤石山脉是由断层运动形成的山脉,飞驒山脉则是火山活动与断层运动复合形成。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约270万年前至约150万年前的大型长英质岩浆形成期,与东西压缩急速隆起成3000公尺级山脉的130万年前至今[2]

上新世,现在的飞驒山脉是一座从本州突出日本海半岛,海拔不高。该半岛主要由侏罗纪增生楔花岗岩组成。

第一阶段的270万年前至150万年前,现在的飞驒山脉地下形成了大型长英质岩浆库[3]。岩浆库的浮力引发了地壳均衡,让此地隆起成标高1000公尺左右的高地。该火成活动形成了破火山口,带来火山碎屑流堆积物及广域火山灰,并喷发出总量约1300 km3 DRE的岩浆。代表活动有约225万年前的谷口火碎流、约175万年前的丹生川火碎流、惠比寿峠火碎流、约165万年前的大峰火碎流等[4]

第一阶段结束后进入温和的地壳运动期,接著在约130万年前进入急速隆起的第二阶段[2]。此阶段的隆起是由于岩浆的热度导致地壳脆化,加上东西水平压缩应力造成此处挫曲变形所导致。水平压缩应力可能来自于日本海东缘变动带(300万年前~),与伊豆地块推挤本州(约100万年前~)[3]。此阶段在100万年前急速隆起,形成3000公尺级山岳[5]。隆起也导致约120万年前泷谷花岗闪绿岩、约80万年前黑部川花岗岩等在地下固化的长英质岩浆露出地表。这些花岗岩也是全世界中生成年代最新的花岗岩[6]。另外,第一阶段形成的破火山口也因为挫曲变形向东侧倾斜,破火山口西侧构造则遭侵蚀[2]。第二阶段有约60万年前的上宝火碎流、约35万年前的奥飞驒火碎流等大规模火山碎屑流,以及烧岳立山等火山活动。然而,受到水平压缩应力的影响,岩浆难以在地壳内上升,因此本阶段喷出的岩浆总量仅约300 km3 DRE,大幅少于第一阶段[7]

飞驒山脉多火山,过去曾被划为乘鞍火山带日语乗鞍火山帯[c]

此山脉拥有发达的南北向切割与崩塌地形。这是由于隆起速度快,导致侵蚀作用强劲,加上花岗岩因断层运动形成脆弱的破碎风化土,以及60万年前冰河期的冰蚀作用等因素所导致[8]

地形

 
橙色范围是中央大地沟带,红线是中央构造线
 
五龙岳日语五竜岳眺望立山连峰冰河

飞驒山脉呈巨大Y字型。流过Y字中心的是著名的黑部川黑部峡谷

Y字型的西侧棱线是剑岳立山等所在的立山连峰,东侧棱线是白马岳鹿岛枪岳日语鹿島槍ヶ岳等所在的后立山连峰。后立山连峰东侧有糸鱼川静冈构造线通过。

这两条棱线在南侧的黑部川源头相连,接点位置为三俣莲华岳日语三俣蓮華岳。棱线接著往东南方延伸,经西镰尾根连结穗高连峰,再从穗高岳经西穗高岳棱线、烧岳至最南端乘鞍岳。另一方面,北方的东侧棱线从白马岳经朝日岳日语朝日岳 (飛騨山脈)延伸到交通难关亲不知日本海

主棱线东侧是前卫山群常念山脉日语常念山脈,从唐泽岳、饿鬼岳日语餓鬼岳燕岳大天井岳日语大天井岳常念岳日语常念岳霞泽岳日语霞沢岳。包含安昙野日语安曇野所在的松本盆地等长野县平地地区,所见到的多数山峰都属于常念山脉。从燕岳经大天井岳至枪岳的登山路线称作表银座纵走路线日语表銀座縦走コース。从乌帽子岳经鹫羽岳、双六岳至枪岳的登山路线称作里银座纵走路线日语裏銀座縦走コース。而从立山连峰太郎山日语太郎山 (飛騨山脈)北俣岳日语北ノ俣岳黑部五郎岳日语黒部五郎岳、三俣莲华岳至枪岳的登山路线则称作西银座钻石路线日语西銀座ダイヤモンドコース

主棱线的枞泽岳日语樅沢岳往西南方向是与枪穗高连峰以蒲田川日语蒲田川相隔的笠岳日语笠ヶ岳锡杖岳日语錫杖岳

末次冰期的飞驒山脉冰河发达,形成现在的枪岳枪泽日语槍沢、穗高岳涸泽日语涸沢圈谷群。现在冰河大幅缩小,仅剩立山连峰的立山与剑岳有全长1公里上下的小规模雪崩累积型谷冰河

植被

 
白马岳高山寒原

飞驒山脉的侵蚀作用更甚于赤石山脉,山容十分急峻。发达的侵蚀作用使得岩盘露出、缺乏土壤,植物相也相对贫弱。不过,白马岳周边、三俣莲华岳、北俣岳・双六岳・蝶岳等较为和缓的山,则发展出非常大规模的高山植物寒原。特别是降雪量的差异,使得飞驒山脉有著比赤石山脉更为丰富的湿性高山寒原。

由于南北降雪量不同,降雪较少的南部有较为发达的亚高山针叶林日语亜高山帯針葉樹林,而北部靠近日本海的白马岳一带,由于降雪量大,亚高山针叶林较为贫弱。取而代之的是低木化的水楢日语ミズナラ(深山楢)与岳桦等伪高山带植被。南部的森林界线约在2,400-2,500公尺,北部受到积雪影响,部分森林界限大幅降低。森林界限的植被以偃松为主。

       
信浓金梅
群生地(笠岳日语笠ヶ岳
驹草日语コマクサ燕岳 偃松 水楢日语ミズナラ

主要山岳

飞驒山脉地形图。

主棱线

立山连峰

后立山连峰

黑部川源流部

常念山脉

岐阜县侧

有时也会把乘鞍岳南方延长线上的御岳山划入,但一般御岳山都认为是独立峰。

国土地理院的日本主要山岳标高一览,到镰峰日语鎌ヶ峰为止是“飞驒山脉南部”,御岳山是属于“御岳山与其周边”。(御岳山系日语御嶽山系

画廊

注释

  1. ^ 华语中,“驒”有三个意思,读音皆不同。第一,音“陀”,有白条纹的黑色马。第二音“颠”,一种郊外的小型野马。第三音“贪”,马喘气的样子。此处以第一解为佳。
  2. ^ 1934年(昭和9年)12月4日指定[1]
  3. ^ 从现在的火山学地质学认为海洋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沉入大陆板块(北美板块欧亚板块)下形成火山的观点来看,日本火山带分为东日本火山带日语東日本火山帯西日本火山带日语西日本火山帯等隐没带的大陆板块侧带状火山前缘。“乘鞍火山带”是仅从地理观点所做的区分,现在已不使用。

资料来源

  1. ^ 中部山岳国立公园区域の概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环境省、2010年12月28日阅覧。
  2. ^ 2.0 2.1 2.2 原山智, 大薮圭一郎, 深山裕永 ほか. 飛騨山脈東半部における前期更新世後半からの傾動・隆起運動. 第四纪研究. 2003, 42 (3): 127–140 [2019-11-13]. doi:10.4116/jaqua.42.127. 
  3. ^ 3.0 3.1 及川 辉树. 飛騨山脈の隆起と火成活動の時空的関連. 第四纪研究. 2003, 42 (3): 141–156 [2019-11-13]. doi:10.4116/jaqua.42.141. 
  4. ^ 田村 糸子; 山崎 晴雄. 北陸層群のテフロクロノロジー. 地质学雑志. 2004, 110 (7): 417–436 [2019-11-13]. doi:10.5575/geosoc.110.417. 
  5. ^ 及川 辉树. 飛騨山脈北部における1 Ma頃の急激な隆起—北部フォッサマグナ西縁, 居谷里層の礫組成を指標として—. 地质学雑志. 2004, 110 (9): 528–535 [2019-11-13]. doi:10.5575/geosoc.110.528. 
  6. ^ 原山智, 高桥正明, 宿轮隆太 ほか. 黒部川沿いの高温泉と第四紀黒部川花崗岩. 地质学雑志. 2010, 116 (Supplement): 63–81 [2019-11-13]. doi:10.5575/geosoc.116.S63. 
  7. ^ 中嶋 健. 日本海拡大以来の日本列島の堆積盆テクトニクス. 地质学雑志. 2018, 124 (9): 693–722 [2019-11-13]. doi:10.5575/geosoc.2018.0049. 
  8. ^ 原山ほか. 立山地域の地質 (PDF). 地质调查所. 2000 [2019-11-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7-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関连项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