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选择

經濟學名詞

经济学保险风险管理中,逆向选择(英语:Adverse selection)是买卖双方拥有不同信息(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出现非帕累托效率结果的过程。 结果是,拥有关键信息的参与者可能会以牺牲不具备相同信息的其他参与者为代价有选择地参与交易。

在理想状态下,买家支付的价格应反映他们的支付意愿以及产品或服务对他们的价值,而卖家的销售价格应反映其商品和服务的品质与数量。[1] 例如,品质差的产品应该便宜,品质好的产品应该价格高。 然而,当一方掌握了另一方没有的信息时,他们就有机会通过最大化自身效用、隐瞒相关信息,甚至说谎来损害对方。 利用经济合同(参看契约经济学)或占有贸易中的未公开信息被称为逆向选择

这个机会有次要影响:没有信息的一方可以采取措施避免订立不公平的(可能是“被操纵的”)合同,可能是通过退出互动,或者卖方(买方)要求更高(更低)的价格,从而减少市场交易量。 此外,它可以阻止人们参与市场,从而减少竞争,从而提高参与者的利润率

有时,买方可能比卖方更了解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例如,餐厅以固定价格提供“吃到饱”可能会吸引食欲高于平均水平的顾客,从而导致餐厅蒙受损失。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带有隐藏缺陷的二手车市场。 George Akerlof 在其论著《柠檬市场:品质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中强调了逆向选择对二手车市场的影响,造成买卖双方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市场崩溃。 该论著进一步描述了保险中逆向选择的影响,作为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影响的一个例子,一种“广义劣币驱逐良币法则”。[2] 此后,“逆向选择”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市场崩溃背后的理论始于想要从陌生市场购买商品的消费者。 确实知道哪些商品品质好或差的卖家会以与优质商品相同的价格出售劣质商品,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率。 优质卖家现在不再享受拥有优质商品的全部好处,因为劣质商品将平均价格拉低至不再对销售优质商品有利可图的价格。 高品质商品的卖家因此离开市场,从而进一步降低商品的品质和价格。 这种市场崩溃的原因是需求没有因价格下跌而上升,以及市场供应的整体品质较低。 有时,当具有未公开属性的消费者购买针对其他人群定价的商品或合同时,卖方反而是不知情的一方。[2]

逆向选择也会体现在金钱借贷市场上,当无法分辨借贷者还款的能力时,风险低的借款者由于可以轻易借到更低利率的贷款,因此不愿以平均利率借款,这会导致寻求借贷的,大多数为高风险者,贷款者会有比较高的机会发生无力还款的情形,使得本金多半无法回收,所收的利息无法补偿本金的损失,或提高利率导致更多人不愿意借贷或无力还款。

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就是解决资讯不对称,包括价格引导与弭平资讯落差,例如保险公司事先调查客户的风险,来制定符合风险的费率,对于高风险或频繁发生保险事故的保户,或拒绝提供保险必要资讯的保户,或隐瞒或故意提供不实保险资讯的保户,提高保费,甚至拒保,或减少或拒绝理赔,反之,如果保户在一定期间内从来不发生保险事故,而为低风险者,保险公司也会给予奖励、降低保费、或退还一部份的保费,以吸引低风险的保户继续投保。金钱借贷市场,也是采取类似的做法,就是事先做征信调查,了解借款者的还款能力,而依照不同的风险来决定不同的利率与借款额度,以及要求担保品或保证人,对于风险太高的借款者,甚至予以拒绝借贷。

保险业

在保险业界中该概念是指根据平均疾病风险设定的费率下,疾病风险低的健康者并不愿意以此费率投保,但此费率却会引来大批高疾病风险者投保,导致理赔支出大增,使保险公司蒙受钜额亏损,或提高保费导致更多人不愿意投保或付不出保费,导致保险业的死亡螺旋英语Death_spiral_(insurance)。此保险市场失灵问题主要是保险公司与消费者所拥有的资讯不对称造成,也就是保险公司无法区分谁是低风险者,谁是高风险者,但投保者却知悉的情形,造成收一样的保费,但理赔支出的概率大增。[3]

自 1860 年代以来,人寿保险就一直在讨论逆向选择,该短语自 1870 年代以来一直在使用。[4]

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 ^ Akerlof, George A.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Uncertainty in Economics. 1978: 235–251. ISBN 978-0-12-214850-7. doi:10.1016/B978-0-12-214850-7.50022-X. 
  2. ^ 2.0 2.1 Akerlof, George A.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ugust 1970, 84 (3): 488–500. JSTOR 1879431. doi:10.2307/1879431. 
  3. ^ Dsavid L.Weimer; Aidan R.Vining. Policy Analysis: Concepts and Practice.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5: 120页. ISBN 013183001-5. Fourth Edition (英语). 
  4. ^ "The Insurance of Female Lives", The Chronicle (Chicago), 7:14:213 (6 April 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