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航空434号班机爆炸事件
菲律宾航空434号班机(PAL434,PR434)是一班由马尼拉国际机场前往日本东京成田机场,中停宿雾国际机场的定期航班。1994年12月11日,由宿雾前往日本航段突然发生炸弹爆炸,炸死了一名日籍乘客,但机上其馀292人则生还。
事件概要 | |
---|---|
日期 | 1994年12月11日 |
摘要 | 炸弹爆炸 |
地点 | 琉球群岛南大东村上空 25°50′45″N 131°14′30″E / 25.84583°N 131.24167°E |
飞机概要 | |
机型 | 波音747-283B |
营运者 | 菲律宾航空 |
注册编号 | EI-BWF |
起飞地 | 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机场 |
最后经停地 | 菲律宾宿雾国际机场 |
目的地 | 日本成田机场 |
乘客 | 273 |
机组人员 | 20 |
死亡 | 1 |
受伤 | 10 |
生还者 | 292 |
事故经过
当局发现,在由马尼拉至宿雾航段,发生爆炸的座位是由一名名叫优素福(Ramzi Yousef)的盖达组织的恐怖分子乘坐的。他亦曾策划1993年的纽约世贸中心的炸弹袭击。当天,他用了“Armaldo Forlani”的假名,登上434号班机。[1]
优素福于飞机上的洗手间装配炸弹,然后放在第26K号座位对下,并设定于4小时后自动引爆。[1] 他与其中25名乘客于飞机抵达宿雾后下机,另有256名乘客于宿雾登上434号班机后继续前往日本。[1]
11时43分,炸弹于抵达东京前2小时发生爆炸,当时飞机已飞至琉球群岛的南大东村上空31,000呎,[1]位置接近冲绳岛及离东京西南420公里处。
当时一名名叫池上春树的24岁日籍商人坐于发生爆炸的座位上,[1]他当场被炸死,另有坐于爆炸位置前方的10名乘客亦告受伤。爆炸威力让飞机炸开一个两平方呎的洞,直通货舱,但机身依然保持完整。由于死者死状恐怖,空中服务员以毛毯覆盖死者遗体,并假装询问死者有甚么的需要,以免让乘客恐慌。[1]
这架机身编号EI-BWF的波音747-283B客机立即紧急降落冲绳那霸机场。爆炸发生后1小时30分,飞机逐渐失控,可是正机长Eduardo Reyes及其馀机组员回忆起联合航空232号班机,小心地控制著节流阀。最后,客机顺利紧急降落那霸机场,机上其馀272名乘客及20名机员亦全部生还。
涉事飞机
发生爆炸的波音747-283BM是波音公司制造的第358架747,于1979年2月17日首飞,并于同年交付给北欧航空,编为SE-DFZ,使用四台普惠JT9D-70A引擎。该机于1988年4月退出北欧航空机队,转予吉尼斯·皮特航空,同年9月租予菲律宾航空。该机在发生爆炸事件时,机龄已达15.8年。该机修复后于1996年8月退出菲航并改为货机,最后于2008年退役。[2]
炸弹被放置的位置
炸弹被放置的座位(座位号26K)原本应是处于较早期的波音747飞机中部的机翼油箱的正上方,但是在这部特殊型号的747飞机上(涉事客机原属北欧航空),这个油箱被放置到稍微靠后一点的位置,所以座位26K仅仅比油箱稍靠前2排。[1]
有关炸弹
美国当局指出,炸弹是基地组织策划的波金卡计划第一波恐怖袭击中,用来测试炸弹威力及各地机场保安之用。而最终目的,是要策划于1995年1月22日,于11班前往美国的班机中放置炸弹,并于飞机飞至美国本土时引爆炸弹,造成重大伤亡。为了避开机场保安,恐怖分子是携带尚未组装的炸弹组件登机。炸药成份主要是硝酸甘油,收藏于一瓶隐形眼镜清洁剂内,其他化学物质如丙三醇、硝酸盐、硫酸及小量浓缩的硝基苯、氮化银(Ag3N)、液态丙酮等等,则收藏于鞋跟内。而当时机场的金属探测器并没有探测出任何可疑物体。
事后
事后,美联社于马尼拉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话中一名男子自称是菲律宾的反对派,并承认责任:“我们是阿布沙耶夫组织,是我们引爆一架从宿雾起飞的客机。” [3]
马尼拉警方于1995年1月6日晚至1月7日凌晨展开搜捕行动,而优素福于一个月后在巴基斯坦遭逮捕。
今日的434号班机
时至今日,434号班机虽仍然存在,但已不是从马尼拉出发。现时,由马尼拉前往东京的航班编号是432号班机,而434号班机则是由宿雾前往东京,并以空中巴士A330取代波音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