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章鲨
肩章鲨(学名:Hemiscyllium ocellatum),又名斑点长尾须鲨,属于天竺鲨科,亦即竹鲨的一种。于西太平洋发现,生活于巴布亚新畿内亚及北澳大利亚的海域,亦出没于马来西亚、苏门答腊(印尼)及位于南纬1°至26°之间的所罗门群岛,水深50米的海底。它们的长度约为1.07米。
肩章鲨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
亚类: | 鲨总目 Selachimorpha |
目: | 须鲨目 Orectolobiformes |
科: | 长尾须鲨科 Hemiscylliidae |
属: | 长尾须鲨属 Hemiscyllium |
种: | 肩章鲨 H. ocellatum
|
二名法 | |
Hemiscyllium ocellatum (Bonnaterre, 1788)
| |
肩章鲨分布区为蓝色 | |
异名 | |
Squalus ocellatus Bonnaterre, 1788 |
肩章鲨普遍出没于珊瑚礁的浅水带,甚至在陆地,短留三小时,尤其在潮池。它们会用鳍“步行”至潮汐池寻找猎物。它的尾鳍有著明显的近端凹刻。它们主要猎食海底区的无脊椎动物。
它们都是卵生的。它们有著一种能在低氧的环境下,关掉一些非主要的脑部功能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像是在低氧的潮汐池猎食的适应能力。
分布及栖息地
肩章鲨的栖息范围包括新几内亚南部沿岸至澳洲北部沿岸,最南可至雪梨[2]。在大堡礁的摩羯座群岛中,光是赫伦岛的珊瑚礁就估计约栖息有数千只肩章鲨栖息于此[1]。此外,在马来西亚、苏门答腊与所罗门群岛亦有未经证实的目击回报[3]。肩章鲨所栖息的海域最深不会超过50米(160英尺),有时甚至会出没于极浅的水域当中。它们偏好栖息于潮池与珊瑚礁中,尤其容易在鹿角珊瑚附近找到[3][4]。
描述
肩章鲨的体长约70至90厘米(28至35英寸),最长可达107厘米(42英寸)[4][5],而尾柄与尾鳍则占了体长的一半以上。口鼻部短而圆,鼻孔与一对鱼须位于其末端,鼻孔至口之间有许多凹槽。上颌具有 26-35 排牙齿,下颌则具有 21-32 排牙齿,牙齿较小,呈三角形。眼睛位于头部高位,呈椭圆形,两眼底下各有一个喷水孔。五对鳃裂小而不明显,其中第四及第五对鳃裂的位置十分相近[3]。
肩章鲨的胸鳍与臀鳍宽而圆,并具有强壮的肌肉。背上具有两大小相当的背鳍。臀鳍位于身体后部,紧邻尾鳍。尾鳍仅有上叶,有明显的腹端凹刻。成年的肩章鲨体色呈米色至褐色,具有深褐色的斑点。在胸鳍上方具有非常大而明显具有白框的黑斑,这也是肩章鲨的名称由来。幼体的肩章鲨全身具有明显的深色横带,而这些横带会随著年纪增长而逐渐褪去[2][5]。
它们以小型鱼和蟹为主食。
参考文献
- ^ 1.0 1.1 Hemiscyllium ocellatum.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3. [June 2, 2008].
- ^ 2.0 2.1 Bester, C. Biological Profiles: Epaulette Sha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chthyology Department. Retrieved on May 14, 2009.
- ^ 3.0 3.1 3.2 Compagno, L.J.V. Sharks of the World: An Annotated and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Shark Species Known to Date (Volume 2). 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002: 181–182. ISBN 978-92-5-104543-5.
- ^ 4.0 4.1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09). Hemiscyllium ocellatum. FishBase. Version 2009-05.
- ^ 5.0 5.1 Ferrari, A.; Ferrari, A. Sharks. FireFly Books. 2002: 119. ISBN 978-1-55209-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