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

28°17′24″N 109°42′24″E / 28.28987°N 109.706726°E / 28.28987; 109.706726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
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吉首市乾州小溪桥26号
邮政编码416007
原名湖南屯区各县联立初级中学
湖南省立第十三中学
湖南吉首民族中学
吉首县第二中学
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
类型公立学校
隶属湖南省教育厅
建校日期1936年
性别男女共学
提供课程全日制课程
学期2学期制
修业制度学年制
学科综合科
理念以德立校,素质为重,突出特色,开拓创新
校训诚,朴,勤,勇
电话号码+86 (0)743 8511080
学校网址www.xxzmz.com
地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或简称湘西州民中,是一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全日制公办高级中学,学校始于1936年创建的湖南屯区各县联立初级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制为公办民族中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该校教学质量得到改善,并已成为湖南省示范性中学之一[1]

历史

湘西州民中肇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湘西在地教育界人士石宏规刘佛林石启贵龙达三龙辑伍等倡议建立的湖南屯区各县联立初级中学[2]:1042,校址位在乾城县所里镇盒溪书院内[3]。1940年,湖南省政府决定将湖南屯区各县联立初级中学更名为湖南省立第十三中学,开始招收原住民学生;并于1944年起开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期间学校曾多次迁址[2]:1043

1949年,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乾城县,同年12月8日,甫成立的乾城县人民政府派出专员接管十三中,并于1952年6月20日将其更名为湘西民族中学[2]:1043;1953年,再度更名为湖南省立吉首民族中学,随后开始招收高中班;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校的教师遭到批斗、正常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学校民族教育事业几乎没有进展[2]:1041;该校更于1968年改制为湘西州中小学教师训练班,主要承担教师进修培训业务[2]:1043;1969年,训练班被湘西州革命委员会行政下放到吉首县,并更名为吉首县第二中学[4]:734

1978年,吉首县第二中学更名为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1980年,获列为湖南省属重点中学[5]:947。1983年,该校与州内多所中学一道被州府列为民族寄宿中学[2]:1043,建制延续至今[6]

现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的校训是“诚,朴,勤,勇”,办学理念则是“立德立校,突出特色,开拓创新,全面发展”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5]:947。作为一所民族中学,学校降低录取标准,招收了不少土家族苗族学生[2]:1043-1044。但其培养的学生中也不乏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者[5]:947[7]。除此之外,湘西州民中还先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等称号[5]:947[8]

参考文献

  1. ^ 校史沿革. 湘西州民中官方网站. [2009年7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 , 编. 《湘西州志》. 湖南省长沙市: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12月. ISBN 7543821117. 
  3. ^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湖南省志:教育志》. 湖南省长沙市: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5年: 1155. ISBN 9787535520708. 
  4. ^ 《吉首市志》编纂委员会. 1 , 编. 《吉首市志》. 湖南省长沙市: 湖南出版社. 1996年8月. ISBN 7543812835. 
  5. ^ 5.0 5.1 5.2 5.3 《湘西州志》编纂委员会. 1 , 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志(1989—2010)》.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2018年7月. ISBN 9787514431438. [失效链接]
  6. ^ 刘亚丽、刘娜. 湘西州民族中学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活动. 红网. 2022-07-02. 
  7. ^ 余蓉、董以良、宋太桓. 湖南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⑫/黄刚:做学生成材的梯子. 华声在线. 2021-09-10. 
  8. ^ 刘亚丽. 湘西州民族中学荣获“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红网. 2021-11-10. 

延伸阅读

  • 熊中根.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志》. 安徽省合肥市: 黄山书社. 1996年. ISBN 9787806300701. 

外部链接